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型教具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8曾平石秀菊

中学生物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基因工程教具质粒

曾平 石秀菊

摘要 以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为主题情景,通过构建限制酶切割出基因和质粒的模型教具、构建DNA连接酶连接基因和质粒的模型教具、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模型教具,引导学生体验“基因工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能力提升,

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模型教具 基因工程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基因工程”是沪教版教材高中生物科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的重要内容。其中,基因工程的概念、基本步骤、3种工具的名称和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安全等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之一。因为基因工程过程非常抽象,学生无法完成实验体验基因工程的过程,容易出现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困惑于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如何识别DNA序列,如何切割出基因和切割质粒等问题;不明白质粒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过程,即DNA连接酶的作用原理;想知道导入后为什么需要进行筛选,不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内涵......教师利用构建物理模型教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模拟基因工程的过程,基于认识、构建、应用的过程,从而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学生基于活動体验基因工程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训练理性思维,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1课前准备

1.1材料用具准备

软磁贴(有磁性,可裁剪),彩纸,双面胶,剪刀,订书机,铅笔等。

1.1.1构建模型准备

1用AdobePhotoshop绘制出含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模型(图1,纸质,长度为A4纸长),质粒模型(图2,纸质,长度为A4纸长),大肠杆菌模型(图3,纸质,A4纸大小)。前两个模型上的阴影部分表示限制酶识别序列,切割位点以↓表示(G↓AATTC)。

2打印模板并贴在软磁贴上,将质粒序列粘成环形,完成模型制作。由于用量较大,教师可在课前先指导学科兴趣小组的学生裁剪好模型。

2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过程很感兴趣,经常提出以下问题:限制酶是如何切割出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的?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切割出基因是一个原理吗,DNA连接酶是怎么将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上的?进行筛选的原因是什么呀?基因工程成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微生物能合成人的蛋白质?这合成的蛋白质直接拿来能用吗?......。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适切的模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基因工程的原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2.1构建限制酶切割出基因和质粒的模型教具

教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工具包(剪刀一把,双面胶一卷,含人胰岛素基因的DNA片段模型3份,质粒模型3份,大肠杆菌模型3份)。

学生活动1: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例子,分析限制酶EcoR I是先特异性识别GAATTC,让后在G和A之间将DNA切开。学生角色扮演,体验EcoRI切割出目的基因的过程(图4)。

学生活动2:学生扮演EcoRI,尝试去切割质粒(图5)。

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限制酶EcoRI除了可以切割出目的基因,还能切割质粒?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质粒的本质(闭环状DNA分子),归纳出基因工程的原理之一:都是DNA分子。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限制酶作用过程:分别完成含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识别和切割,获取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和完成质粒的识别和切割过程。这样使学生真正理解限制酶的作用原理,自发内化生成基因工程的原理,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感悟:学生能够记住限制酶作用原理是特异性识别并切割DNA分子,但未必能理解其内涵。例如给出具体DNA序列片段时,不少学生会遇到的问题:该限制酶是否能切割该DNA序列?如果可以,又该如何切割?教师利用限制酶切割出基因和质粒的模型教具,给学生展示正确的模型教具,概述构建的步骤:识别GAATTC序列,切割GA之间的键,铅笔画出切割路径后用剪刀剪切。由此使学生真正理解限制酶的作用原理。

2.2构建DNA连接酶连接基因和质粒的模型教具学生活动3:实验室中,大量地被限制酶切割出的目的基因与切割的质粒片段混合在一起,让其随机重组。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将切割出的目的基因和切割的质粒放在一起,混匀。自己的双手扮演DNA连接酶,随机去取,合作完成重组过程。学生探究在3min内最多可以形成多少种组合(图6)。做得最快、种类最多的小组进行展示,着重介绍重组的类型及连接方式,尤其是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的情况。教师进而引导思考:氢键是如何连接的?连接过程遵循什么原则?思考归纳出基因工程的原理之二: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设计意图:板书或幻灯片不能形象地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表达,更难让学生参与体验。而构建模型教具不仅仅让学生体验DNA连接酶将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进行重组的过程,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重组的过程是随机性的,使学生得出重组的类型会有多种情况,并成功构建出模型,利用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为筛选过程埋下伏笔。

实践感悟:DNA分子的断裂涉及到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断裂。反之,要将DNA连接,必须将这两个化学键连接。DNA连接酶的功能就是将断裂的DNA分子连接,但该酶作用在哪里,是连接碱基之间的氢键还是连接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学生不是十分清楚。教师通过构建DNA连接酶连接基因和质粒的模型教具,尤其是让学生随机构建多种重组类型的模型,并让学生展示模型,说明如此构建的理由。学生不难思考得出只要黏性末端能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连接酶就能将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连接,即能够成功连接(构建模型)。这样,学生不仅理解DNA连接酶的作用原理,深入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而且能有效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2.3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模型教具

学生活动4:学生思考并展示多种组合的环形DNA“导入”大肠杆菌中的模型(图7),并思考:哪种情况是属于基因工程过程所需要的?如果需要将其与其他可能的情况进行分离,需要什么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完成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理解导入过程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只有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才是基因工程所需要的结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操作。这样为筛选步骤的学习埋下伏笔。

实践感悟:人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和质粒随机的各种组合是否都能导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如果可以,导入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哪些?学生容易忽略上述问题,更少学生能深入思考。教师通过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模型教具,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过程,主动思考导入的各种情况,深入分析需要筛选的原因,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2.4应用构建的模型教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教具的过程,已经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原理。那么,判断基因工程成功的依据是什么?可利用教材抗虫棉的例子,设问如何判断抗虫棉的转基因技术是否成功?虫子的存活与否就可以判断。通过情境知识的迁移,学生能认识大肠杆菌合成人胰岛素即为大肠杆菌转基因技术的成功。教师进一步追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却能合成人(真核生物)的胰岛素蛋白,这说明了什么?此时,学生可能出现思维上的卡顿,教师需要给一定的“小台阶”,可再追问:回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答出转录和翻译过程,回忆转录的产物和mRNA在翻译过程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提问既然大肠杆菌能合成人的胰岛素蛋白,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然就能分析出因为密码子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基因工程的第三个原理: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教师提出问题:大肠杆菌合成的人胰岛素蛋白能直接拿来用吗?引导学生分析出因为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细胞器,无法完成蛋白质的加工。理解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蛋白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工的缺点。教师追问:如何改进?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出将大肠杆菌改用为酵母菌为受体细胞即可。

设计意图:教师基于模型教具的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出基因工程成功的标志及基因工程的原理。

实践感悟:虽然学生对于筛选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很感興趣,但因为本课时是合格性考试的复习课,所以详细筛选的相关知识并不在此时介绍。但学生必须知道基因工程成功的依据,真正理解基因工程的第三个原理。教师利用构建的模型教具,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逐步剖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寻找出答案。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3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为主体情景,摒弃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切地利用构建模型教具,引导学生在活动操作中体验知识过程,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活动任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在真实的教具剪切的体验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的生命过程理解。但几次教学实践后,发现几个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1课堂时间紧张,建议模型设计上进行优化,例如将GAATTC序列设置好阴影背景,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教师指导学生构建模型时一定要步骤明确,设问注意指向明确等,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教师指导学生构建模型的策略可以多样化,可以单独分析,可以小组合作,可以鼓励效率高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周围的同学等,丰富课堂形式。

3评价学生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评价自己的成果,也可以是学生评价学生的成果等,让不同层

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戴赟,黄建书,刘键.基于模型建构的“基因工程”一节的高三复习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7,42(3):30-33.

猜你喜欢

基因工程教具质粒
水稻育性发育与基因工程实验室
“自然科学—人文探讨”在基因工程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短乳杆菌天然质粒分类
重组质粒rAd-EGF构建并转染hDPSCs对其增殖的影响
Survivin-siRNA重组质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作用
BAG4过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及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