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的策略

2019-03-11汪梦婧汪建

决策与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媒体时代

汪梦婧 汪建

[摘 要] 新媒体时代赋予了新闻记者更多新的展现空间,对新闻记者的艺术底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艺术底蕴和素养主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是新闻记者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它对记者业务能力的正面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然而,社会各界对于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的关注程度依然不高。各级新闻单位要高度重视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同时,新闻记者个人要发挥主体作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于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汲取百家之长和各类艺术手法,树立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自觉将审美情感融入新闻业务之中,为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打造以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新型互联网传播平台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艺术底蕴;现代传播体系

[中图分类号] G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3-0046-10

新闻采访通过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反映新闻事实的过程表象传递新闻事件,目的在于以新闻人物的典型事例打动受众,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闻记者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新媒体时代赋予了新闻记者更多新的展现空间,对新闻记者的艺术底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新时代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的策略研究,有利于丰富以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新型互联网传播平台为核心的现代传播理论体系,也有助于凸显艺术底蕴在提高新闻记者整体素质水平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指导更多的记者不断加强艺术修养,成为有灵气的新闻工作者,在新型互联网传播平台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中大显身手。

一、新闻记者艺术底蕴的内涵及作用

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向广大群众传递党的政策、展现社会生活、引导正面舆论的“喉舌”作用,肩负着反映民生诉求、服务科学决策、为人民抒情立传的社会责任,记录着深厚广阔的社会生活、传播着催人奋进的精神伟力、推动着人民向往的社会进步。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记者承担了发现、调查、采集、呈现新闻的关键职责,是与新闻事实和当事人接触最密切、了解最深入、感受最直接的群体,担负着将新闻报道最真实、最快捷、最正确、最艺术地传达给受众的重任。记者的沟通技巧、吃苦精神、文字功底、知识水平、人民立场等因素至关重要,集中体现了记者的综合素养。

艺术底蕴和素养是新闻记者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它对记者业务能力的正面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新闻记者的艺术底蕴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一些艺术常识和技巧对新闻业务工作的启迪和促进,也在于艺术精神对新闻记者工作态度、立场的浸润和型塑。归结起来,新闻记者艺术底蕴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底蕴

无论是在以文字、图片为主要介质的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时代,文字始终是传播思想、沟通信息的最主要载体。能否运用好文字这一工具,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文字功力的修炼并非朝夕之功,除了勤于实践、多加揣摩以外,增强文学底蕴也是提升记者文字水平的重要途径。

文学表达的技巧可以为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提供启示,文学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家国情怀、社会百态为新闻记者提供思想支撑。中外的许多名记者都很注重文学艺术的修养,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对文学阅读兴趣浓厚,自小便对唐宋古文、经史百家等作品爱不释手。由于早期打下的坚实文学基础,使得“后来当他拿起笔写作时,一些句子或典故便会突然在脑海中出现,又像是千军万马奔赴而来,听从调遣”[1] 8。美国著名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本身还是一名作家,她的采访作品《中国红军在前进》[2]等构思布局精巧、人物刻画鲜明,这与她深厚的文学底蕴密不可分。

(二)美术底蕴

美術以独特的审美眼光为基础,凭借直观的形象符号,将作者寄寓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受众。一些基于美术的应用是新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融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

对于直接运用美术从事新闻工作的摄影摄像记者、艺术行业记者等,构图设计、美感捕捉、亮点突出等能力固然是不言而喻的基本功。此外,美术底蕴还发挥着业务促进和性情陶冶的双重作用,如独到的审美眼光,可以帮助新闻记者更加精准地挖掘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社会意义,更好地讴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立体的空间思维,可以培育新闻记者从多维度、广视角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能力;恰当的色彩想象,可以丰富新闻记者对文字的形象塑造,特别是对于一些音、视、文融合的新闻作品来说,恰如其分的色彩渲染、配图设计,可以明显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国早期著名新闻记者戈公振先生酷爱美术,他于1920年首创了《图画时报》,用图画反映时事风云和社会万象。他认为:“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记事有真伪,而图画则赤裸裸表出。盖图画先于文字,为人类天然爱好之物。虽村夫稚子,亦能引其兴趣而加以粗浅之品评。”[3] 190-191形象说明了图画美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促进作用。他还认为:“画报之精彩,第一在印刷清晰,图画则必取生动者……至材料之时时变易,排列之参差有致,又其次焉者也。”[3] 191体现出专业的艺术素养和美术底蕴。

(三)音乐底蕴

音乐既是融媒体时代的一大媒体元素,也是新闻记者艺术素养的重要方面。不同于文学语言、美术创造,音乐艺术的魅力在于形无常态却可常驻人心,声不逾里却能影响久远。

作为声音的艺术,音乐有助于培养新闻记者善于聆听的能力,并在百转千回的旋律中识别主流、把握要领;音乐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方式,启示新闻记者尊重受众的接受习惯,更加关注叙述和表现的方式方法,努力学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古典音乐抑扬顿挫、传统戏曲包袱迭出的表达方式,也给新闻记者创作叙述性题材作品提供了素材和借鉴,让新闻作品更加层次分明、引人入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记者白岩松有很深厚的音乐素养,是摇滚音乐、古典音乐的忠实听众,他将音乐视作自己生活与工作的精神食粮:“我喜欢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这些年还格外喜欢马勒,在这些大师的曲目中,随时都可以听到洋溢的情感……,于是,总有击中你的时刻,也会因此让你瞬间被拯救。”[4] 359可见,音乐底蕴不仅有助于新闻记者从中得到工作启迪,也影响着记者精神气质的塑造。

(四)其他艺术底蕴

传播和接受是新闻的最终目的,这与艺术作品需要在读者和观众的反响中得到检验是类似且相通的。无论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只有将事实和思想传递给受众,使之喜闻乐见,才意味着新闻传播的成功。而艺术底蕴正是新闻记者提高传播能力的一门必修课。艺术底蕴和素养包罗万千,除了基础的文学、美术、音乐的艺术底蕴外,还包括戏曲、舞蹈、建筑、影视等方方面面,博大精深,不一而足。新闻记者要做学习的爱好者、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增强竞争力、提升传播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当前影响新闻记者提升艺术底蕴的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队伍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并提出了“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5] 333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行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积极创造有利于新闻人才成长的环境,促使大量人才脱颖而出,为新闻事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队伍保证。但是,新闻队伍中高素质人才还不够,不能满足新闻事业的需要[6] 181。新闻记者综合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了新闻队伍建设的成效。当前对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主要表现为:

就新闻单位而言,普遍更加看重记者采编播等业务能力,组织的新闻记者业务培训也往往围绕采访、写作等主题开展,对艺术底蕴的培育重视不够,使得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素养逐步处于记者核心素养的边缘境地;一些新闻记者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存在重业务、轻底蕴的思想误区,对记者业务与艺术底蕴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片面认为了解和学习艺术是偏废主业、本末倒置;一些记者工作强度大、任务多,家庭负担较重,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安排学习,致使艺术底蕴的积累明显不足。

三、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的策略

提升新闻记者艺术底蕴,各级新闻单位要切实转变思路,站在新闻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和长远角度,把记者的艺术底蕴摆在人才建设体系的突出位置,引导和要求新闻记者正确看待艺术与业务的辩证关系,并建立有效的艺术素养培训机制、奖励机制,为新闻记者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艺术底蕴提供切实保障。同时,作为艺术底蕴提升主体的新闻记者个人,尤其要加强以下方面:

(一)热爱生活,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波澜壮阔的社会

新闻记者播撒受众需要的信息,在于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传承人类文明,搭建社会和谐的平台。积极的人生理念产生健康的人生态度。新闻记者用话筒、摄像机,以手中的笔杆、移动的鼠标绽放出人生的光彩。新闻记者要热爱生活,用積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波澜壮阔的社会。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一辈新闻记者敬岗爱业,是现在年轻新闻记者学习的榜样。

52年前,著名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经刊播就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后又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作者穆青是新华社老一辈记者,他为了写好这篇通讯,全身心地投入采访之中。作者饱含炽热的感情,在景物再现时,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纯客观地去描绘河南兰考县的灾情,而是做到与焦裕禄当时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是一幅多么苦难的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7]这种灾后的景物描写,确实“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起到了教育感染受众的作用,收到传播强烈的效果。在当今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多穆青般的记者。2018年11月,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出的特别奖作品、文字评论《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的记者,深入追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纵横捭阖的视野、沉雄大气的文风,使其极具可读性和信服力。一等奖文字消息《习近平首次沙场阅兵号令解放军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的记者,用精炼的语言,传递习主席首次沙场阅兵的实况,既有强烈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是此次阅兵报道的精品之作。调查性报道《甘肃祁连山:问责风暴下的生态突围》的记者,直面问责风暴背后的故事,引发人们对实现地质勘察和环境保护双赢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视角独特又引人深思。融媒体移动直播《“天舟一号”发射任务VR全景直播》的记者,创造了最近距离全程直播火箭发射的记录,72小时的直播互动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这些精品力作,无一不是浸透着记者全力以赴策划、实施重大题材报道的积极态度。这些报道的成功,与记者深厚的艺术底蕴、自觉运用多重艺术手法和视角是分不开的。

(二)勤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新闻现场采访实践活动

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不是简单的表现。只有勤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吸收社会生活中的养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写出富有个性和特点的新闻作品;只有积极参与各种新闻现场采访实践,了解受众需求,才能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写出不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

在各种新闻实践中,现场采访报道最能体现记者的艺术功底。现场采访报道,就是新闻记者深入新闻事发现场,以口头报道的方式边采访、边解说的报道形式,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告诉给镜头前的观众、收音机前的听众以及互联网上的网友。现场采访要求新闻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收放自如的现场驾驭能力以及流畅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把握好报道形式与事件的关系,掌握好现场的提问技巧,不同的环境与场合,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有不同的问题、语气;提问要尽量具体、有深度、有意义,并且要加以引导,多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在镜头前要尽量使用口语和个性化的语言,使自己的个性魅力得到充分展现;新闻记者还应善于揣摩采访对象的心理,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新闻脉络,及时掌握提问的方向,深入发掘新闻价值等等。这些能力的获得,新闻记者既需要多场合的采访历练,也需要自身具有善于协调平衡、组织语言等素养,这些素养都与美术的内容形式处理、语言文字表达等艺术底蕴息息相关。

(三)博采百家之长,提高内在修养

新闻记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精湛的语言功底、敏锐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沟通技巧、以及丰富的心灵世界,才能担负起新闻记者的责任和道义、守望公平与和平、寻找客观和公正、维护社会应有的良知、弘扬人类文明、传递最新最快最及时的信息资讯、反映深刻清晰具有理性和建设性的舆情民意,这需要在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升华、提高自己的功力!

新闻记者的艺术底蕴,离不开博采百家之长。要在学习掌握好新闻记者专业技巧的基础之上,学习哲学、法律、军事、科技、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提高新闻采访报道水平。同时,要多鉴赏好的新闻作品,特别是著名新闻记者的作品,从中吸取经验和养分,提升业务能力。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精神素质与内在修养。修养是一个人文化层次的综合标准,它包括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审美情趣、表达能力、思维方法、对问题的洞察力等,在这诸多因素中,文化知识水平是基础,它可以带动其他素质的提高。随着平面媒体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产生,受众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央电视台直播特别节目《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是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该节目播出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每天直播都超过10小时,担当节目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表现出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引起了观众和广大网友的极大关注,同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赞誉。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除了要涉猎传统学科知识以外,还要钻研各种新知识,包括学习掌握新媒体的融媒性质、新闻网页的设计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体现新闻性、艺术性和网络特点的完美统一。

(四)善于吸收不同的艺术手法,让群蜂酿“蜜”更纯更甜

从艺术的多元化的角度来看,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同插花艺术、绘画艺术、表演艺术、诗歌艺术等是相通的。插花、绘画、表演、诗歌艺术等都需要通过第三者媒介(行为、形体、声音)来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表达其意图、哲理和传递感情,并且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同它们一样,要采写出有强烈吸引力的、能打动人心的作品,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而且更需要有相当的艺术修养与炽热的感情。

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也讲究艺术创作的效果,不仅应当具有知识和技巧,具有一定的艺术才华,还应有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与向往的激情,并将激情倾注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北京电视台获奖作品《俏夕阳》采访报道了皮影舞蹈《俏夕阳》导演范锦才和老伴,巧妙地撷取了出场、排练、舞蹈队员模仿等具有典型性的动作,展示了一个“情”字,从而抓住了受众的心而获得成功。新闻记者有了艺术的修养,从事新闻业务就会事半功倍。互联网新闻网络专题善于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节目主题特色鲜明,不仅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交互性强、表现形式多样,还能使页面结构清晰、逻辑分明、布局合理,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是习近平同志对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大发展。广大新闻记者必须更加深刻地加以学习和领会,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写出更多强烈吸引力的、能打动人心的新闻作品。

(五)要有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

一部好的新闻作品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非常之大,有的甚至可以影响几代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闻记者具备创新意识,可以多出精品,而创新必须面向受众和市场。

创新意识是指新闻记者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采写出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采访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新闻记者的一种积极、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创作新闻作品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它的主要特征有:1. 新颖性。新闻记者的创新意识在于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且是受众的不断增加的了解新鲜事物的需求。2. 社会历史性。新闻记者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一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这种为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性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其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3. 个体差异性。新闻记者的创新意识还要与个人的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适应。创新所起的作用,对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新闻记者创新意识的内涵包括采访动机、采访兴趣、采访情感和采访意志。新闻记者的采访动机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新闻记者发动和维持采访活动。新闻记者的采访兴趣能推动采访活动的成功,是促使新闻记者积极控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新闻记者的采访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采訪活动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采访情感才能使采访活动成功。新闻记者的采访意志是在采访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同样,新闻记者在活动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仅仅流于表面事物的采访再现,就不会有好的新闻作品问世。《文化访谈录》是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访谈栏目,以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领域作为选题范围,选择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重要作品、重大文化事件或时代文化潮流作为采访话题的切入点,并邀请相关人士来到演播室进行采访报道,解读热点文化事件,剖析典型文化现象,评说重大文化潮流,力求对未来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其采访内容依次展开、层层剥笋,最后让受众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如同涓涓细流,沉稳中流露出新闻记者独特的创新意识。新闻记者的创新意识还表现在通过传统媒体内容产品数字化及采用互联网语态实现产品形态上的“互联网化”等手段,研发和制作能够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内容产品,探索建设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内容及其他社会资源的聚合,构建起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六)要有团队精神,通过交往合作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传统媒体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大都是单打独斗,依赖个人的独特视角、技能技巧、艺术修养进行采访写作。新媒体时代,各项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审美视角千变万化,要采写出让人们喜爱的优秀新闻作品,就要善于从团队中得到启发。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中去才会永不干枯,个人与他人之间是相互支撑的,只有得到团队的支持,才会有无穷的力量,新闻记者同样如此。

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新闻记者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新闻记者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新媒體时代,一个优秀的新闻团队只有具备很强的凝聚力,新闻记者个体才能在团队中受到影响,发挥出超越个体能力叠加的整体实力。新闻记者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新闻报道,而网络后台的编辑和技术保障人员也必须第一时间到位,二者相互配合支持,其现场报道的视觉冲击力才能震撼人心。当然,个人能力也相当重要,一个成功的团体内必须营造一个能够提高个人能力的环境,让个人能力得到成分展现。如果在这个团体中,每个人的个人能力都十分强大,那么团结起来就会力大无穷。所以,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总是优势互补,缺一不可的。只有在团队精神中吸取营养、善于在他人身上取长补短的新闻记者写出的作品才会内容真实、主题鲜明、语言生动、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七)新闻记者要融入审美情感,使作品感人至深

新闻记者在对新闻审美信息进行充分反映的同时,要用审美眼光指导自己的职业角色,形成个性凸现的采访报道风格,使自己的情感与所报道的内容相吻合,体现出满足受众知晓需要、认知需要、教育需要和审美需要的价值。除了在采访报道的技法技巧等方面多下功夫外,新闻记者还需要加强和培养自己的认知力与价值观,让思想和精神等变得更加充盈,更加有厚度、深度,具有内涵和艺术底蕴。新闻记者在作品中融入审美情感,才是新闻采访达到完美的最终目的。新闻作品的格调、韵味、神采、风骨、境界等,这些恰恰最能反映和体现一名新闻记者的内在气质与艺术修养,也往往决定了其创作最终能够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因此,新闻记者应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始终把对审美情感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注重艺术修养的培育,用心灵的歌唱去表现伟大时代的气息,反映新生事物,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新闻典型形象,这才是新闻记者的真正归宿。

[参考文献]

[1]沈谦芳.邹韬奋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2]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史沫特莱文集:第2卷[M].袁文,买树榛,袁岳云,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白岩松.幸福了吗?[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

[7]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N].人民日报,1966

-02-07.

[8]张晓松,朱基钗.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

[责任编辑:胡 梁,杨一帆]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媒体时代
公示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公示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