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前沿热点
2019-03-08刘丽
刘丽
摘 要:《外国文学研究》杂志自1978年创刊迄今,一直致力于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中外学者交流对话搭建平台。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该刊特色栏目,在近十几年来不断引发外国文学学术界热议,本文通过对《外国文学研究》之前沿热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梳理分析,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既为重新阐释文学经典提供了新视角,又为文学批评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伦理学批评 发展动态
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学科混合的学术环境,对外国文学热点的跟踪分析尤为重要。对外国文学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把握不仅有助于学者对本学科的发展脉络和最新动向有一定的了解,也对分析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其出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外国文学研究》期刊的整理和了解,近十年来,文学伦理批评一直活跃在外国文学学术界。该期刊特别设立的“文学伦理批评”专栏有助于文学伦理批评的不断传播。本文以2016年“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发表的论文总数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文学伦理批评学术前沿热点的分析,发现文学伦理批评不仅为重新诠释文学经典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文学批评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外国文学研究》成立于1978年9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它于1979年春天正式发布(以前是季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并于2017年6月发表了184期。该期刊作为外国文学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领域,在期刊国际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被誉为中外文学研究传播的优秀“媒体”,是中外文学研究者交流学术思想,开展对话的“平台”。它于2005年被纳入美国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是中国大陆唯一的AHCI期刊。它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该期刊是国内外学者发表学术成果的学术领域,主要发表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开辟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拓展文学批评的学术视野,开辟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杂志的重点栏目有:访谈中外学者,欧洲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伦理批評研究,诗学与诗学研究,中国外国文学研究,批评与批评研究,中外学术对话。作者以“外国文学研究”中发表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发现只有2016年发表的文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有14个重大项目,12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4个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有3个主要招标项目,教育部有10个项目......不难发现《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笔者对《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刊发的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
所示:
通过以上的统计发现,以“文学伦理批评”,“伦理选择”和“伦理”为主要词语的论文数量占据了2016年“外国文学研究”发表的大量文章。同时笔者还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检索《外国文学研究》这一学术刊物,并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检索结果统计如下: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以上的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题的论文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达20项,中国的博士后科学基金占2个,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占2个,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占1个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不仅获得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更是硕果颇丰,为我国的文学评论注入新鲜活力。此外,自2004年聂珍珍教授正式系统地提出“文学伦理批评”以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就“文学伦理批评”进行交流和对话的重要领域。可以说,该期刊见证了文学伦理批评的逐步发展,也??有助于在学术实践中推动文学伦理批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外国文学研究开始开启一系列“文学伦理批评”研究。并于2011、2013至2016年继续开设“文学伦理学批评”专栏,“文学伦理批评”栏目已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最大特色与重点,接下来,作者将带领大家简要回顾文学伦理批评的发展。
从上世纪20年代中国外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来看,其整体发展趋势难以复制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外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批判理论和方法的复制使我国的文学批评逐渐脱离文学本身,忽视了文学文本的关注和研究,取而代之的是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和阐释,或体现为对哲学思想或美学观点的阐述。然而,从我国独特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环境来看,完全搬用由西方直接引进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显然是不妥当的。此外,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大量引入的情况下,中国的外国文学批评研究传统也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本质,由于受西方研究成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及其突出成就不应受到人为遗弃。并应成为该领域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和基础。在这种背景下,文学伦理研究成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批评方法。
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在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在《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一文中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论证。认为“由于文学被认为是伦理道德的产物,所以作为文学评论的一种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去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的伦理特性”(聂珍钊 18)。与传统的道德批评不同的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将特定的历史伦理道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伦理环境”作为解读作品的依据,要求文学批评者从当下的道德立场中挣脱出来,并且准确回到“文学的历史现场”。他又提到,伦理线和伦理结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两个关键概念。“文学作品的伦理性分析就是发现并解构文学作品存在的伦理结和伦理线,从而实现对作品中人物伦理身份的分析,探索文学作品中所深含的伦理价值”(聂珍钊 20)。显然,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在借鉴西方伦理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了我国文学批评的研究现状,不仅打破了文学批评领域多年以来主要以西方文学批评思想和方法为主导的局面,而且增强了文学批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
笔者将2016年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上的14篇关于“文学伦理研究”主题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这14篇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评述性文章。作为中国文学伦理批评的第一人,聂珍珍教授为文学伦理批评理论的建构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同时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参与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不断建构中去,其中一篇杨金才教授的“我对中国文学批评学术成就的看法”(33-40),另一篇是杨革新的“西方伦理批评的复兴及其在21世纪的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论文的语言形式都是英文,前者强调聂珍钊从西方批评家理论中汲取营养,并在对其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加以借鉴,不断地完善文学伦理学理论研究,最终汇成的《文学伦理批评导论》一书对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和文学批评理论的新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后者论述了“唯美主义”与文学伦理学提出的文学教诲功能的对立,认为艺术、哲学以及文学研究领域统统都和伦理批评密不可分。支持重新定义道德批评的想法并建立新的方法论。显然,他们都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予以肯定,并致力于共同推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架构的完善以及相关概念的厘清。
其次,探讨某一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道德现象的文学伦理批判。例如,文学伦理批评分析主人公在《流沙》中的身份丧失和伦理选择。“流离失所的人”中波兰劳工死于美国农场这一事件的肤色伦理和雇佣哲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以及郭国良的“从‘审父到‘释父——父子伦理视角下普伦蒂斯的心智成长”中,从父子伦理的角度看普伦蒂斯的思想成长”一开始,从父子伦理,借用精神分析的概念来分析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羽毛球》镜子般的父亲和精神之父奎因,无疑在普伦蒂斯的自我反思和自我道德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伦理作用,等等。这种对特定作品的文学伦理批评使得文学伦理批评理论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文学伦理批评理论更好地与文学批评实践相结合。
第三,文学伦理批评在多维视角下,这类论文的主要特征是文学伦理批评与其他视角或批判理论的融合。其中田俊武的“论宗教伦理学与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卡夫卡小说”便对宗教中的倫理与文学伦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探讨,并以卡夫卡的小说为例证,试图探讨宗教中的伦理盟约、伦理教导、伦理法律以及因违背这些规则所犯下的伦理罪行(田俊武 17)。这与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学说很很多相同之处,尤其在用宗教伦理学研究文学的时候。将宗教与文学之间的伦理联系起来,为文学伦理批评开辟了新的视角。张向荣的“文学伦理的人性转换:‘身体写作之反思”中提到西方提出的“身体写作”一定程度上它为文学与女性的关系做了最有代表性的诠释,成为现代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符号。但是某些时候又将女性文学拽入生物学意义,反思“身体写作”滥觞对文学伦理的匡正有很大的意义(张向荣 45)。
结 语
文学伦理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命题和实践具有开拓性意义,不仅增添了中国学者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见解。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起到了推动形势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外国文学研究”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高学术视野接受和传播中外古代文学文化。该杂志高度重视文学伦理批评的发展,并出版了大量关于文学伦理批评的论文。它也成为中外学者共同讨论文学伦理批评问题的“热土”。
参考文献
[1] 郭国良.从“审父”到“释父”——父子伦理视角下普伦蒂斯的心智成长[J].外国文学研究.2016.(03):27-34.
[2] 刘胡敏.身份的错位和变性的悲剧 ——《捕蜂器》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6.(04):23-31.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1-95.
[4]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05):16-24.
[5] 田俊武.论宗教伦理学与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卡夫卡小说.[J].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4):15-22.
[6] 杨金才.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成就之我见[J].外国文学研究.2016.(05):33-40.
[7] 张向荣.文学伦理的人性转换:“身体写作”之反思.外国文学研究.2016(05):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