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019-03-08李艳晓
李艳晓
摘 要:张志公是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在语言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文道关系、文言文教学以及传统语文教育等领域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当时以及现代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张志公 教育思想 语文教育思想
一、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主要包括语言、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这三大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张志公的语言研究
张志公先生一生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语言,1948年在《语言的发生和初期语言的发展》中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指出:“语言不过是人类的工具之一,只要他的脑子能够发现这个工具,他必然会立刻使用起来,并且非用不可。”[1]从这一论断中可以看出,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把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因此,借由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工具性。这是志公先生对语言的初步探讨。
张志公先生在语言领域突出的表现是创建汉语辞章学。汉语辞章学是一门综合性、桥梁性的学科,总共分为十五讲,第一讲论述辞章学的特点和目标,二三四讲是语言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语言应用,从第五讲到十四讲是汉语辞章学的内容,十五讲就是结束语,进行总结。汉语辞章学包括两端,一端是语言的基础知识、理论,另一端是语言应用,这两端也正好对应了辞章学的综合性和桥梁性两个特点。所谓综合性指的是其中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语汇知识、语法知识乃至逻辑知识,而且还包括口头上的听、说和书面上的读、写,将这些内容融合起来,体现了综合性。所谓桥梁性是从志公先生创作辞章学的目的来说的,就是“试图在汉语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同培养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之间起一些桥梁性作用。”[2]所以,张志公创建汉语辞章学不仅有实用目的,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即:基础理论要为语言应用服务,语言应用要以基础理论为指导。
(二)张志公的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1.阅读教学。从古至今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弱点,同时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缺陷,甚至几乎沦为写作的附庸,读是为了写,基于这样的现状志公先生提出要建立我们自己的阅读学。所要培养的阅读是要符合汉语文特点的,符合国情的,符合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的。阅读学有其特定的职责,那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3]也就是说通过语文课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这种收获是学生自主的、有意识获得的,而不是被动的,从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材料从而逐步树立确的阅读态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更好的提高阅读能力。
2.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今写作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就是写作脱离实际应用,大多数情况是为了应试教育服务的。现今我们语文课堂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的写作,但一旦脱离教学环境,其写作能力基本上不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志公先生明确指出要重新确定语文写作的目的,要思考如果去掉教学,写作还剩下什么,写作的目的什么。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他提出“文以致用”的写作观。首先,凡是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即是带着目的的写作,是有实用目的的;其次,致用是文章对生活、工作具有实用价值,培养的是学生面向社会所具备的适应各种现实情况的写作能力。
3.口语教学。张志公先生说过:“过去教语文,往往忽视口、耳,只注重手、眼”,这就好比砍掉植物的根却又希望它开出花,这样忽视口语教学是不恰当的,所谓口、耳,是指聆听教学和说话教学,通常合称为口语教学。口语教学越来越重要,这是由于教育现代化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面对的不是是人与人之間的对话,还要面对机器的对话,这样就要求人们用规范的普通话,而不是用方言,或者是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所以强调口语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口语教学不仅仅是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而且还要求说的流畅、有条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至于结结巴巴。口语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先说后写,说写结合,要鼓励学生多说,而且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对其进行指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语文教育理论与应用
张志公作为语文教育家,同时又是语文教育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既有深重的历史感,又具有超前的意识。邹贤敏曾经高度评价:“在当代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志公先生称得上是老一辈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领跑者。”[4]首先,先生的语文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他的语文教育是以传统语文教育为基础,以国外引进的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为参照,融入自己的教育经验,所形成的一套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教育理念。他总是站在时代的角度审视语文教育,敢于推陈出新。其次,志公的教育理论独有独创性,突出的是提出了“双文教学”的设想和语文教学“一条龙”的改革方案,这在当时都是独创,且颇具有价值。最后,志公的教育理论还具有致用性,他所强调的致用性是教育理论要和教育实践相挂钩,架构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三、总结
本论文对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重点论述,从而更好地解读张志公的语文教育理论,给读者一个明确的认识。随着对张志公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入,深刻感受到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诸多精妙之处所在,由于时间的仓促以及研究者本人能力的有限,本论文对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挖掘还比较浅显,有待进一步研究、整理。
注释
[1] 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63页
[2] 张志公.汉语辞章学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第54页
[3] 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753页
[4] 张志公著,邹贤敏编.重读张志公,走进新课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页
参考文献
[1] 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张志公.汉语辞章学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朱丽娜.论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 张志公.关于语言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师大学报,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