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开放再出发决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3-08洪群联虞舒棋
洪群联 虞舒棋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2018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展望2019年,外部风险和内部矛盾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作好攻坚克难充分准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经济工作做了部署、指了重点、提了举措,这对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必须着眼于经济发展的结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改革措施,以改革開放再出发决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新作为新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2018年经济发展成绩来之不易
2018年,尽管面对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内部困难问题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总体走势,实施了更加精准、更加协调的宏观调控政策,主动引导了市场预期,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足、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
(一)四项宏观经济指标基本平稳
从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水平、国际收支等四项主要指标看,2018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长6.7%,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在6.6%左右,保持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实现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长6.5%的目标;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3.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以下,总体物价水平温和通胀;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3万人,同比增加了13万人,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低于年初提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的目标;11月份,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305亿美元,前11月份累计顺差79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达3482亿美元。资本的流入流出更加合理有序,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稳定,外汇储备规模为30727亿美元。
(二)三次产业、“三驾马车”、三个“口袋”更加均衡
从产业结构角度看,2018年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服务业质量水平改善的态势明显,三次产业发展更趋协调。2018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结构为6.5∶40.4∶53.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单产水平提高;从需求面角度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符合预期,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商品贸易总值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9%、9.1%、11.8%。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0%,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从收入角度看,居民、企业、政府三个“口袋”更加充实,居民收入、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实现了平稳较好增长,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8%,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5%。
(三)两个动能持续转型、加速成长
传统动能转型步伐加快,落后低效产能持续淘汰,工业向创新、提质、绿色、智能方向升级趋势更加明显。2018年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1%和78.7%,同比提高1.1和2.0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增速维持低位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加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2018年,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8%和49%,数字化转型提速;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市场主体继续大量增长,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前11个月,新登记企业数量日均达到1.81万户。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始终保持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态势。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11月份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对服务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56.6%。
二、2019年需要作好攻坚克难准备
2019年,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短期经济减速风险和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作好攻坚克难充分准备。
(一)呈现增长疲弱态势
从供给侧看,工业周期性行业已进入下行通道,环保限产趋严、原材料等价格居高,制造业总体走弱。生产性服务业受工业走弱影响、生活性服务业受收入增长影响,市场需求均难以明显扩张。从需求端看,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基建投资的一定支撑,但制造业投资前景不容乐观,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总体投资意愿依然不强。居民消费增速放缓、高房价抑制效应、优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等,都会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事实上,我国经济呈现走弱的迹象在进入2018年下半年时已经开始显现,第三季度GDP单季增速6.5%,创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新低; 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至5.3%,创30年新低;12月份制造业PMI下滑至49.4%,在维持33个月后跌破50%的临界线。预计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都将有所回落、稳中趋缓,GDP增长在6.3%左右。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目前,全国各地方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当前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供给普遍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还有较大提高空间,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还很不健全。去产能方面,过去化解过剩产能更多依赖的是行政性手段,市场机制没有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存在较大困难,PPI价格回升加大了部分行业去产能难度,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待完善。
(三)局部风险隐患压力加大
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债市违约风险明显增多,股市悲观情绪依然较重,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财政领域,地方财政明显减收,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地方政府化解存量债务压力较大。就业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互联网等领域就业浪潮可能有所衰退,大学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市场秩序方面,共享单车等新业態接连倒闭,“权健事件”等传销、虚假广告、伪劣产品等现象屡有发生。
(四)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大国关系仍充满变数,而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将是未来众多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的来源,全球发展将面对许多前所未有之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加大。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从2018年年初的54.4下降到12月的51.5,反映出全球经济增长势头逐步减弱,预计2019年多数国家工业生产将因内外需求和投资的减少而受到挤压,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美联储加息缩表引起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和货币危机,高债务国家债务危机风险加大。
三、以改革开放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根本解决办法在于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经济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必须着眼于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以更加长远视野,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改革措施,改革再出发,着力调整结构,释放创新活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以服务业改革和放松管制为抓手,培育发展新动能
培育发展新动能关系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新动能成长还存在许多体制机制障碍,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开放不够、政府监管不适应新动能发展。为此,要以服务业改革为重点推进“二次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放宽教育、医疗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进民办大学建设试点;创新包容审慎的新型监管制度,探索负面清单或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建立以事中事后为重点的新型监管和追责体系,制订既接轨国际又适合国情的特殊政策和专项管理办法。
(二)切实保护私有产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当前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融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障碍和困难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彻底消除所有制歧视;完善民营经济政策体系,推动简化小微企业创立程序、减免相关费用、放宽经营场所限制等政策实施,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法治环境,出台产权、物权保护具体措施,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
(三)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攻坚,激发微观主体市场活力
企业等微观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不充分,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为此,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有序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统一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扩大农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实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资源型产品定价机制,推动土地、排污权、用能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和市场化配置。
(四)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收入分配是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体出现收入增长放缓、生活比较困难的现象,影响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为此,要落实基本工作标准政策调整机制,完善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和奖金制度。在规范工资外收入的基础上,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保障制度。完善中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股权激励办法。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与高质量要求不相适应。为此,要制定新一轮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加计扣除范围,调整企业会计制度,专列研发投入科目;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支持企业节能环保改造升级;重构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等建设,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制度,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
(洪群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虞舒棋,澳门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