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信仰”
2019-03-10白亚茹
白亚茹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再仅仅只是社会上的个体,而且也是社交网络中的个体。虽然微博是网络时代的附属产品,其实质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体现。传统的民俗信仰在社交网络微博上的体现是人们纷纷转发这种祈运类微博,这种微博配图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学和人类学相关理论,通过对转发求好运类微博的配图进行分析,研究网民转发微博求好运这一都市网络民俗事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网络;新浪微博;民间信仰;民俗学
在微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各种亲朋好友转发某一条微博来祈求接下来几个月内好运不断。虽然网络上人们转发微博祈求好运这种行为暂时不会对社会的发展构成什么影响,但是这种现象却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且是一个日渐被人们接受的行为。转发求好运类微博这种现象充分地适应了现代社会自我和个性发展的条件,且没有社会公认的危害或者歧视,而且还可以立即平衡个人的心理需求。因此现代社会,网络空间的信仰也会逐渐成为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人类意识现象。
一、微博与当代“网络信仰”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信仰不再仅仅只是依附与巫觋,新媒体的产生为信仰媒介增添了新的成员。新浪微博的基本功能是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发布、关注、转发、以及信息的实时搜索,它具备了博客的自秀功能、媒体的传播功能,以及实时通讯的沟通功能、交流功能。在微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各种亲朋好友转发某一条微博来祈求接下来几个月内好运不断。深究这种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其深厚的民俗信仰内涵。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大多数是将瓜果素食和肉类等食物供奉给祭拜对象,或者是举办民间各种娱乐活动来满足人民大众的愿望且祈求恩赐福禄,其传播方式是定期的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网络信仰崇拜对象的仪式并没有那么明显,并不会发生相关的系列仪式活动。网民们在网络转发各种崇拜对象的微博图片是以虚拟的网络为媒介来“供庙”,网民们以转发的图片形象为崇拜对象,以文字为主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愿望。除了微博,网络信仰的传播方式主要还有贴吧、朋友圈和空间等各种网络平台,这一现象将民间信仰的传承性与变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二、民间信仰视野下的微博配图
微博已经成为网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网络工具,在微博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社交好友转发一类微博,其博文经常如下:“据说看到这只粉色海豚的十秒之内转发,一周内会有好事发生哟!”、“转走这条锦鲤大王!见者吉祥,转发好运!可踢走霉运,快乐相伴,幸福永驻!”、“见佛即转,佛光普照,驱除邪恶,祈福平安。”这种微博配图可以是各种动物、植物、神灵等,而广大网民们会相信其会为自己带来好运、吉祥、爱情等。
动物是民俗信仰对象之一,属于自然神的一种。祈运类微博配图关于各种动物的形象数不胜数,下面笔者列举几种转发最为广泛的动物形象:锦鲤可以说是祈运类微博转发最广泛的一种图片了,网民们亲切的称之为“锦鲤大王”,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的年画更是数不胜数,人们经常赠鲤来表示尊敬和祝贺。除了“锦鲤大王”,转发最为广泛的另一种图片可能就是海豚了,这其中以可爱的“粉色海豚”最受廣大网民喜欢。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海豚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这种动物的感知方式和文化本身产生了巨大变化。孔雀更是作为一种美丽的动物,成为了他们日常发微博时候配图的首选。
植物崇拜由来已久,其在《山海经》里更是有过详细的记载。祈运类微博关于植物的崇拜主要是各种花草,这其中关于四叶草的微博转发为多。在瑞士每年圣诞节时候,都能够在商店里买到真正的四叶草盆栽,四叶草的好运气送给亲人,受赠人会从此开始幸福,一切顺顺利利。每个节日关于四叶草的饰品销量都在暴增,情人节送给爱人、圣诞节送给朋友、母亲节送给母亲等。四叶草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为人们所牵挂的人带去关怀和幸运。对于天体和自然现象的崇拜也是自然崇拜之一,在祈运类微博配图之中,各种各样的祥云、流星、彩虹和日光等占据了一大比例。在我国较落后的地区中,仍按照传统习俗每年定期祭祀着各种自然神,来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
祈运类微博配图除了以上传统中国图案,新时代的网民也脑洞大开,自己创造出了属于网络时代独特的配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和社会工作人员等各行业的知识分子占据了网络公民的很大比例。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考试不断,如期末、期中考试、学习证件、生活技能证(如驾照)、语言证(如英语四六级),可以说各种考试贯穿我们的一生。在此背景下,网民自发创造出了考神,其原型为明星、自己、神仙以及其他原型,形成了一个适应个体要求的信仰,这是一个普遍的网络现象。“考神”作为“逢进必考”制度及各种考试压力的产物,可以说是应局而生。现今网络所流行的“拜考神”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正是人们对民间信仰内隐性崇敬的延续性以及在祭拜时所寄托的功利性。“拜考神”基本上都是在一些迫在眉睫考试之前拜,可见人们“拜考神”现象更多的是倾向于希望可以取得及时的报答,是一种相当具体、实际的现象。
人们实用主义地按照自己的愿望造神,且选择在考前进行各种形式的祭拜,这与民间信仰的传承性有很大关系。我国古代俗语有“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指的是人们臆想中的天上的神明,也即人们对神明赋予的极大权利和神秘。作为民间信仰“文化之神”的延续——“考神”,人们对其也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自己的想法。现今很多手机软件都提供制作图片表情的功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表情包,表情包制作的平民化和大众化是蓬勃发展的网络草根文化环境下的产物。这类配图的内涵浅显易懂、简明扼要,直接表达出了网友的各种心愿。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直接是文字的微博,这种微博占据想当一大部分比例,其配图上直接是文字,内容一般也是祈运。祈运类微博配图除了传统的崇拜对象,也出现了各种夸张的网友自创表情包。其微博互动是社交网络在虚拟网络上的映射,其背后的参与者依然是处于社会生活之中的人。在实际使用中,网友们赋予了表情包以新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各种表情包形式、使用频率和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创新图片表情,网络信仰中的这些表情包是传统民俗文化在历史中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语
历史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民间信仰的消极落后而釆用强制性手段试图将其消灭的做法,不仅是难以奏效的并且是不切实际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它积极合理的一面,而对其不加约束规范、放任自流,这同样是不可取的。我国民间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网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民间信仰是网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和文化基础。对于当前纷杂的网络事象,我们需要在批判中继承,在克服中保留。
参考文献:
[1]周星.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J].文化遗产,2013 (02):1-10+157.
[2]刘静.浅析当代社会中的拜考神现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 (04):224-225.
[3]陈彬,陈德强.“民间信仰”的重新界说[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 (04):55-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