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今日祖国的农村风貌
2019-03-08陈明伍
陈明伍
高阳镇地处旺苍北部山区,距县城11公里。镇域幅员面积118.6平方公里,辖13个村,96个农业合作社,农村人口8700余人。镇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东冷春暖而干燥,夏热秋凉多降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无霜期250天左右,年降雨量1064毫米左右。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和豆类、茶叶、油菜、蚕桑和油桐等。镇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拔350-1988米,平均海拔650米,属典型的咯斯特地貌。这里有四川“四大名泉”之一的鹿亭温泉;拥有风景秀丽和文化传统的汉王山;闻名遐迩的贡菜之乡-高阳坡;也有瑰丽的蜀汉文化,神奇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红军文化等人文景观;更有“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以虎垭、崔河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其中2014年虎垭农业园区被四川省命名为-第三批现代农业园区万亩示范园区,被广元市授予“现代农业园区三等奖”。内设一办三中心:党政办、便民服务中心、经济开发中心、综合工作中心。
一、改革开放前的高阳
大集体生产时,天天在一起搞劳动三挨四靠,集体副业寥寥无几,家庭副业不值一提,物资、经济十分紧缺,年终结算一个劳动日仅几毛钱,最高在改革前夕,也仅几块钱。80%的农户住着破烂不堪的木架瓦房,外出打工是投机倒把,栽经济林是搞资本主义。在“天天劳动不够吃,户户住房打拥挤,外出打工是投机,家庭副业是搞资本主义”的情况下,生活在背太阳过山,陪月亮过河的艰苦环境里。
二、改革开放后的高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冲锋号后,高阳人民随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不畏艰难,开拓创新高发家致富。60%的瓦房变成了洋楼房。村联村户联户,家家联通幸福路。全镇老百姓购大车25辆,小轿车206辆,摩托车350辆;外出务工人员1574人,庭园经济建设2423亩,种植各种花草,风景树木和名贵药材等。
1.森林覆盖率的增长
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约为11.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816亩,人工点播3000亩,核桃14500亩,灾后重建造林3800亩,合计约3.1万亩,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26%。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5.12地震后的变化
2008年5.12汶川地震,高阳人民在党中央“凡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救援”的抗震救灾中,发扬大茅坡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大自然的灾害奋斗其乐无穷。两年内,受灾的房屋彻底改变,住上了舒适的洋楼房,洋楼房达到了80%。
3.现代农业园的推进发展
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下,高阳镇人民政府编制《旺苍县高阳镇现代农业园区整体规划》,计划在3-5年内,建设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1.5万亩,将园区建设成为以茶叶种植、加工生产、贸易为主,集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区,确定了高阳现代农业园区“一线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即以虎垭、崔河、鹿渡、宋江、温泉为一线,建设鹿溪坝茶叶清洁加工、展销,茶文化展示区,大茅坡、虎垭茶叶标准化基地展示区和高阳坡贡菜文化展示区。
至今,项目总投资14360余万元,其中,茶产业:新建茶园,茶叶管护,栽植茶叶遮阴林,建设千年茶叶树保育2处,总投资900余万;旅游开发:建设洗浴中心和宾馆会务中心投资3000余万;畜禽养殖:养殖小区建设,配套坡地,土壤育肥改良,总投资340余万;水利灌溉:新建和整治排水灌溉沟渠,河堤,蓄水池,喷灌设施,总投资1820余万;基础设施:新建和硬化乡村道路、机耕道,新建观光小道,公路防护栏,总投资500余万;科学技术推广:维护茶叶标准化技术,绿色防控,畜禽养殖培训,农机推广及使用,农技培训,建设动物防疫站,和农民科技书屋,总投资170余万;产业化经营: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扩建茶叶加工厂,打造新农村示范户,發展农家乐等,总投资410余万;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大茅坡纪念园建设等,总投资900余万,和其他项目建设投资等。
4.扶贫工作常抓不懈
近几年扶贫工作是摆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高阳镇党委常抓不懈。全镇帮扶干部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刺骨的寒冬都战斗在一线。把贫困村当家乡,把贫困户当作家人,共同勾画产业发展蓝图。全镇的贫困人口1241人,2014年脱贫326人,2015年脱贫14人,2016年脱贫77人,2017年脱贫588人,2018年脱贫88人,还有168人将在2019年全面脱贫。为全镇贫困户解决了“两不愁,三有,三保障”等重大问题,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和成效。群众们还发出了“感谢所有帮扶人,共产党的恩情比海深,我们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强”等内心的肺腑之言。经历脱贫后的高阳更有别样的美。
5.要得富先修路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开举之年。高阳镇党委横下一条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把全镇镇到村,村到社,社到户达103公里路中,还未硬化完的20多公里路在年前,全部硬化完成。今年7月,由于大雨,导致支溪村道双午村中途的桥梁被摧毁,镇党委知道后,看在眼里,记在脑里,放在心间,在8月研究并决定重新建桥,于10月完工通车,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困难的问题,让老百姓走上了环境舒适的幸福路。
6.农民工返乡的巨大作用
1996年,双午村的赵永朗退伍回到家乡后,便外出打工,后来在县城从事客货运运输和房地产开发,到2012年收入上百万元。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现有的产业,毅然而然的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官”。个人投资280余万硬化了村道路,组织成立了畜禽果林专业合作社和核桃专业合作社……,几年间,在他的带领下,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旧貌换新颜的根本变化。
2013年8月,赵永朗四处奔波,到处考察,决定立足村山林资源,发展种养殖业,为了发展经济价值高的核桃产业,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召开大小会议数百次,想方设法发动群众。同年底,他又组建了旺苍县福禄仙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蛋鸡舍2千平方米,存栏蛋鸡16300只,实现产值300万以上。同时还建立生猪养殖圈舍2千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600多头,实现产值150万元。本年4月,他又带领乡亲开发500亩土地,开始栽种全参、柴胡等中药材。“中药材本年底就会发生收益,预计每亩利润是1000元,加上蛋鸡、生猪可以或许带来近150万元的纯收益,老百姓人均年收入就能上万元,腰包又要鼓一些了。”
如今,双午村道路四通八达,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此后我们还将依托特色财富、效益农业,做大做强观光农业,全力把双午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瑰丽新村。”赵永朗说道。
在双午村赵永朗的带动下,周边邻村的种养殖业发展不断壮大。鹿渡村村支书王洪国投资500余万,租赁36户农户的土地和山林1000余亩,办起了老龙岗家庭农场,建立了板栗园500亩,金银花100亩,大黄,重楼50亩。建成养殖场一处,养殖跑山鸡3000只,茶叶加工厂一处,年加工茶叶1万公斤,农场产值300万元,带动周边200户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惠及46户贫困户。还真是“春采茶叶闻兰香,夏摘银花乐避暑,秋拾板栗赏红叶,冬观雪景游石林”的独特风光。
关山村穆阁寨养殖专合社,目前发展南江黄羊183只,年存栏400只,年产值60万元;古柏村兴茂养殖专合社养牛34头,年存栏50头,年产值50万元;古柏村众富养殖专合社养牛养牛32头,年存栏48头,鸡存栏1000只,年产值42万元;家庭养殖农场4个,年出栏商品猪473头,年产值80余万;山羊养殖14户,年存栏2134只,年产值20余万。
7.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前些年,畜禽养殖的粪便大部分是引入河流排放的,再加河里的采砂船只和捞沙船,使得整个河流浑浊不堪,让所有老百姓吃不上优质水,致使百姓怨声四起,甚至因此生病。2017年高阳镇政府根据四川省环保部门的指示,对全镇的养殖專合社、专业户及养殖场建立了三级化粪池、沼气池等清洁能源;把干粪进行条朵堆肥、槽式堆肥、密封仓堆肥后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再还田循环利用;对采砂船只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环境污染很快得到了治理,解决了城乡居民水质污染的严重问题。
8.政策和传承精神
高阳人民在这40年的辉煌巨变,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崛起中华卷巨澜。喜看旺苍多壮丽,数风浸染高阳天”。这与改革开放的创新理念,“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十八大的“四个全面”,十九大的“两个阶段”勾画未来发展蓝图息息相关,互为依托;与大茅坡精神紧紧相连,让大茅坡精神代代相传,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
9.谋划未来
高阳人民正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在2019年4月前,把鹿亭溪景区道路,打造成一条国家级的亮丽风景线,随后并打通本镇温泉村委会至黄洋镇水营村长达26公里的山区横线交通要到,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