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汽车概论》精品通识课程建设探讨

2019-03-08王源隆赵万忠王春燕周冠

科技资讯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

王源隆 赵万忠 王春燕 周冠

摘  要:生活在汽车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掌握一定的汽车知识、了解一定的汽车文化,高校《汽车概论》通识课程便是承担着上述使命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以汽车构造、汽车行驶理论和汽车文化为基础,介绍汽车发展史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代表性产品和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服务于科学、理性、积极的汽车文化的形成。然而在《汽车概论》通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该文在建设《汽车概论》精品通识课程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梳理,并深入探讨了精品通识课程的建设方法与思路,从而实现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精品通识课程  汽车概论  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a)-0131-03

生活在汽车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与汽车产生诸多交集,因此掌握一定的汽车知识、了解一定的汽车文化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而在校大学生更应接受相应的学习,《汽车概论》通识课程便是承担着上述使命的一门课程[1]。笔者学校开设的《汽车概论》通识课程以汽车构造、汽车行驶理论和汽车文化为基础,并结合了汽车发展史和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使学生不仅获得汽车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学会享受汽车带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积极推动我国良好汽车文化的形成。为了提高《汽车概论》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程建设,打造《汽车概论》精品课程体系则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契机。然而,在《汽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该文将进行一一梳理,并深入探讨了精品通识课程的建设方法与思路。

1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课程思政”理念的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还要在通识核心课程甚至各专业课程中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思想,在汽车类通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缺乏“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3],从而影响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因此需要探索《汽车概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思政改革思路,充分发挥思政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践行高校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建设文理交融,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

(2)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教材严重滞后。

当前《汽车概论》的课程内容以及大多数规划教材主要还是围绕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然而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共享出行等理念的革新,使得汽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课程内容体系以及课程教材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无法符合“新工科”的发展方向。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丰富和更新授课内容,并将课题组的科研工作积极整合,体现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进一步完善《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3)课程核心内容复杂且抽象。

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结构抽象,零件数以万计,传统的书面教学让学生难以理解。此外,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汽车概论》课程中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如何制定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有效讲授相关知识是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汽车概论》精品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对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展开全方位更新,采用集中启发式授课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各种教学素材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问题直观具体化、立体化,实现专业知识的有效快速传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还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研讨汽车技术对于汽车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汽车文化发展对最新技术的反哺影响,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现针对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

(4)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通识课程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创新能力受到制约。该课程通过大胆探索和不断完善,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工程背景及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研学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为指导,创新构筑了“理论—实践—课程设计”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便于知识由“点”串成“线”、铺成“面”、构成“体”,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凸显了分层次、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思想。实现通识课程“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能力”的教学改革,满足复合型人才知识构建和创造力培养的需要。

(5)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教学团队中的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水平尚待提高,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教学团队缺乏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青年教师的潜力较难开发。为了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作为学科中经验最丰富、教学水平最高的带头人,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应该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课程负责人应带领青年教师参加课程相关的教改项目和教学研究课题,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给予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又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和提高,有利于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建设方法探讨

(1)“大思政”背景下的《汽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

在教学中应及时转变思政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和工程师文化嵌入课程培养目标中,在课程的理念设计中,嵌入“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内涵,以“中国精神”为话语体系,整合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模式,在立德树人和价值判断上铸造大学生的“大国思维”和“家国情怀”等时代品质,使學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兼备人文与科学的伦理关怀素养,充分体现大国“工匠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认同。具体在《汽车概论》课程中,仔细梳理中国汽车工业与文化中的民族元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并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在全校“新工科”课程建设中发挥思政示范引领作用。

(2)符合“新工科”发展方向的《汽车概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探讨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下“新工科”理念的理论基础,确定《汽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将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热点技术发展前沿以及共享出行等概念引入《汽车概论》的课程体系,借鉴国内外顶尖高校汽车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课题组教师的最新科研工作与《汽车概论》课程内容相结合并进行积极探索,以科研推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紧跟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满足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汽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理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革命为代表,使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每一个环节,从而做到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和发展性,重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汽车概论》教学方法。

采用集中启发式授课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实践与人文素养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研学相贯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来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和立体化,建立发展分层次、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教学体系。通过汽车文化以及相关扩充性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遵循“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使教学内容体系在“知识、能力、科学素养”培养上进一步优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营造讨论的氛围,采用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5]。

(4)打造精品课程,完善《汽车概论》课程教案

以符合“新工科”发展方向的《汽车概论》教学内容体系为基础,结合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和雨课堂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课程教案,综合运用幻灯片、视频、微课、慕课等形式进行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研学,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汽车概论》精品课程网站,在保持该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特色性和领先性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的及时共享。打造《汽车概论》精品课程,提升课程的社会声誉,扩大课程的受益面,从而积极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我国良好汽车文化的形成。

(5)以育人为核心,提高《汽车概论》教学团队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由学科骨干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汽车概论》教学团队,做到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和目标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计划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加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教师育人意识。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培训,定期开展课程的教学研究,讨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交流教学经验,并通过骨干教师课程观摩、配备课程指导教师、督导随堂听课、有经验教师的授课指导以及授课前安排专项培训等具体措施,使主讲教师真正适应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并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汽车概论》课程师资团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高校《汽车概论》通识课程对于推动我国良好汽车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建设《汽车概论》精品通识课程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梳理,其中包括“课程思政”理念的缺失、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教材严重滞后、课程核心内容复杂且抽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深入探讨了精品通识课程的建设方法与思路,提出了“大思政”背景下的《汽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符合“新工科”发展方向的《汽车概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汽车概论》教学方法”“打造精品课程,完善《汽车概论》课程教案与教材”“以育人为核心,提高《汽车概论》教学团队综合素质”等建设思路与方法,从而实现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源隆.高校《汽车概论》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8(29):184-185.

[2] 万鹏,赵晶,沈王一.习近平谈高等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把思政工作贯穿全程[EB/OL].(2016-12-09)[2019-06-18].https://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1209/c385474-28938271.html.

[3] 宋秋红,李庆军,沈洁.“汽车概论”课程融合思政内容教学研究实践[J].科教导刊,2018(2):125-126,128.

[4] 王偉军,朱福成,郑英杰,等.高校《汽车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4):91-93.

[5] 刘丽丽,左继红.翻转课堂在《汽车概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7(68):15.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论高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建议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