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创新
2019-03-10赵丹丹
赵丹丹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个直接导致全社会迈入“网络多媒体信息时代”。因此,高职院校面临“微媒体”时代背景,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压力和挑战也愈发巨大,本文正是针对微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现状进行有益的探讨,进而提出教育策略的创新渠道,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微媒体时代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途径创新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和数字化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媒体软件和平台不断涌现,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微媒体信息传输平台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甚至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处置、知识获取、思想教育等认知模式。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微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针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如何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利用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去努力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也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微媒体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
(一)信息传输的双向互动模式颠覆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工作大多是采取单向灌输教育模式,总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管用形式。但是“微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不再是单向流动传播形式,而应该是多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立体传播模式,应该是信息的传播和接收终端双方的多样化交流模式。思政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因为自己“微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和熟练掌握而成为思政教育的主动者,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不一种被灌输的“机器”,他们在信息的接受、甄别、处置上面更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需要强化人文性和针对性,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传统的“说教式”单向教育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发展,学生往往不感兴趣、不乐意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形式效果必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赋予了思政教育内容及速度的高标要求
第一,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存在定向性和可控性。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都是教师事先设定的,对学生传输内容的选择权和确定权在于教师,教师有时间有方法取舍甄别施教内容。然而“微媒体时代”背景下,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具有多元性、灵活性和时效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和速度往往快于或者优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这种情况必然引起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贫瘠,或者内容甄别上滞后于学生的信息体验,教育者的施教策略便不为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第二,传统思政教育的信息传播速度慢、更新迟、渠道窄。而“微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速度惊人,信息传送和更新的频率非常迅速,往往一条新的信息经过网友的点击复制或者跟帖留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发酵,其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后果之坏无法估量。第三,网络信息的传播具备虚拟性、复杂性和负面性。
“微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虚拟性非常明显,信息的传送往往是匿名的甚至是恶意的,这就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杂,充满着复杂性,既有正能量的弘扬也有别有用心的负能量冲击,这对正处在思想成熟期的高职学生而言影响重大且意义深远。事实上,这些网络“武器”“糖弹”对高职学生的诱惑和损害是极其严重和无法弥补的。所以,“微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监控的相关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三)信息传播的无界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控制方式的有效转变
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主要由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来承担,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育和课后实践,其教育活动相对封闭和受到限制。而“微媒体时代”下的高职思政教育,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性和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学生不再局限在校園内的思政教育,他们可以记住网络或全球各地的任何信息,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所需要的教育信息,这就打破了教育的界限,形成了“微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新特点,就是开放性和无界性。基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学生价值判断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探索历程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就是主旋律,需要我们大力弘扬。
二、“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一)转变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站位
思政教育理念现行,高职院校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清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使命感,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战略地位,主动转变观念,积极适应“微媒体时代”的发展形势,确保思政教育工作高效有序。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教育功能。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微媒体平台的使用技术,不断挖掘微媒体的教育功能,在充分发挥其教育正能量的同时,需要认清新媒体的负面教育的严重性,让“双刃剑”“两面性”都能为教育需要所用,从而占领新媒体教育新高地。二要认真研究“微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的新特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要成为技术的行家能手,也要成为教育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三要加强传统教育形式和“微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以有效提升院校思政教育的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高职院校大多在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级或者归并重组中升格而成,所以这些院校历史不长文化不深,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机制相对薄弱,经验积累相对缺乏。“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以下工作的开展: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要不断磨合形成思想共识,健全工作网络,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工作规划,有序推进工作;二要强化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需要组建好辅导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党团会学生干部等教育队伍。强化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多元化稳定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进修,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实力,促进他们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强化科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制定专任教师的培养计划。同时有序培养学生骨干,充实党团会干部的领导力量;三要制定落实工作的激励机制,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微媒体”平台的建设
高职院校“微媒体”教育平台的建设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特别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思想的负面影响,他们对“微媒体”技术驾轻就熟,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阵地建设和管理,形成强大的教育攻势,建设好微博、微信、QQ群、飞信、钉钉、网站、公众号等思政教育平台,并在平台中植入主流思想信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有效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乐于接受主流社会价值观、主流思想的教育。
(四)全面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的管控和引导
高职院校在强化阵地假设的同时需要全面加强网络舆情的管控和引导。院校需要对所有网络舆情“扎口”管理,群访群控,全方位监控舆情。要着力管控队伍建设,联合党委保卫工作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网络中心、“两课”中心和各院系的相关部门以及学生骨干,分工负责,及时进行舆情信息分析和反馈,及时管控舆情,防止负面信息的传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视目前的“微媒体时代”大环境,要充分认清信息传输的双向互动模式颠覆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赋予了思政教育内容及速度的高标要求,信息传播的无界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控制方式的有效转变的三个新問题,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微媒体”平台的建设、全面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的管控和引导等四个创新途径,全面高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高效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琪.“媒体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3,(5).
[2]童卫丰.“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王灵芝.“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性特征[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
[4]李叶叶.“微时媒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