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书记“蛮拼的”
——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党委书记王希荣

2019-03-09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头豆制品回族

她说话快言快语,走路风风火火,干事干净利索,基层阅历赋予了她豪气干云、雷厉风行的特质;她用柔情细腻,用坚定信念,扎根山区,耕耘基层,抓党建、谋发展、惠民生,成为山乡发展、百姓爱戴的“擎旗人”。她,就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党委书记王希荣。

镇村干部说,她是一位干事创业的“领路人”。整天奔波在跑项目争资金的路上,她真心实意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

城头镇素有“中国豆制品之乡”“中国豆谷”的美誉。刚到城头镇工作时,一个严峻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王希荣面前:虽然这里豆制品加工业起步较早,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规模较小,无法抵御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豆制品产业发展何去何从?王希荣敏锐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此她多方邀请专家,高标准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豆制品标准化园区,对原来的豆制品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实施了豆制品电子交易市场、豆文化展览中心、检测中心和研发培训中心建设。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城头豆制品文化节,扩大了豆制品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她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干部帮包服务机制,成功将宏仔、嘉利丰等食品企业培植成为中国豆制品50强企业。目前,有5家企业荣获省级著名商标,豆制品基地被授予省级创业示范园区、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豆谷深深香满城。一粒粒不起眼的“小豆子”,摇身变成了百姓致富的“金豆子”。截至目前,全镇拥有豆制品加工及机械制造企业400多家,从业人数1.2万人,年产优质豆制品35万吨,大豆加工机械4万多套,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75%,产值突破50亿元,支撑起全镇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

发展才有尊严,主动才能赢得未来。王希荣经常进济南赴北京,乘火车坐高铁,不遗余力地跑项目、争资金、要政策;规划蓝图,制定政策,与客商谈判,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可谓操碎了心、跑断了腿、磨破了嘴。2008年5月,得知吉林客商李宪发有意投资建厂的信息后,王希荣不远千里亲自登门招商引资,可一次次都吃了“闭门羹”。她不甘心失败,就天天蹲在李宪发家门口不走,一待就是一个多星期。最终李宪发被感动了,将原本落到别处的投资项目落在了城头镇豆制品基地。事后,李宪发深有感触地说:“俺南北做生意,阅人无数,但从来没见过像王书记这样执着的党委书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王希荣团结带领党政一班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心思谋发展,建成了豆制品产业园、银山工业园、月亮湾景区“三大板块”,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6个,实施设施提升、道路畅通等城建项目11个,城镇化率达到46%,城头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中国豆制品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中国豆谷、生态城头”的闪亮名片更加魅力四射。

村民说,她是一位一心想为老百姓干点事的“热心人”。平日里她牵挂最多的是老百姓家里的事,这样的好干部,是百姓的福分啊。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致富奔康”进程中的一场攻坚战,本身就意味着骨头难啃、硬仗难打。

王希荣深知,她所面对的不是在“指挥所”里审视“作战地图”,而是要深入“战场”摸清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绘制一幅步骤清晰、切实可行的“作战地图”。她常常披星戴月食不甘味,白天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晚上坐下来开会研究,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天下来“身子骨”像散了架似的。她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思维,亲自研究制定“3+3+3”精准扶贫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邻里互助社会化服务,在全国首创扶贫济困爱心虚拟基金,认筹资金320万元,倡树了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尚。近年来,她共争取扶贫资金10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9个,完成脱贫2293户、3394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王希荣经常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他们‘头疼脑热’的小事就是咱们要干的大事。”她从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水电路等方面入手,跑项目、争资金,办实事、解难题,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镇村级发展的急事难事。先后实施了1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硬化道路20多万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服务外包。以月亮湾国家湿地公园为载体,实施16公里休闲绿道、水质净化工程、太极文化广场建设。新建改造中小学校10所,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8个。走进城头镇,听到最多的是感恩的肺腑话语,看到最多的是幸福灿烂的笑脸,感受最深的是干群“鱼水”深情。

城头镇是一个回族与汉族杂居的乡镇。民族团结无小事,王希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城头镇的和谐稳定,更不会有回汉群众的幸福生活。”她视回族群众为亲人,坚持定期到清真寺和回族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同坐一条板凳,听民声问民苦,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她想方设法为回族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协调资金和场地,建立回族群众肉牛养殖场,实施清真寺升级改造工程;她倡导设立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帮助协调贷款3000多万元,引领回族群众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目前,共发展豆制品加工、机械制造少数民族企业4家,帮助60多名困难回族群众实现就业。一次次嘘寒问暖,一回回排忧解难,让她跟回族群众处得格外亲、贴得格外近。回族群众由衷地竖起了“点赞”的大拇指:“回汉一家亲,永远一家人。”

党员说,她是一个敢担当、善作为的“擎旗人”。无论遇到什么急难险重的活儿,她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真够蛮拼的。

党建无形亦有形,务虚亦务实。作为全镇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王希荣始终坚持从规范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入手,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党员积分制量化,全镇1130名党员“一人一档”严格量化、按时公开,先后表彰五星级党员150多人,处置不合格党员2人,真正把“严”字刻在了全镇党员的心中脑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积极拓宽选人视野,坚持就地选才与遍地选才相结合,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界限,大力选拔“政治素质过硬、服务本领过硬、协调能力过硬、工作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实施了“三二一递进升级工程”,大胆选拔8名镇机关干部到薄弱涣散村任职,实现了“选准选对一个人、配齐配强一班人”,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明显提升。

砍柴虽苦,却要迎难而上;斩破荆棘,必将豁然开朗。在王希荣身上,既有中国女性柔情似水的共性,又有乡镇干部大胆泼辣的特质,她善于作为、敢于碰硬,用激情维系着山乡“和谐之美”。在近年的环保整治期间,她亲自带队深入到19家违规重点企业进行现场关停,责令限期整改,对禁养区内21家规模养殖场进行取缔拆除。有人找关系打招呼“放一马”,有人上门表示“意思意思”,甚至有人当面威胁“等着瞧”,都被她一一给“顶”了回去。她牵头组织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月”活动,对其中5起三年以上的重点信访积案亲自包案,几乎天天靠在信访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软硬兼施,法理并重,令信访人心服口服,最终让案件全部得以化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希荣这种“蛮拼的”工作作风,带出了一个敢于担当的好班子,更带出了一支积极作为的好队伍。在去年山亭区综合考核中,城头镇获得全区第一名,她本人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荣记二等功。

猜你喜欢

城头豆制品回族
传承古城文化
一朵警花开万家
豆制品食用指南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战鼓隆隆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