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元素在婚纱设计中的应用

2019-03-08张金滨赵旭堃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婚纱蒙古族腰部

张金滨,赵旭堃

(1.内蒙古师范大学 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2.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0 引 言

蒙古族是由多个部族构成的民族综合体,布里亚特是其众多的部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等国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民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因其特殊的历史、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造就了该部未婚女袍在款式、色彩、面料、结构、制作工艺等方面既具有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鲜明的部落特色,散发出的文化气息令人赞叹。

目前针对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传统服饰的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成果,如文献[1-3]分析蒙古族布里亚特服饰的形制特征、造型、技艺,文献[4]研究蒙古族布里亚特服饰外型线、镶边装饰线、结构分割线、装饰褶线和缉缝明线等线形设计,文献[5]侧重于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服饰美学特征的分析。以上研究注重对该部服饰本体的外在分析与探讨,而以该部未婚女袍为灵感素材,进行婚纱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居住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袍为研究对象,分析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元素在婚纱设计中的应用,为我国现代婚纱设计发展,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助力。

1 女袍特征

袍服,是我国传统服饰之一,《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记载:“乘舆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今下至贱更小吏,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云”。由此可知,袍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属长衣,下长过膝,但比深衣出现的晚。受地域、气候、草原环境等影响,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无论男女主体服装均为袍服样式,宽大、衣长至脚踝。该部未婚女袍,依据穿着季节分为冬袍与夏袍两类,二者造型相似。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性夏袍如图1所示。

1.1 外观特征

目前,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袍依旧保持古制,基本款式特征:右衽、大襟、立领;前后、里外均破中缝,底襟与右肩连裁,无拼接;衣袖连裁,大襟处、左右袖各有一处拼接,袖口为马蹄袖样式;通袖,袖长可覆盖手面;衽部靠近领口处镶三道宽边,呈“厂”字状,其中,第三道宽边里面缝合三条公骆驼鬃毛;袍身腰部有一条分割线,将袍服分成上衣下裳(《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裳下饰也”。 古代裳指下衣。古人男女皆穿,不是裤子,是裙子的一种)两部分,其中在裳腰部的一圈缝褶;前腰部缝制一拦腰,拦腰上有镶边,腰部与马蹄袖、领面上镶边的数量、宽窄、色彩、面料相呼应;裳前片4片拼接,后片8片拼接,每片上都有褶,下裳右边有底襟,裳的下摆摆幅较宽大;一字盘扣共5对分别装饰于领部、肩部、腋下、腰部等,色彩较鲜艳,绿色、紫色、蓝色、红色、粉色为首选。通常选用锦缎作为主面料,镶边一般选用仿貂绒、库锦面料作为点缀。综上所述,“厂”字状三色镶边,上衣下裳形制,拦腰与腰部多褶元素,以独树一帜的造型成为该部未婚女袍造型的独特识别点,也成为后续进行婚纱设计时提取应用的主要来源。

图 1 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性夏袍Fig.1 Mongolian Buryats′ unmarried female summer gown

1.2 结构特征

通过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锡尼河苏木(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田野调查及蒙古袍制作作坊的走访,选用身高160 cm, 胸围90 cm, 腰围78 cm, 臀围94 cm、 体重60 kg的女性为着装对象, 依据田野调查资料, 制作了该部未婚女性袍服实物(图2), 并依据制作的实物对其结构进行了整理与绘制(图3)。 通过绘制, 对该部未婚女袍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感受。

(1) 上衣结构 上衣前后有破缝,呈“十”字结构(汉族服饰结构的典型特征),可见汉族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体现出汉蒙两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图 3未婚女袍结构制图

Fig. 3 Structure drawings of unmarried female robe

(2) 门襟结构 “厂”形门襟拼接于前中,既是受面料幅宽的限制,也是出于保暖的考虑。

(3) 衣袖结构 衣袖与衣身相连,靠近袖口呈接袖状态,因为该部未婚女性袍服基本采用锦缎面料,材质较光滑、易脱丝,如果采用西方的分片裁剪方式,裁片容易拉伸变形,为缝制带来困难,而接袖部分采用汉服不强调肩的特点,由面料的幅宽决定接袖位置的原则。

(4) 袍身结构 现代衣裙式结构(裳腰部缝有细密的褶裥),类似先秦汉服的上衣下裳形制(当时裳的腰部无褶裥),与元代蒙古人大规模穿着的辫线袍结构一致(《元史·舆服志》记载:“辫线袄,制如窄袖衫,腰作辫线细褶”),这种结构能够保证人体在穿着后拥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活动,更是适合蒙古族人骑马时穿着。总之,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袍结构虽然简单,但却体现了穿着的功能性以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族的审美倾向。

2 女袍文化内涵

2.1 民族认同与自然崇拜

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袍表现出对部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自然的崇拜情结。如未婚女袍衽部的三色镶边,采用蓝色、黑色、红色搭配,蓝色象征天空,黑色象征大地,红色象征火,三色“厂”形镶边代代相传,未曾改变;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未婚女袍从右侧腰部至摆部镶边的黑色裘皮或者仿貂绒宽镶边永远不会变。是一种民族认同与自然崇拜的符号化表现。显然服饰这一非语言符号成为蒙古族布里亚特族群的精神武器,也成为该族群无意识的凝聚力。

2.2 造物思想

(1) 未婚女袍上衣,前后有破缝,这既是受面料幅宽的限制,也是出于节约面料的考虑。(2)未婚女袍下裳,前后呈分割结构,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利用面料(面料幅宽70 cm),零浪费,多片拼接可以极大地提高面料的使用率。(3)未婚女袍保持衣袖与衣身的完整,采用接袖结构,这是裁剪面料时巧妙节约利用的结果,也是尽可能地利用面料的幅宽,最大程度地使用面料,避免浪费的体现。以上这些断缝拼接结构,体现了该部人民朴素的节俭智慧。即民众造物过程中的“惜物”精神。

“物尽其用”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核心精神,直线结构的衣服宽松舒适,对人体没有束缚感,对体型、身高没有限制。在穿着过程中,姐姐传给妹妹,妹妹传给其他人家女孩穿着,因此,无论从穿着角度还是实用角度来看,该袍服适应范围很广,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2.3 民族审美观

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一方面延续中华民族千年的直线裁剪,不追求展现人体的曲线美,强调自然和谐的古朴之美。另一方面从其外观造型来看,呈现左右对称状态(门襟除外);领部、腰部、下摆、袖口部位的镶边宽窄、数量、色彩则是一种互相呼应的关系,这些强调对称、均衡、力量、和谐、凝重为美的美学特征,正是该部人们审美与智慧的结晶。

3 在婚纱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婚纱,西方女性嫁衣,是服装中的特殊门类,从款式、面料、色彩、工艺、裁剪方式到设计元素,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繁复性。婚纱发展到现在,样式呈现多样化,按照婚纱款式来分,有抹胸式婚纱、大露背式婚纱、吊带式婚纱、挂脖式婚纱等;依据廓形分,有A廓形婚纱、H廓形婚纱、蓬蓬裙型婚纱、鱼尾型婚纱等;根据领型分,有方领婚纱、圆领婚纱、一字领婚纱等;按照风格划分,有古典宫廷风格、浪漫风格、华丽风格、前卫风格等。在色彩方面,白色最为高贵,因为西方国家是政教体制,人们结婚必须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接受神父或者牧师的祈祷与祝福,才算是结成合法的夫妻,白色意味着向神宣誓真诚与纯洁。在婚纱设计方面,我国婚纱产业也正朝着品牌化、国际化迈进,享誉国内外的婚纱品牌有蔡美月、兰玉、深白等等。如今,婚纱在服装行业内,正以飞快的速度成长为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婚纱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季的设计主题趋势亦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其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颇受中外婚纱设计师青睐的主题趋势之一。2019年春夏各大秀场不断涌现出大量的中国元素,以此来刷新观众视觉。对于这些传统元素的运用,盖娅传说以其专业、崇敬的态度,将华服中的东方美发挥到极致,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时尚服饰品牌,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魅力所在(图4)。该品牌对我国服饰文化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手法,具有教科书般的价值,值得品味与解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发扬,是婚纱行业发展的必然。

图 4 盖娅传说2019春夏作品Fig.4 Heaven gaia read to wear Spring Sumer 2019

3.1 未婚女袍元素提取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西方衣着习惯的影响,民族服饰日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也越来越淡。而民族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壮大不可缺少的因素,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对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元素提取与应用的探索,既是一种活态传承,也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1) 典型细节元素的提炼与应用 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典型细节元素包括由右边腰部延伸至摆部的黑色宽镶边,衽部的“厂”形三色镶边,腰部的拦腰以及多褶元素。进行婚纱设计时,设计者可以在保持现代婚纱的鱼尾型、公主线型、A廓型等基本廓形不变的前提下,提取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典型元素进行转化与应用(图5)。该款婚纱以现代礼服为廓形,提取典型的“厂”字元素,并进行适当变化,用于过腰的装饰设计,现代又不失民族气质。

(2) 族群文化元素的保留与转化 在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袍中,胸前的“厂”形三色镶边是最具族群文化性元素。当提取应用未婚女袍元素时,婚纱细节方面,可以选用“厂”形镶边元素(不做造型、位置、色彩搭配的改变)作为细节设计素材,在此基础上,再将该元素用刺绣、数码印、激光雕刻等现代工艺表现出来,而婚纱款型可设计为挎肩款、裙撑款、鱼尾款等;婚纱面料亦可选择蕾丝、欧根纱、丝绸等面料。总之,将该部未婚女袍元素应用于婚纱设计中,应延续其文化内涵,从外在形式表达上进行创新设计,如图5。从图5可以看出,该款婚纱设计以收腰、A摆为依托,保持“厂”形三色镶边形态,位置基本不变,结合腰部的分割设计,运用均衡美的设计表现形式[15],从外在形式表达上进行创新设计,使传统与现代产生对话与联系,时尚、高雅。

图 5 线稿Fig.5 Sketch

(3) 外观形态内在结构的延续与延伸设计 这种应用模式既可以在保持未婚女袍连袖结构衣裙式结构裙面多褶结构的基础上,寻找设计的切入点,赋予婚纱创意;也可以保持未婚女性袍服立领、断腰多褶、门襟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其衣袖的造型或者衣领的外观形态等,设计出新颖的婚纱款式。

总之,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袍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质感,运用得当,可加强婚纱细节的精致度与耐看性。

图 6 《雪国之恋》彩色效果图Fig.6 Color rendering of “love in snow country”

3.2 应用案例

结合笔者婚纱设计作品《雪国之恋》(图6),将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元素在婚纱设计中的应用过程进行梳理,供婚纱设计者参考。

(1) 寻找主题 在进行系列婚纱设计之前,需要先选好主题,以便控制设计方向。可以借助流行趋势选择该主题,也可以运用某个大赛的主题作为系列设计的主题,更可以来源于设计者自身感兴趣的事物。笔者的《雪国之恋》婚纱作品,以雪为主题,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元素为设计细节。

(2) 灵感收集与提炼 主题确定后,进行灵感素材收集,制作灵感版(灵感版,是承载着设计者灵感素材的“画面”,又称“情绪版”),同时对灵感版上黏贴的素材进行分析,分析哪些用于后续的设计中,哪些需要舍弃,并在灵感版上用文字阐述。在《雪国之恋》系列婚纱作品中,将雪景的色彩以及雪景中的枯树转化成婚纱的色彩与面料肌理,提取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未婚女袍典型元素转化成婚纱的细节设计(分割线、领型、廓型等)。

(3) 灵感元素应用 在设计前先确定单品, 再将提炼的元素与其相结合; 另一方面, 在构思的同时结合手稿绘制, 确定款式, 再进行彩色效果图的绘制。

(4) 设计说明 阐明灵感来源以及灵感元素的应用思路,帮助观赏者能够清晰地认知设计者的作品。例如《雪国之恋》设计说明:本系列婚纱设计作品,灵感来源于雪后美景与布里亚特蒙古族未婚女袍,从中提取雪景中纵横交错的枝杈,用于面料的肌理设计;提取雪景的色彩,作为本系列婚纱色彩基调;提取布里亚特蒙古族未婚女袍的镶边、结构、形态用于现代婚纱款式设计中,古袍与婚纱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势必会带给观赏者一场视觉盛宴。显然,通过文字的辅助说明,能够更好地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呈现出来。

4 结 语

将传统服饰与婚纱设计相结合,应立足于现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汲取其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而不是运用任何的视觉元素。第一,文化是设计的根基,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为婚纱设计提供了新鲜的血液,而袍服本身的面貌亦焕然一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再是只能出现在传统节日中的古袍。第二,对蒙古族布里亚特未婚女袍形态与文化内涵的剖析是进行婚纱设计的前提,有利于后期有的放矢的应用实践。第三,应用实践时,需用文字的形式归纳应用模式,列出寻找主题,灵感的收集与提炼,灵感元素的应用,设计说明等设计过程,这些文字性的归纳与梳理,可以帮助设计者在设计时思路清晰。针对婚纱设计,应不断寻求突破,做出属于中国新娘的婚纱礼服,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婚纱之路。

猜你喜欢

婚纱蒙古族腰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要穿够本!英国女子婚后天天穿婚纱
鑫六福珠宝 钻石婚纱·寻找待嫁的你
GowN Abroad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婚纱摄影颠覆者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