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墩遗址文化现象研究

2019-03-10寇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期

寇魏

摘 要:双墩遗址自发掘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后发掘多次,也开过多次研讨会,双墩遗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仍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对双墩遗址进行探究仍有意义。从目前的双墩遗迹和遗物来看,双墩文化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解读。双墩遗址文化现象复杂,受发掘面积的局限,研究者很难给予其一个确切的定性。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宏观的视野去研究双墩文化现象,还要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它内在的含义。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双墩遗址;文化现象

1 史前遗址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双墩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之一,它与附近的宿州小山口和古台寺遗址[1]、濉溪的石山孜遗址[2]、定远的侯家寨遗址[3]等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众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人类早期阶段的遗存中都具有大致近似的原始性,如以前发掘的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黄河下游的北辛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等,他们表现在原始方面的文化现象基本是近同的。其原始性大致表现为陶器制作粗糙、生产力低下、人类抗自然能力不强等。可以说,这些现象在任何一个地方的遗址中都是存在的,这是社会发展处于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构成了史前遗存的时代特征。而表现在各遗存中的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同一个时代的遗存尽管发展阶段相同,但不属于一个文化系统或一个文化类型,其文化现象又各有特色,这又构成了早期遗存的文化特征。那么,同时期的遗址,其时代特征与文化特征是否能划等号呢?笔者认为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是不能划等号的。

双墩遗址尽管表现了单一的原始文化特征,同时也表现了极强的个性,它与同期的遗存相比,具有独特的遗迹现象。从考察原始聚落的角度出发,双墩在发掘区域内没有发现房址和墓葬,所有遗物均出自于灰沟和地层,从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加上遗迹较少,我们无法判断来自于地层和灰沟的遗留物以及它的真实用途。

2 双墩遗址的面积和出土物现象

双墩遗址的现存面积为12000平方米[4][5],即使加上后期破坏的在内,也不会超过20000平方米。这样一处遗存,如果把它定为人类早期的聚落遗址也无可非议,因为与其时代相同的中原地区的裴李岗遗址[6][7][8]面积也在20000平方米左右,石山孜遗址面积为16000平方米[9]。在这些遗址中都发现了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各类遗存。应该说,这些遗址应该与早期人类居住、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双墩遗址存在一些特殊现象:第一,遗址中没有发现与居住有关的遗迹。第二,陶器的拥有量已经大大超出了遗址本身所承受的程度。就是说,在遗址的范围内,即使住满了人,也不会使用这么多的陶器。这种现象引出一崭新的问题:没有居住遗迹,大量的陶器用品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个地点?这是否暗示今人这是一个特殊地点,表现的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依据缺少居住遗迹而又存在大量的陶器遗物判断,这里不是早期人类居住地方,应该是一处具有仪式性质的场所。

3 遗物的表面现象和内在的文化含义

双墩遗址的器物有一部分是生活实用器,表现了浓厚的原始生活气息,说明当时原始先民在此居住和生活过,比如与人类日常生活相关的器物(包括陶甑、陶篦子及大量的饮食用具)、纺织工具(包括纺轮、骨针、骨锥)、渔猎工具(包括大量的网坠)、原始农业工具(主要从事采集、狩猎,包括:蚌刀、蚌锯、骨镞)等。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双墩具有稳定的原始生活状态。

双墩遗址的器物还有相当数量的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器物,我们不妨从一些器物的造型去思考它的用途。

四流器:有人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实用器,并认为四个流是四个与嘴接触的地方。这种器物制作程序复杂,远远超出了制作一件圆形陶碗的工时。也就是说,作为一件喝汤的器具,制作一件圆形的陶碗应该比制作一件四流器更省事,使用起来也更方便,即使现代人也不会把这种器物作为生活用具。笔者认为,对这种器物的使用,不在于效果,而在于形式。自有祭祀活动以来,都会用酒或相当于酒的液体祭祀,以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如果把酒倒在四流器中,液体会从四个方向溢出,以达到敬四方神灵的目的。所以,四流器应该具有祭祀专用的功能。

圆石饼:有学者认为这种器物是用来磨兽皮的。该器物制作规整,即使我们现代人纯手工磨制,也很难磨出如此的圆度和规则度。另外,如此光滑的表面根本达不到磨兽皮的效果,就算是用石头磨兽皮,也没有必要加工成如此规则的石饼。笔者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具有祭祀性质的器物,是一个代表天圆的象征物。

祖形器:有人认为这是人类生殖崇拜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是炊煮器的支架。首先,就“崇拜”二字而言,由最早的自然崇拜发展为祖先崇拜,或叫“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或说“男神崇拜”)本应是父系时代的掌权导致的一种信仰,包含有“生命起源”的含义。古代神话体系中仅就生殖崇拜而言,其并不只是代表男性,也包含了女性。一般认为,母系氏族社会崇拜的是女性,父系氏族社会崇拜的则是男性。双墩遗址时期尚属于母系氏族社会,不应该出现男神崇拜的现象。所以,这种器物并不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物。其次,从器物支架的角度去理解,更使我們无法信服:第一,原物原地支撑,根本不具备稳定性。第二,如果把它埋在地下一部分,就造成了地面和支撑的器物之间没有空间利用,达不到使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排除这种器物是生殖崇拜和支架的可能,其应该具有法器的功能,即使不是祭祀用具,也不会具备支架作用或生殖崇拜的意义。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直观地看,这是一件早期的雕塑艺术品,有人把它称为“淮河少女”。其实,这个少女做得并不美,额头上有太阳纹装饰,腮帮子上施加刺点,这完全是一个巫师的形象。古代施术者,女称“巫”,男称“觋”(xí)。巫师可以用魔法保护他人,避免其受到自然灾害和外来者、敌人的伤害。应该说,双墩女巫的意义也不外乎这种作用。另外,从文化性质而言,双墩文化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出现女巫就不难理解了。就原始宗教的意义而言,巫师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是人与自然相连接的纽带。

刻划符号:它应该具有表达、传递或记录信息的作用。在甲骨文之前,这批符号是否也具有宗教的性质呢?刻划符号如果作为文字意义出现,就应该刻画在一个显目的位置,才能起到传递或传播信息的作用,多数人都有同样的疑问:这批符号为什么刻在器物的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冯时先生曾解释说:器物正放就是地,翻过来就是天。如果这种解释成立,刻划符号岂不是与宗教有关吗?我们应该这样分析,对双墩刻划符号的识别等同于对那个时代的解读,若能真正识别这批符号,我们将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这种现象促进了当时文化的交流和信息的传播。因此,双墩刻划符号的解读将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透露更多的历史信息。

4 初步定位

双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祭坛遗存,是一处祭天、祭地、祭自然万物的场所。双墩遗址的文化现象充分证实了淮河流域中断的史前文化具有领先的趋势。自从禹会村遗址发掘以后,学术界一致认为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种发源是有原因的,从双墩遗址的文化现象来看,淮河中游地区的文明化程度可以上溯到更加久远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安徽宿县小山口和古台寺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3(12).

[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濉溪石山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2(3).

[3]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远县侯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M]//文物研究编辑部.文物研究(第五辑).合肥:黄山书社,1989.

[4]闞绪杭.蚌埠双墩遗址的发掘收获[M]//文物研究编辑部.文物研究(第八辑).合肥:黄山书社,1993.

[5]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开封地区文管会,新郑县文管会.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78(2).

[7]李友谋.裴李岗遗址一九七八年发掘简报[J].考古,1979(3).

[8]任万明,王吉怀,郑乃武.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4(1).

[9]贾庆元.安徽濉溪石山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