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2019-03-08郭兆军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郭兆军

摘 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因此,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渗透 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集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和消化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拙见。

一、立足课堂教学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抓住常规课堂教学主阵地,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1.识字、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低年级识字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合时宜。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是” 多认少写”。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教育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都是提前认读的最好教材。字要从小练,应留多一点的时间在写字教学上。老师既要讲笔顺,还要讲间架结构章法。教学中,适当引入书法艺术欣赏,开展临帖、 摹帖等书法活动,对促进写字教学、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粹,更会异彩纷呈。

2.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小学阶段的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内涵。一是激发兴趣。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要以“趣”贯穿于全过程。二是反复吟诵。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教师应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把握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明诗题、知作者、读诗文、解诗意,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陶冶情操。

二、亲近国学经典 领略传统文化风采

1.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在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古今异议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力度。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再次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成语等。

2. 把传统文化读本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培养人的品德;二是学以致用。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例如教学“孝”字,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代理应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到了生字,还进行了一次品德的培养。

3. 深入阅读,积极吸收。一是读经典积累语言。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背诵,熟练之后默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每天写摘记,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二是读经典领悟道理。教师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指导活动,不仅指导学生们怎么朗读和背诵,更要对难懂的语句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经典话语中蕴含的道理,以便学以致用。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经典的内容进行归类记忆,以促理解。三是读经典深化感受。指导学生用传统文化读本中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之道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经典诵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①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中心小学自2017年11月承担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子课题《致力校本课程开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我校把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生活实践、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让国学经典诵读滋润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各年级实验班按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累经典文化和古诗词。我们选择了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因材施教,既能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五年级学习《孝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群书治要》《老子》;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群书治要》《老子》。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适合在各年级学生诵读。②本学期,我们还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经典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一年级实验班宋丽老师主持开展了“《三字经》经典诵读”的交流活动,营造了经典诵读氛围,增强了诵读传统文化的意识,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四年级实验班宋晓老师主持开展了题为“经典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五六年级实验班黄健老师主持开展了“读《孝经》之身边事”文艺活动。我校还利用校园广播,以《经典咏流传》的歌曲、小品、朗诵等形式,引领孩子们诵读经典。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近经典,热爱经典,我们将继续与经典同行,让同学们能在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中尽情遨游!

三、利用节日熏陶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契机。如:中秋节读李白的《静夜思》;重阳节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节读王安石《元日》;元宵节读崔液《上元夜》;清明节读杜牧《清明》;端午节读张耒《和端午》;七夕节读杜牧《秋夕》等诗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节日习俗”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体验。

四、加强环境建设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一是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宣传栏等空间和角落,或印制、或学生亲笔书画、或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涂鸦名言佳句、精美诗文图画等。二是利用板报、壁报让学生书写经典诗文,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三是开展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利用多种手段,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化肯定会与语文教学同行。

参考文献

[1] 刘 玲.传统文化应植根于语文教学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

[2] 楊移贻.文化传承、选择、创造 [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6.(8):10~12 .

[3]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3):10~16.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