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019-03-08周艳
周艳
摘要: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學,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 阅读兴趣 问题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阅读的教学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主旨的把握。但是语文阅读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恰巧小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所以为了学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方便学生以后的学习,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对词语的掌握等。并且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比如常见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视,对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内容等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丰富小学生的认知
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教学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与知识。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对欠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利于拓宽和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兴衰,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不够明确
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是为学生讲述阅读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以及对阅读的兴趣等。
(二)小学生的阅读时间较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所花费的时间都相对较短,一方面是由于阅读的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被其他知识的教学压缩了时间。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不仅需要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更重要还需要在其他科目上花费时间,教师和家长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在对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比如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通过对阅读内容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随着信息化以及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发展等,人们更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的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基本学情出发,让学生对不认识的字首先进行查阅,以免影响到阅读学习的效果。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计划。提高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实行分层教学,增加小学生的阅读时间
其次,对阅读的教学也需要分层教学,由于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上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进行安排,教师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低层次的学生给予简单的阅读教学,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则需要给予难度高的阅读教学,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故事中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形象等,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
(三)将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最后,我们需要将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们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下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让学生家长也加入学生的教学中来,一是增加家长对阅读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陪伴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实践教学能够与课堂教学进行互补,是阅读教学方法创新的表现。
四、结语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以及方式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