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9-03-11李小青马丽
李小青 马丽
(1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门诊部 四川 绵阳 621000)
(2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失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多表现出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浅、易惊醒、睡眠时间难以维持等临床症状,受睡眠不足影响,日间常出现精神萎靡、疲惫乏力、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以及其他社会功能障碍等[1],是一种多见的睡眠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正常工作等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且发病人群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在临床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2]。本文针对88例于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总结并归纳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88例于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纳入对象均无药物成瘾情况,或患有精神类疾病、神经功能障碍,且在我院就诊前1周内未曾使用药物治疗或患有其他疾病,均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88例患者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3.16±6.28)岁,所有患者均能自主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
1.2 方法
在经过患者同意后,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失眠类型、职业类型、文化程度等信息资料,并调查患者是否有吸烟史、是否饮酒、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所收集的资料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统一整理与归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的差异以及失眠的形式与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88例失眠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年龄等临床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统计
88例患者中,处于50~59岁间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中患者性别差异不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见表。
表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统计[n(%)]
2.2 患者失眠形式与原因统计
患者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难以维持以及早醒等形式,混合型失眠较为常见,共65例,占比73.9%;造成失眠的原因主要与精神因素、体质因素以及药物不适等有关,其中主要受到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影响的患者共64例,占比72.7%,显著高于其他因素(P<0.05)。
3.讨论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均属于失眠的范畴。患者主要由夜间睡眠障碍导致其日间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短期内体重减低,免疫功能减低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分析失眠的产生原因,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主诉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脑电图多导联描记对于准确诊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失眠的临床诊断中,脑电图多导联描记装置检测患者睡眠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失眠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且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失眠所引起的各种心理障碍、日间精神不振、记忆力衰退等情况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在本次试验中,失眠患者处于50~5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表现为混合型失眠的患者最为常见,患者受到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的影响最大,临床治疗时应注重对患者精神压力的缓解,选择合适药物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减少失眠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失眠患者受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较大,多表现出混合型失眠,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