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10郑天罡刘海萍
郑天罡 刘海萍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实,数学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数学公式的死板、解题的枯燥是众多学生厌烦数学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小学数学是很重要的学科,良好的数学思维,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则成为趋势.因此,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再如何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是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的,一方面,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晦涩难懂”使得学生对学生“敬而远之”;另一方面,也是教学方式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将游戏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在进行游戏教学法时也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通过对各个小学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可知,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都没有兴趣,难以投入适当的精力与热情进行数学的学习.俗话说得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无论多么高效的学习方法也失去了意义.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一方面,在课堂上将不会认真听教师讲课;另一方面,也不会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一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在课堂上还在采取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正需求,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的问题将会是影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进步的最大障碍.因此,只有教师看到根本性的问题,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畏难情绪
总有一些学生在还没接触数学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对数学产生了很大的畏难情绪.很显然这是非常不对的.这种畏难情绪不仅仅会阻碍你接下来的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打击自信心.所以,无论对学生还是学生家长来说,在上学之前要给学生做好心理建设,数学不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只要肯付出努力一定可以学好的.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想要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面对相对有难度的数学学科,很自然地会选择放弃学习数学.那么面临这种情况,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到其中是非常明智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进而来保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圆形”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拿出自己最喜欢的圆形玩具,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们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那么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进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圆形的知識点教授出来.此外,作为教师来说,也要保持一颗童心,要与学生一同进行游戏.在师生互动之中,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丰富游戏教学方式
为了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除了要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之外,还需要丰富游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而且还有利于教师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此外,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趋势,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益于学生数学学习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加法运算时,可以找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子与胡萝卜,然后教师可以对扮演萝卜的学生提问:3只小兔子加上2只小兔子等于几只小兔子?或者教师也可以让扮演兔子的学生对扮演萝卜的学生进行提问.利用情境游戏法,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而且还丰富了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里在制作一个光荣榜,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获得一颗星星,或者可以提出一个小愿望,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完成.通过这样的激励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尤其学生与教师已经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再进行这样的游戏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热情高涨,完全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三、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小学数学在小学各学科中的地位愈加提高.面临这种情况,想要提高学生小学数学的整体水平,将游戏化教学模式贯彻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游戏法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还丰富了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郭云振.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55.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