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德育渗透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研究
2019-03-08严必荣
摘 要: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农村小学为例,探讨德育渗透对良好课堂行为养成的策略,希冀能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课堂;德育渗透;课堂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40-02
引 言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低,且其很多行为习惯还未完全形成,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授业解惑,还要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使命,德育工作是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也是小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保障[1]。本文以农村小学生为例,对利用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小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1.表现
课堂行为是经过反复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是学生为达到良好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倾向性的行为意识[2]。但从当前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还存在一些课堂不良行为。例如,课前准备不充分,经常忘记学习用品;预备铃响后,不能及时调整到上课状态;课堂参与度较低,害怕举手或大声说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甚至影响周围学生或教师等;课堂上小动作太多,不认真听讲;听、说、读、写姿势不正确;等等。教师处理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需要花费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上课进度、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2.成因
农村小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还不强,不能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部分学生因成绩差或其他原因,故意在课堂上搞怪、讲话、做小动作等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认为所学知识简单,因而注意力偏移;而有的学生则因为所学知识较难,感觉学习无趣,无法深入学习和集中学习而产生一些不良课堂行为。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未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强,导致课堂教学纪律、秩序等散乱;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低,课堂氛围不够生动活泼和民主公正;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策略不够科学,教学语言趣味性低,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激发,课堂教学连贯性低,等等。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学生过于宠溺,导致孩子产生一些坏习惯或不良行为,而在日常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也往往不够重视。
二、利用德育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课堂行为的策略
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与课堂行为教育
德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点,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对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养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习惯、家庭背景和行为表现,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善自身道德观和德育素养,努力做到全面渗透德育、适时渗透德育、有机渗透德育、巧妙渗透德育。针对部分课堂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多措并举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课堂行为的危害并尽快纠正。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德育引导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要坚持生本位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3]。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对符合德育的行为进行表扬,给予激励式评价,如表扬课堂上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学生;开展“小小课堂管理员”活动,由管理员负责课堂管理等,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之中,认识到课堂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前提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的个性,不能墨守成规和强求一律,如对调皮的学生要做到收放有度,重视应用赏识教育,重点进行引导和鼓励,增强其信心;对于课堂行为良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激励,不可一刀切,也不可操之过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渐自觉地将德育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并变成自然而言的行为。
3.教师要做言传身教的楷模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而且教师在其心目中的威信比较高,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学生也会经常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课堂行为。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高尚的品德、高贵的人格来对待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板书要工整、美观,思路和语言要清晰;教学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评价要客观得体,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等。教师要做到严中有爱、公平公正,保证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以自由、健康地成长;还要具备见微知著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能力,及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情况,应用一些德育故事、小游戏等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良课堂行为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对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秉承“一切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标宗旨和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及时纠正不良的课堂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使学生坐得端正、听得仔细、学得认真、参与得积极,从而营造出有趣、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宋书璐.小学课堂违纪问题及其管理策略的探究[J].才智,2019(26):24-25.
赵静.浅谈小学德育教师的指导策略[J].名师在线,2019(02):50-51.
孙敏.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29.
作者简介:严必荣(1976.9—),男,壮族,广西靖西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