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2019-03-11张桂华杨茗雁

医药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氧分压纳洛酮血氧

张桂华 杨茗雁

(峨眉山东区医院急诊科 四川 峨眉山 6142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病因较多且症状严重,该病急性加重期常伴呼吸衰竭,处理十分棘手,预后较差,探讨该病适宜的治疗方案仍然十分重要[1]。目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已得到肯定,并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单纯接受辅助呼吸治疗仍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与无创呼吸机联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2]。本研究对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旨在探讨AECOPD的有效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7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在55~86岁,平均年龄(69.2±7.3)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1±0.9)年;对照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在54-84岁,平均年龄(68.4±7.6)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3.9±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版本中的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测指标均符合,且伴有呼吸困难、短时间内体温升高、咯痰、咳嗽等症状。年龄≥54岁者,病程3~6年者,心率每分钟>110次者,能配合治疗者,呼吸频率每分钟>25次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肝、肾功能衰竭者,良恶性肿瘤疾病者,对于治疗不耐受者,依从性较差者,终末期呼吸衰竭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鼻导管持续性吸氧、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强心利尿、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Respironics V60。

1.3.1 对照组 应用飞利浦伟康公司生产的V60型无创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脸部大小选择适合的面罩及鼻罩,保证面罩与患者的口、鼻部贴合,无漏气。在呼吸机连接正确后,选择Spontaneous/Timed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并将初始吸气压力(IPAP)设置为4~8cm H2O,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患者病情若加重,可将吸气压力(IPAP)调高至16~20cm H2O;呼气压力(EPAP)设置为3~6cm H2O,呼吸频率设置每分钟12~20次,每次治疗时间持续3~6小时,每天1~3次,吸氧浓度可控制在30~40%。

1.3.2 观察组 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首次给予患者纳洛酮注射液0.8mg,将其混入20ml的生理盐水内,行静脉推注,之后则将纳洛酮注射液剂量减少至0.4mg,每天2次,持续治疗6~10天。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胱抑素C(CysC)、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及治疗后病死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率。疗效评定[4-5]:显效:呼吸困难、紫绀、气喘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率有所下降,血气指标水平恢复至正常;好转:呼吸困难、紫绀、气喘等症状有改善,并不明显,血气指标水平有改善;无效: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的和。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ysC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ysC水平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治疗前、后CysC水平对比(±s,mg/L)

表1 两组血清治疗前、后CysC水平对比(±s,mg/L)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4 72.8±3.7 97.0±5.3 15.279 <0.05对照组 43 72.9±3.9 90.4±5.0 11.049 <0.05 t - 0.063 4.167 - -P - >0.05 <0.05 - -

2.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对比(±s,mmHg)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对比(±s,mmHg)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4 89.4±4.4 42.1±5.2 22.658 <0.05对照组 43 89.5±4.2 49.3±5.5 19.257 <0.05 t - 0.048 3.449 - -P - >0.05 <0.05 - -

2.4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对比(±s,mmHg)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对比(±s,mmHg)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4 50.5±6.6 95.6±7.1 16.526 <0.05对照组 43 50.7±6.7 84.7±7.0 12.458 <0.05 t - 0.073 3.994 - -P - >0.05 <0.05 - -

2.5 两组病死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率

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病死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率对比[n(%)]

2.6 两组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83.72%,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虽低于观察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疗效对比[n(%)]

3.讨论

大部分AECOPD患者伴有免疫力低下、呼吸机疲劳以及营养不良,并且会因呼吸道感染导致通气功能异常,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从而引发呼吸衰竭,因此多数需接受辅助呼吸治疗,气管插管是一种有效的AECOPD急性期治疗方法,但造成的创伤较为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频繁发生,难以被医师患者接受[6]。无创呼吸机是常用于该病治疗的设备,造成的创伤较小,可通过检验患者呼吸状态,在呼吸时提供相应相气道正压,明显提高肺部潮气量,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目前,多数研究肯定了无创呼吸机在AECOPD治疗中的有效作用,但单独使用无创呼吸机仍然难以完全令人满意,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同时,选择适宜的药物,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是提升整体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7]。

阿片类物质可通过对脑桥呼吸调节中枢的抑制作用延长人体呼吸时间,导致呼吸间歇增大,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体内β-内啡肽等阿片类物质含量上升,并作用于阿片受体,导致呼吸抑制,而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内源性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可自由通过血脑屏障,阻断阿片类物质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提高患者通气功能[8]。除此之外,纳洛酮还可对AECOPD患者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如改善细胞代谢、保护脑细胞,降低缺氧引发的脑水肿,因此是AECOPD治疗的有效药物,也被广泛运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且与无创呼吸机治疗有不同的生效途径,相互协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9]。本研究从多角度对照观察了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患者产生的作用,结果中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于观察组,说明纳洛酮产生了多方面的作用,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均有优势,较单纯使用无创呼吸机效果更好。并且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方面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证实了纳洛酮对临床症状有确切的改善作用。目前的研究并未发现AECOPD患者在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和纳洛酮的过程中,会因两者相互干扰而导致再插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因此认为该治疗方案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症状以及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并且安全性值得肯定,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氧分压纳洛酮血氧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