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与高职机电类课程标准衔接探究
2019-03-09刘红艳覃维昆符树全农忠平
刘红艳 覃维昆 符树全 农忠平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机电类1+X证书发展中职业等级证书的设定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部分行业企业证书标准滞后、机电类部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提出纵向推动和横向落实的方法推动学分银行系统、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根据企业需求选择机电类职业资格证书并融入相关课程标准等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标准建设的路径,并从订单班培养方式、培养方案修订、“教师、教学、教材”改革等方面加强机电类课程标准与1+X证书的衔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 1+X证书 机电类专业 课程标准 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163-03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推进意在鼓励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期间除了要获取专业的学历证书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特长获取更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一、1+X证书发展现状
(一)职业等级证书的设定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许多高职院校实施多年,从具体实践看,“双证书”制度作为当前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模式之一,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制度实施至今,由于证书的制定来源由多个,比如人力资源保障厅、教育厅、行业、企业、高校等,因此当前国家政策和配套机制等方面的顶层设计还有待完善,许多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只认可人力资源保障厅或教育厅颁发的证书认可,而行业企业证书的认可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部分行业企业证书标准滞后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高职院校机电类人才标准培养规格主要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富于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素质,熟悉安全标准的规范、质量管理相关国家标准,为国家储备一定的工匠人员。
但现有由企业颁发的职业证书标准,部分含金量不足,行业企业认可度不高,评价标准不能满足区域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要;同时“证出多门”的现象比较普遍,给高校、专业建设和企业造成一定的困扰。
(三)机电类部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度不高
各个高职院校开设的机电类课程,课时量和课程标准根据各校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进行制定,职业证书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相关专业为例,一直以来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的学生除毕业证外还要取得另一个证书,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资格认定时考取电工上岗证,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需要考取手机维修证等。这些证书已经列入培养方案中,并且在课程标准制定时也融入了职业考证的标准。但是相当多的证书,比如一些企业的证书,只是在企业内部与薪酬及相应岗位挂钩,并没有推广到高校,甚至进一步融入课程中。同时由于证书的范围目前主要是以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等部门的证书为主,可选择面相对来讲能满足企业的基本用人需求,但是对于专业技术的需求受限。而且一些企业的证书还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全面认可。因此,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标准的融合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标准建设路径
(一)纵向推动、横向落实的方法推动学分银行系统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一种具体探索,而国家资历框架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制度基础。推动1+X证书的顺利实施,需要通过纵向政策推动、横向政策落实的方法推动学分银行系统。首先,由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体系。国家建议能力统一认证平台,从源头保证职业资格“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成立学分银行制度,使职业技能等级水平与相应的课程学分进行等值互认。将职业培训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的课程相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将学历教育的学习结果与职业培训的学习结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为学习者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是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基础工程。其次,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指定一系列的标准体系,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充分研讨论证后指定标准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各行业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和企业角度的用人需求,制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后层层报给国家相关部门备案,作为学分银行库内课程。最后,高校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1+X证书的相关政策,在课程设置上,加入相关与职业技能考证相关的课程,并根据国家资格证书的相关标准,给予规定的学时。
通过国家—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纵向进行推动,同时高校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方面进行横向落实的方法。层层推动学分银行制度。
(二)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中,提升各类职业证书含金量
行业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与职业院校形成命运共同体。通过主导或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标准的制定,将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直接反映到职业标准,体现在教育和培训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上去。同时行业企业对具有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通过薪酬、上岗、晋升等形式给予認可。因此,行业企业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证机构和认可机构。同时,部分有影响力的行业证书,可以逐渐将证书的企业的标准化题库与高校的相应课程相结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制定相关行业的职业证书标准和题库,并定期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
(三)根据企业需求选择机电类职业资格证书,并融入相关课程标准中
各高职院校对于机电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不尽相同。但作为机电类人才,如果今后想从事电类的相关维修维护,电工上岗证是必考项。但是其他证书的选择,需要各高校将证书的选择面调多一点,使各个不同爱好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应的证书,同时该证书也可以作为课程所修学分之一融入总的培养方案中。当然,因为国家证书非常多,各专业如果对于学分没有相关的限制,可能会使得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或者项目相对挤压,影响了毕业质量。毕竟现在各高校毕业学分有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性质不同。例如,机电类职业资格证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除了将电工上岗证、中级电工维修证两门证书作为必修课,该课程标准是与考证的标准融合外,其他机电类专业基本上国家规定的考证项目可选择面相对较少。随着1+X证书试点在各个专业进行铺开,机电类专业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和相近的证书作为学生毕业所需证书之一融入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同时,这些证书的课程标准也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相衔接。
三、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衔接
(一)订单班培养方式促进机电类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
近年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与多个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模式。由于订单班是为固定企业培养人才,因此企业的标准尤其是企业推行的部分职业资格标准,在订单班的培养过程中,即可以通过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来进行融入。以富士康订单班为例,富士康的企业SMT维护工程师需要通过企业的相关资格考试才能在SMT岗位实践,对于SMT订单班的培养,可以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将企业的SMT课程题库引入学校的相应课程中,课时量的规划可以根据企业的标准进行设定。再如嵌入式产品开发工程师证,深圳、广州一部分企业需要这部分人才,而该证书不属于人力资源保障厅或者教育厅颁发,学校可以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引入该证书的相关标准,学生在校期间经过相关题库的学习,完成并通过该证书标准内容测试,颁发证书并计入一定的学分。当然不同的订单班有不同的要求,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企业对接,推行1+X证书制度。
(二)机电类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现今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资格考证主要有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Auto CAD工程师证(中级)、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中级证、数控操作中级证、车工操作中级证、装配钳工中级证等,各高校也根据自己的师资和设备开出不同的课程和专业。但随着教育部不断完善考证的种类和考证的内容,现有的课程体系需要根据政策不断更新。而且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渗入人们的生活中,企业需要一定的专才和某个领域有特长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推动多个证书与课程的衔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承接外部的培训,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并通过努力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制度、运行机制等。每年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通过课程标准的制作、课程实训项目的不断完善等提高课程团队的课程开发能力。在每年的培养方案修订中,证书的选择作为培养方案课程的一部分纳入培养方案的修订环节。通过不断探索职业标准、学生的培养质量、专兼职教师的授课能力,逐渐将多个职业证书引入到课程标准的建设中。
(三)深化“教师、教学、教材”改革,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证书对接
深化教师、教学、教材三项改革,推动职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对接。
首先,1+X制度的实施使得各个专业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教师方面,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定期参加行业企业交流学习,了解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证书,并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取得与职业证书相关的教育资质,将相关课程标准与该项目的职业技能证书的标准进行对接。同时教师要将相应的职业证书题库引入到课堂中。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职业证书的理解和强化学习,将职业资格技术标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平时的题库也围绕职业资格证书的题库进行练习。以电工上岗证为例,由于该项目已经在机电类专业试行多年,因此相对于别的考证项目更具有参考价值。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上岗考证培训是采用模块化课程,作为机电类培养方案必修课之一开出。学生课程授课的标准是按照电工上岗证的职业标准开出,同时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训练环节,指导教师通过分析考证的各项技能、考证题库,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入这些环节的练习和学习,并不断模拟仿真考试。学生通过一定课时的学习和练习,对本门课考证需要达到的职业素养了然于心。因此,该证每年通过率都能超过85%以上。
最后,在教材设计上,选用职业考证教材。部分行业证书可能没有配套的教材,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发相应的教材,以便在教学中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设计相融合,使学生能够满足考证需求,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
随着1+X证书的不断推进和改革以及各种制度的完善,机电类课程标准应紧跟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应认真加强课程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體美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 2019(3)
[2]尹爱飞,李盼盼.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策略探析[J].教育改革与发展,2019(5)
[3]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4]王兴,王丹霞.1+X 证书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2)
[5]薛皛洁.欧洲通行证运作模式及对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8(1)
[6]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
[7]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