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常态下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9-03-08何强宾仕燕
何强 宾仕燕
摘 要:新时代孕育新思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应运而生,农信社在机遇与挑战中面临着转型需求,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防火墙”,起到关键性作用。文章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推动农信社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常态;农信社;内部审计;转型
一、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也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居首位,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之,中国银监会为了保证银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制定了各项规定,严监管贯穿始终,着力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依法处理不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近年来,银行业风险暴露,大案要案频发,银监会罚单连续创出新高。在新经济发展阶段、新的监管常态下,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具有时代赋予的意义。
二、新经济常态下农信社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跟不上金融发展的脚步
当今经济发展背景下,合规性审计已逐步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传统的审计模式难以适应新的金融环境,虽然农信社针对传统业务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内部审计规范,但仅仅停留在合规性审计阶段上。农信社风险控制也朝着动态化、扩大化、复杂化发展,在新型金融的内部控制体系上较为薄弱。传统的审计模式不能有效察觉各类异常和风险及新型金融平台的潜在风险,缺乏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责任进行事前审计和动态的监督,农信社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识别与控制体系。
(二)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无法覆盖新型金融业务的发展
随着新经济大环境的更迭,农信社也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理财、票据、纸黄金、贵金属、外汇、第三方托管等业务,新经济环境产物催生新的风险节点。但审计法规、领导指示、自身经验及惯性做法是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查库、翻阅传票、各类登记簿、贷款借据、清点重要空白凭证等。面对庞大的金融数据库,农信社目前的主要审计方法是抽样分析和静态分析。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缓慢,数据共享关联性不强,影响审计效率。
(三)缺乏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
综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专业性、复合型、高层次、综合型的人才不足是农信社普遍存在问题,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业务扩展创新,审计面临新挑战。实际工作中,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继续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导致审计人员的知识陈旧,只能凭借经验开展审计程序。虽然部分长期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有着足够的经验,但对新开展的金融业务了解不多,无法对不断发展的新业务展开有效审计。
三、农信社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策略
(一)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型
农信社应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改革内部审计模式,提高审计的针对性,与时俱进地完善、补充内部审计规范,加强以风险导向的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审计,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识别与控制体系。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将重点放在经营风险和战略风险的评估和测试上,从本质上对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审计人员可以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流程,以“风险预警系统”为导向,把风险监督前置,使事后监督重心逐渐由会计规范化转向前台业务核算过程风险点的防控。经营活动中可能引起的风险环节要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审计流程要全面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由被动审计向主动审计迈进,逐步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
(二)加强审计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创新审计技术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科学运用日常监测和非现场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质性分析,将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逐步改成非现场的动态关联监测,确保达到准确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人员要在熟练操作内部审计系统的基础上创新审计手段,在原有的审计技术基础上充分掌握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背景下的分析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注重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现可疑问题,多方面搜集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和数据,更好制定审计计划。拓宽数据来源、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具备发散式思维,分析数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准确深入挖掘数据本质。
其次,适应新业务发展完善、升级系统是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建议省联社开发的内部审计系统应尽可能多地能够搜集到各种业务数据、银行同业数据、各地法院判决、影响较大的负面新闻等,并建立有效的、有远见的分析数据模型,提高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三)内部审计团队的转型
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的战略转型升级必须要要依靠审计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素质过硬的内部审计“铁军”尤为重要。培养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是第一要义,把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扩宽培训面,应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业务知识、审计专业知识、互联网信息技术知识、新型审计技术知识等。注重培养新时代下审计人员运用审计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硬件、软件的能力,只有熟练掌握数据库信息提取的方法,才能提供实质性的审计服务。加强继续教育可以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库,有利于开展更全面、更准确的审计工作。
參考文献:
[1]游新华.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融,2017(7)110-111.
[2]周浩.商业银行内审工作的改进建议[J].中国审计报告,2018(2):1-1.
[3]王信平,程德元.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价值创造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4]孙玉峰.农村商业银行审计转型升级研究[J].时代金融,2018(3):106-107.
[5]白国庆.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8(4):44-46.
[6]刘隆康.新形势下对农商银行审计的思考[J].审计实务,2018(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