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与文物保护方法的思考

2019-03-10李雪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

李雪霞

摘 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博物馆都是其收藏与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但目前个别博物馆对于自身的文物收藏职能及文物保护方法不够明确。文章首先就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探讨博物馆文物保护策略与方法,以期更好地实现博物馆文物遗产的保护与流传。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与历史变迁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尚未发掘。博物馆是收藏、管理与展出历史文物的场所,承担着历史文化教育及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使命。

1 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职能

1.1 文物保护的核心职能

博物馆是收藏、管理、陈列与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而博物馆所收藏与管理的文物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历程中所产生并流传下来的遗物,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及艺术文化价值。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博物馆文物收藏及保护工作出台了一些方针政策,旨在强化博物馆文物抢救与保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留存更多的承载实体。文物不可再生,在实际的收藏及管理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保护及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对文物管理原则加以明确,对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加以落实。博物馆要充分明确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及具体情况,明确自身职能,为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好的条件,避免出现我国珍贵历史文物被损坏的情况。

1.2 文物展出的文化职能

博物馆承担着文物收藏、文物鉴定、文物管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及文物展出等重要任务,在进行文物展出及文物研究的过程中,履行向社会大众提供观赏、教育等文化职能,属于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在此过程中,博物馆可通过门票收费、展览收费、出售纪念品、出售音像制品及其他文创产品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相较于社会盈利组织,博物馆收益通常用于公共文化教育领域,属于公益范畴。对于博物馆主办方而言,博物馆收益不能作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是需要用于博物馆文化展出活动,传播历史文化,为社会创造文化财富,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形象。

1.3 文物传承的历史使命

博物馆对文物的收藏、管理、研究和展出是其最为基本的职能。博物馆是收藏民族文化渊源物证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可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先进设备再现各种历史文化,通过文物这种文化载体,串联已经尘封或散落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博物馆的类型也不断被细化,博物馆的历史使命也更加明确,即对人类历史留存下来的文化载体进行收集与保存,并进行文物陈列与展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博物馆收藏及管理的文物,具备明显的文化特征。对博物馆工作业绩的衡量,就是以博物馆藏品数量及藏品质量为标准,博物馆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有价值的文物,对文物库存加以充实[1]。

2 博物馆文物保护方法

2.1 保证文物收藏标准的规范性

博物馆在开展文物收藏管理工作时,需要对文物管理标准加以规范,以文物收藏管理规范作为标准,严格要求各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操作,全面提高文物收藏及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为此,首先应当对文物登记标准加以确立,具体的博物馆文物收藏管理标准如下:首先,对文物登记标准加以明确,具体包括博物馆文物接收、文物收藏、文物鉴定、文物保护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保证其统一性与标准性;其次,对博物馆文物收藏标准加以确定,实现对文物的科学鉴定,明辨真伪,从而为文物收藏质量提供保障;其三,对博物馆文物定名标准加以确定,结合文物的属性、外观及特征进行定名,文物定名要注意简单明确,同时能够准确表述文物特征,奠定良好的文物编目基础;其四,对文物编目标准加以明确,结合文物的实际特征对文物进行类型划分,便于按照不同类型对文物进行管理及保护,对文物编目格式加以统一,统一文物编目书写要求及标记符号等相关内容;其五,对文物档案管理标准加以制定,具体涵盖文物收集、分类及归档工作标准,凸显博物馆文物收藏及管理档案的重要价值;其六,就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文物修复及文物保养等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以减少有可能存在的文物损坏问题。

2.2 保证文物等级鉴定的科学性

博物馆具有文物鉴定职能,要合理确定文物等級。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鉴定、考证、分级与评价工作,需要充分结合文物藏品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科学价值进行。以民族博物馆为例,可将民族文物划分为珍贵文物及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可根据文物的价值程度进行二级划分,划分为三个等级。对珍贵文物进行等级鉴定时,需要对文物源流、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文物外观等情况加以鉴定。一级珍贵文物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其一,体现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反映历史制度变革与社会发展;其二,体现民族文化活动、政治活动及民族流动;其三,体现民族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及民族纠纷情况;其四,体现民族宗教信仰及文化艺术。对文物等级加以确定的过程中,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就文物鉴定工作给出意见及鉴定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加以审批。文物价值贵重的情况下,则可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果确定该文物为一级文物,则对文物采取妥善的修复、收藏、管理等措施[2]。

2.3 做好文物藏品存放排架工作

民族博物馆进行文物收藏及管理工作时,文物的存放工作至关重要,为保证文物收藏及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应当在定制的展架上摆放藏品,因此做好馆藏文物的排架工作极为重要。在排架工作中,首先应当对文物进行细致地选择与类型划分,登记文物的基本资料,通过严谨的科学排架为文物藏品保存的妥善性及便捷性提供保障,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管理工作。排架工作的开展期间,应当合理调整排架间距,保证排架排列的整体性与条理性,选择坚实耐用的展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展架序号排序。排架选择时,应当对文物藏品的材质、管理要求等因素加以充分考量,对于易碎文物应当做好抗震、防滑措施;对于易折文物,为避免文物弯折,可采用网板及卷筒等工具,为文物收藏提供保障。在完成排架工作之后,需要在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藏品信息,以便于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博物馆参观者的检索。博物馆文物库管员应当做好管理工作,文物藏品的提出,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与工作标准进行,对提出的文物藏品进行记录;退回文物时,应当将文物藏品放归原位,严格禁止文物存放及管理的混乱。

2.4 对博物馆文物现状加以登记

对于博物馆文物藏品,应当做好全过程规范登记与管理工作,可采用文字形式描述文物基本信息,在藏品档案中加以归档及收藏。定期对文物藏品现状进行文字描述,按照文字描述进行文物藏品的信息核对。博物馆应当对文物藏品的现状登记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对文物现状登记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加以规范。在登记文物现状时,应当充分凸显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等工作原则,确定工作标准,有效评估文物价值。在文物藏品入库管理之前,应当认真核对文物及文物现状信息,确定文物现状登记信息与文物现状相吻合。如存在实物与描述不相符的现象,应立即反馈,由编目人员进行进一步核实与修正,由库管人员加以再次核对与确认。博物馆文物现状的文字描述语言应当简练、全面与精准,尽量以较少字数实现精准描述。

除此之外,博物馆文物藏品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对于博物馆而言,应当大力提高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发挥博物馆藏品的重要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应当做好文物藏品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宣传推广力度,以社会化的文物藏品信息进行宣传,引导更多群众进行参观。另外,博物馆文物藏品十分珍贵,进行开放展示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建立相应管理及保护机制,结合先进技术手段与科技手段,避免文物藏品遭到损坏[3]。

3 结语

相较于其他社会机构,博物馆应当承担文化责任与历史责任,其经济收益也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博物馆是宣传文教的机构,在文物收藏、管理、保护与展出工作中,应当对文物收藏标准加以明确,开展文物等级鉴定工作,并保证文物藏品存放排架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文物现状进行登记。

参考文献

[1]谢秋安.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与文物保护方法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160-161.

[2]宋桂丽,高尚.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规范建议解读[J].新丝路(下旬),2016(8):151.

[3]宋才发.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及规范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2(2):34-41.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博物馆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思路
博物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议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之间的关系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