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场三角”理论与“评价理论”结合视角下分析新闻发言讲话

2019-03-09孙晶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际功能评价理论

【摘 要】 本文以Martin的评价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自建语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于香港暴乱事件的发言实施评价,并结合Du Bois的“立场三角理论”的话语立场分析模型为主要框架,构建了香港暴乱事件、美方干预两个立场行为,发言人以中国政府的身份为主体立场,分别对不同的立场客体实施评价,从而得到了主体立场的认同。

【关键词】 “立场三角” 评价理论 人际功能

一、引言

自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借和平游行集会之名,进行各种激进抗争活动。五个多月来接连不断的大规模违法暴力行径,特别是最近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已经将香港推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中国各界对此事件进行了严厉地抨击,并在人民网、人民日报上对此事件发表了评论。

二、评价理论与“立场三角”理论

1952年Z.Harris提出话语分析,它的提出打开了现代话语分析的大门。在此之后,Martin和White认为,作者/说话者在人际交流中对交流内容和对象表达某种立场、观点和态度,即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系读者的各种方式。这一理论根据韩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人际功能的态度意义,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意义之一的人际意义的补充和完善。

态度是核心子系统,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是说话者或作者分别从情感感受、社会伦理道德和规范、美学和社会价值对事件或对象作出的评价或反映。其中,判断系统是指判断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性格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这些社会规范包括规则和规定、定义不太精确的社会期待和价值系统等方面,主要由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两个子系统构成。社会评判由人们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文化进行传递和补充。社会约束则是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评价的方式来评判人们行为方式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立场三角”理论是Du Bois(2007)从交际互动的角度构建的话语立场分析模型,一个立场行为包括三个内容:1.立场表达着评价一个客体;2.立场表达这通过立场表达对自身进行定位;3.立场表达着与其他主体协同(图1)

三、人民网发言人关于香港暴乱的立场表达分析

本文选取了五篇人民网评论员关于香港暴乱事件作出的评价作为自建的语料库,其中一篇为习近平主席在金砖会议之后的讲话。语料库共4911字,通过http://www.aihanyu.org/cncorpus/CpsTongji.aspx软件以词语进行词频统计,位于前十位的词语如表1所示,其中“香港”一词出现次数最多,达到111次,体现了中国作为整个语篇中的主要立场,对于香港事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积极争取与观众之间的立场协同;“暴力”共出现34次,说明发言人对于此次暴力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义愤。下文将基于上述分析框架(表2)对发言人在全篇中的前后两个个立场行为进行详细论述,分析中国发言人对于此次香港暴乱事件的话语策略。

(一)立场行为——香港暴乱事件

整个语篇实施的第一个立场行为是关于评价香港暴乱事件,其中主体1是发言人(其中包括发言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主体2为隐形评价者,包括收听和观看此次发言的各国媒体和政府和所有不在场的间接听话人,体现为“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等,评价的客体即为香港暴乱事件。

下面分别从“立场三角”的三个维度来分析这一立场行为:

首先,主体1对客体事实评价,发言人以中国政府的名义,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于此次香港暴力事件的态度立场。这里的态度立场由情感和鉴赏实现:例(1)和例(2),发言人用“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痛心疾首”再次表达了对于此次事件的态度;例(3)和例(4)中,发言人通过“命运”“紧密相连”等词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香港的繁荣稳定的坚定立场。主体1通过包括情感和鉴赏的态度立场形成对客体的正面评价。

例(1)“斑斑劣迹,已到了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地步。”

例(2)“许多国际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对暴力犯罪表达震惊与愤怒。”

例(3)“只会激起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

例(4)“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

其次,在对客体的评价过程中,对于主体1的身份进行了明确和强调:例(3)和例(4)中,发言人以代表中国政府的身份对于香港暴乱事件带来的恶劣影响进行了严厉地声明,实际上也把“一国两制”原则摆到了最显眼的位置,这已成为一场维护“一国两制”和破坏“一国两制”的斗争,已成为一场维护香港法治和践踏香港法治的斗争,已成为一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摧毁搞乱香港的斗争。

(二)立场行为二——美方干预

演讲中实施的第二个立场行为是对美方干预香港暴乱事件的评价。其中,主体1为发言人,主体2仍为隐形评价者,包括收听和观看此次发言的各国媒体和政府和所有不在场的间接听话人,评价客体为美方和一国两制两个子客体进行评价,最终形成了美方干预香港暴乱事件的完整立场行为(表3)。

对第一个立场子客体“美方”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判断和鉴赏形成态度立场,如例(5)和例(6)中评价美方行为的词,如“强烈反对”“恶劣行径”“险恶歹毒”“坚决反制”等,正面回应了美方对于香港事件的行为。

例(5)“美方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

例(6)“美方这一系列恶劣行径,不仅是和700多万香港市民作对。”

对第二个子客体“一国两制”的评价也是通过态度立场实现,包括对“一国两制”的认知和如何进一步深入貫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例(7)在发言中还用“绝不容忍”“破坏”等词强调了中国实施“一国两制”方针的必要性,例(8)用“维护”“完善”“贯彻”等词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实施“一国两制”方针的强硬态度。在判断和鉴赏的过程中,发言人也完成了对主体1的身份定位,中国政府就是要通过批评美方干预香港事件的方式从而维护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统一,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四、讨论

通过对以上两个立场行为的分析可见,发言人代表中国政府在此次发言中的立场态度反映了在香港暴乱事件中中国的态度和应对战略,也体现了中国政府通过依法制暴维护香港广大民众福祉,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

首先,中国政府对于此次香港暴乱事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高频词反复出现的一词“香港”是发言人在发言中评价的一个重要对象。在止暴制乱这个大是大非、关乎香港前途命运的问题上,没有中间地带,容不得犹豫、徘徊和动摇。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中央政府和全国14亿人民永远是香港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的最坚强后盾。

其次,语篇中的评价、鉴赏词汇,彰显了中国政府的立场既强势又强硬,美方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最后,通过对不同客体立场的评价,表达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中国的发展成就,是靠自己奋斗打拼得来的,不是谁恩赐的。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国政府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决心,不要低估中国政府维护“一国两制”的坚定意志。

五、结语

本文在评价理论框架下,从态度系统下的情感、判断、鉴赏三个维度对语篇中不同的客体立场实施了评价。分析了语篇中出现的高频度词汇,从而构建了两个维度的立场架构,得到了主体立场(包括隐性主体立场)的认同。本文的分析有助于中国政府在处理本国事务中的发言,有利于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统一,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参考文献】

[1] 孟炳君. “站位三角”理论视角下埃及国家形象构建的话语策略研究—— — 以埃及总统第 70 届联大演讲为例 [J]. 外语研究,2017(1) : 1-5.

[2] 文秋芳.国家话语能力的内涵—— — 对国家语言能力的新认识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3) : 66-72.

[3] 司显柱 . 2018. 评价、介入、级差:评价理论在翻译中的整体应用 [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1): 18-31.

[4] Martin.J R,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und the Clause(2nd) [ M ]. London: Continuum, 2007.

[5] Martin, J. R. ,P.R.R.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 M ]. London/New York: Palgrabe Macmillan, 2005.

作者简介:孙晶(1995—),女,汉族,山西寿阳人,在读硕士,山西财经大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人际功能评价理论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分析
论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元功能思想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司法裁判文书的国外研究概述
评价理论下英语足球评论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