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路上再“登峰”
2019-03-08
湛江被授予“南粤明珠”之称,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医附院”)也可谓是当地医疗界当之无愧的一颗明珠。
在湛江市,提起广医附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医院,医疗服务范围辐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地区约3000万人口。
1963年,作为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由卫生部拨款建院;1993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引领当地医疗卫生发展;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2018年,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选为“登峰培育单位”,参与打造“顶天立地”广东医疗卫生大格局……打开医院官网“医院荣誉”一栏,52个奖项足以彰显医院走过的激情燃烧岁月;足以展现医院55年来的如日方升、一路腾飞。
当下,这家扶摇直上的医院由具有16年医院管理经验的李明意执掌。1991年,李明意博士一毕业,就被引进了这家医院;2002年,担任医院副院长,开启医院管理生涯,是一位临床与管理兼备的领导者。27年的浸润,16年的管理积淀,李明意对医院分析得入木三分。他多年的厚积,正等待着喷涌而出的时机。
一家有实力、有品牌的医院;一位临床与管理兼备、经验厚积的领航者,两者相得益彰会为医院发展催化出何种结果,无疑值得期待。
“四驾马车”齐头并进
作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医院,广医附院却丝毫不曾懈怠。李明意青睐于技术、教学、科研、文化“四驾马车”齐头并进。
时刻保持技术与时俱进是广医附院多年来的一贯作风。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达数十项,一直居于粤西地区首位。近5年来,该院开创了二十多个粤西首例,如以内镜/腔镜为代表的各种微创技术、PET/CT及正电子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李明意更是将2018年定为“医疗技术提升年”,通过精细化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推进日间手术、引入快速康复理念,有效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通过制定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加强对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的细化;通过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降低药占比、耗材比,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同时,医院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强化医教协同,注重医学人才培养,则被视为医院发展的一大抓手。广医附院2004年组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0年开始招收驻站博士后,并获批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3年,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构建了本、硕、博、博士后及毕业后教育培训完整的医学培养体系。同时,广医附院承担着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全部临床教学任务,近十年共培育出合格医学本科毕业生11178名。
同样,作为其中的一驾马车的临床医学研究,在医院同样被视为重中之重。早在2010年,医院就开拓性地筹建3000多平方米的临床研究中心。近几年,李明意重点打造精准医学、干细胞与细胞治疗转化医学、药物临床试验3个创新平台。“院内各科室都可共享使用平台,也对院外科研项目开放。”李明意分享道。
有了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成果更是节节攀升。该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20%的速率逐渐增加,每年有15到18项;论文也从2008年的不到10篇,增长为每年11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20。
●医院若想从“高原”登上“高峰”,强而有力的学科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学科也不是一朝被选中,就能稳坐钓鱼台。
●专科经营助理主要协助临床科室主任参与科室日常行政与管理工作,为科室主任腾出了更多提升专业技术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时间。
李明意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在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同时,广医附院不忘坚持文化引领,提升医院凝聚力。在文化引领下,医院将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管理工作、青年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医院服务号和微信平台建设,现共有关注粉丝数约25万人;强化帮扶措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管理、人才保驾护航
在“四驾马车”并驾齐驱下,李明意同样注重向管理要效益。他从现代医院管理入手,通过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就诊流程、控制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其间,他钟意于稳中求进,不断突破创新,即在巩固医院现有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该院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其一,该院着力打造医疗技术团队,制定科学配套的医疗技术团队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医院医疗技术团队已达89个。
其二,通过开源节流,利用信息系统,限制门诊大处方开出,监控中成药和部分西药的开药量,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控制药占比。目前,该院已有361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完成率达到91.9%。
其三,医院推进日间手术开展,加强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
此外,医院还不断完善医疗质量三大体系和修订医院18项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创新医疗诊治服务流程;构建多学科团队(MDT)模式,构建ERAS-MDT团队,建立MDT专用门诊。同时,该院还建立和完善了单病种质量控制体系,且已于2018年开始开展DRGs的绩效测评等,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同样不遗余力的是,如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广医附院更是不乏其例:如2012年,该院在粤西地区首家启动专科经营助理工作,被评为“广东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典型案例”。“专科经营助理主要协助临床科室主任参与科室日常行政与管理工作,为科室主任腾出了更多提升专业技术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时间。”李明意表示,这是精细化管理发展的需要。
再如,2016年12月,医院开设了粤西地区首个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服务范围涉及医务、医保、财务等方面;服务内容包括导医、就诊咨询等20余项,广受患者好评。
另外,医院创建的全国首家义工“幸福银行”,在第四届中国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中获金奖。目前,累计注册义工5145人,服务群众超过31万余人次,服务总时长超11万个小时。
与此同时,李明意还不惜花重金打造信息化系统,重点推进智慧医院,实现了预约、就诊、缴费无缝衔接;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进而实现区域与医院的业务协同;并且推行电子病历建设,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分析提供详细分析数据,指导医院加强管理。
在内部管理的同时,广医附院没有忘却“领头羊”的辐射带动作用。医院不断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合作新模式,目前,医联体内联盟医院合作医院8家,双向转诊合作医院19家,技术协作医院2家,并建立了胸痛中心联盟、不孕不育医疗联盟、重症医学联盟、肾脏病联盟等专科联盟,持续深化医联体合作。不断推进胸痛、创伤、卒中、重症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的建设。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内科中心获批全国首批“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
技术提升自然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承担者,是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广医附院采用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多方位、多途径建设人才队伍。对外引人才,该院在生活、工作和科研环境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加大对医院优秀青年骨干的培养力度。如鼓励在职提高学历,派往国内知名院校攻读、进修,从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医院还制定实施“百名青年骨干境外研修计划”,分批选送基础扎实、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青年人才到境外研修。
近五年,广医附院引进博士80人,内培博士105人。人才培养的脚步仍在继续。李明意的构想是这样的:力争培养和引进院士1~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或“青年千人计划”人才1~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或珠江学者2~3人,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1~3个;博士学位人才总数达到300人;通过新一轮“百人培养计划”,培养100名以上的高水平中青年医学创新人才;每年培养或引进10名高层次拔尖人才或优秀留学归国人才。
不断发展再“登峰”
机会青睐于有准备的人。2018年6月6日,广医附院成功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选中,成为“登峰培育单位”。“首批仅遴选出9家,广医附院就是其中一家。”据李明意介绍,广东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立意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医院,然后让这些医院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广东省医疗大格局。
在李明意看来,入选“登峰计划”更是具有别样意义。医院虽已成为粤西地区区域医疗中心、龙头医院,但来自兄弟医院快速发展,以及医改政策带来的强烈危机感,让李明意不敢掉以轻心。
如何拉大与当地其他医院的距离,如何适应医改浪潮,打造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学院型医院是李明意反复思考的问题。“这是医院发展进程中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李明意表示,入选“登峰计划”,为医院提供了对标省内、国内、国际先进医院的平台,这将加速医院的再拔尖、再拔高。医院要捉住机遇,促进发展,困难的问题靠发展来解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在“登峰计划”启动仪式上,李明意承诺,以“时不我待”的附院人精神,做到“人强我有,人有我优,人无我先”,力争在建设期间将3~5个学科、3~5个团队、3~5个项目推进到国际一流水平。
那么,具体而言,医院从“高原”登上“高峰”靠什么?李明意认为,强而有力的学科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对于学科的打造,每个医院管理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在李明意的理念中,学科是医院所有业务技术的核心,学科发展可联动医教研,同样学科也需要医教研的支撑。综合医院特色及当地医疗市场环境,李明意提出“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优秀人才,建设共享平台,推进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发展”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思路。
在广医附院,重点学科和扶持学科的筛选被看得很重,尤其是科主任。因为这意味着未来5年周期内学科的发展态势。一旦被选为重点学科、扶持学科,医院会为其“开小灶”,不仅可获得每年一定数额的专项基础建设经费,还可在设备、场地、人才以及政策上得到优先和倾斜。
“但是学科也不是一朝被选中,就能稳坐钓鱼台。”李明意介绍,医院对重点学科培育采取动态管理。若1~2年完不成考核指标,后续发展好的学科将会取而代之。这一规定增加了学科建设的紧迫感,医院内形成一种争一流、创品牌的风气。
李明意在提到学科发展时提出,每个学科都有明确的参照标准和清晰的发展路径。“重点学科对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点扶持学科对标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夯基学科则对标市级、校级重点学科。当然,一个学科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从院内重点学科、校内重点学科、省内重点、国家重点步步晋升。”
李明意坚信,通过学科联动医教研,再加上管理的助力,经过3~5年的实干和积累,医院的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品牌效益和综合影响力将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环北部湾区域医学中心,进入全国百强医院”的规划终将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