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我国商科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2019-03-08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商科商业岗位

(1.滨州职业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2.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明确“互联网+”行动的2018和2025发展目标,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11个具体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周密部署[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见发展互联网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战略。

互联网经济的跨界融合催生了商业产业的交互和整合,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同时许多传统岗位和工种有的消失,有的被重新定义。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其商科建设如何应对商业业态的变化?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如何构建适应岗位要求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本文提出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重构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职院校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途径。

一、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局

(一)新技术带来新生活

自1876年第一部电话诞生以来,通信网络经过了140多年的发展,将人类一步步带入了全球信息化时代。1999年3G诞生,PC互联网到来,2009年迎来了4G,催生了移动互联网。至此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互联网经济使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的生活方式取代(见表1),工作、生活、消费变得更加方便、舒适、快捷。

表1 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对比

互联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强度和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据统计,截止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达7亿,人们通过移动客户端与世界发生连接,几乎24小时在线。手机和电脑成了每日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手机已经变成另一个“人体器官”[2]。

新经济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支付、理财、购物、餐饮、旅游、娱乐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5G已经揭开面纱,智能物流、无人驾驶、协作工作空间、沉浸式娱乐等逐渐嵌入生活场景。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会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从传统的资源要素导向型逐步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传统产业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重建规则、重塑流程、重构模式等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新生活催生新业态

互联网经济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断地颠覆和重构着传统行业,赋予传统行业新的活力,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新兴产业。据统计,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占全球交易总额的40%;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全球超过1/3的新增独角兽公司(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是中国的公司,覆盖人工智能、物流、云计算服务等当下最热门的科技创新领域[3]。在服务业领域,中国已从追赶到超越,中国互联网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服务业依托新技术,生产要素得到优化,业务体系得到更新,商业模式得以重构。服务业业态从传统到现代,发生了许多改变(见表2)。新的服务业业态是一种共享、跨界和融合的新模式,是有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模式。

表2 服务业业态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不仅带来商业业务逻辑的改变,还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在新的经济形态中,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跨界的、融合的和共享的新思维方式产生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例如,瑞典家居企业宜家,整合家居购物与餐饮服务、休闲服务为一体,跨界打造出商业新形态。消费者选择更加多元,使传统家居行业增添了新活力。无独有偶,上海简单音乐节融合了音乐、创意市集、餐饮、艺术展览等多个元素。纷繁多样的产业形态不断刷新人们的观念,升级人们的认知。同时金融行业、会计行业、旅游行业、物流行业等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也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O2O 全渠道零售、智慧旅游、网络创意设计等新兴热门商业服务如火如荼,涌现出一批新的职业类型和新的岗位工种。

(三)新业态重塑新岗位

服务业业态的变化,造就了大量的新兴职业和岗位工种。例如,随着新个税法的全面实施,“薪税师”作为新兴职业出现在劳动力市场,其岗位任务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和税务师双重职责融合为一体,是复合型、创新型的工作岗位,是新税制下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新发展[4]。同时,传统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也不断被改造。例如,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到需要熟知信息技术的新型会计,从简单的出纳、稽核、债务债权核算到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的管理会计,岗位职责发生迅速转换[5]。高职院校作为与产业经济发展高度关联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尤其是商业服务业提供劳动力人才,也应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重构其人才培养体系,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的革新和变化。“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6]

二、服务业业态的变化需要新商科人才

(一)新商科与传统商科的对比

新商科与传统商科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之处(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新商科旨在培养学会学习、终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此外,新商科行业趋向的专业设置,有助于打破传统商科人才狭窄、固定的就业方向壁垒,也符合经济新常态下职业岗位变化快、新兴岗位工种不断涌现的经济规律。同时,课程设置融入了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也有助于培养互联网经济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应该划分为五个层次,即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领悟或理解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7]。根据这一理论,课堂的教学方式对于“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影响颇深,教师不断将融合的课程、跨学科的课程诉诸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体验,有助于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落实落地。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体现了商业、技术和人文深层次融合的新商业时代特点,也解决了传统商科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不紧密的问题。通过校企平台的搭建、创业学业的融合,实现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统一,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深度黏合,打通商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二)新商科人才的特点

新商科人才应拥有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交互思维、哲学思维、伦理思维和美学思维,这些思维的交叉融合,是商业创新的动力之源。新商科人才更能贴近新商业场景对人才的新要求,更能应对复合型、创新型工作岗位的新要求。新商科的专业内涵与外延需要重构,打破原有单一学科的边际与界限,交叉应用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数据科学等学科,使学生专业能力辐射更广、思维更开阔,更能满足跨界的岗位需求,更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需求和岗位胜任力要求。新商科人才是符合以知识驱动、智慧驱动、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的新经济要求的人才。新商科的建设需要产业界与教育界共同携手,以行业为导向,遵循新的商业规律,培养适应新商业变局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表3 传统商科与新商科的对比

三、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为顺应时代发展,推动新商业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应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重点等方面进行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再塑造。

(一)改变培养目标

新商业孕育新职业,新职业急需新人才。从培养目标看,商业业态的变化带来了职业需求和岗位工种的变化。以职业会计为例,传统财务会计的岗位胜任力已经发生变化,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与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相结合。旅游管理的职业岗位胜任力从传统的旅行社服务到现在的网络旅游、智慧旅游服务。银行金融业服务岗位则由传统的柜台服务向普惠金融理财转变。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改变,倒逼高职院校急需改变人才培养目标。

(二)改变课程结构

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是拥有跨界思维、协同创造思维,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劳动力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将促使商科课程结构设置的重大改变。以会计专业为例,新的会计课程结构体系必然会精减财务会计课程,强化管理会计课程,增加IT课程。会计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都是IT技术的应用[8]。其他商科专业也应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三)改变教学内容

岗位新胜任力要求下的人才知识、技能的更新和提升,必然倒逼教学内容随其发生重大改变。虽然目前很多学校的专业名称还是原有名称,但是其专业内涵、教学内容必须随着商业形态的变化而改变。例如,旅游管理主要围绕智慧旅游展开,金融专业也需要增加投资理财等普惠金融的知识内容。国际商务重点不再是报关,而是跨境电子商务。财务会计也不再是传统核算型会计,而是向预测经济前景、参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教学内容转变。

(四)改变培养重点

新产业、新职业、新岗位将催生新的专业人才集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从原来关注岗位能力的“硬核”,到现在更加注重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即可迁移的适合任何职业、任何岗位的通用职业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未来的通识课程将更加注重文字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艺术素养和设计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认真负责、敬业爱岗、善于沟通、精诚合作等品质的培养。

(五)改变培养模式

新商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场体验。深化教育链产业链融合,推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键是推进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发展,寻找到三方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赢发展。制订商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切实加强行业企业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可以选择增加职场体验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在校企合作中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意识、工匠精神培养。

(六)改变教学模式

信息科技的运用对于辅助教学、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互联网+学习”,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混合式交叉式学习等方法,让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教师教学更加生动有效。例如,AI技术可以助力教学,教学机器人可以充当教具(模拟顾客),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营销场景。同时,大数据可以通过移动化的教学终端,辅助采集教学数据,助推个性化教学与全人教育的实施。

(七)改变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应更多地把创意、创新、创业融入商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对于新商科教学来说,思维能力培养尤其重要。互联网时代需要拥有创新创业思维、个性化思维、智能化思维、跨界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AI+万物”思维等能力的人才。唯有拥有协同创造思维的人才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四、高职院校应对新商科发展的创新途径

(一)发展新商科,高职院校必须研究新商业业态发展规律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新商科的建设需要研究新经济的新变化和新规律。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新商业模式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根本性变化。

从供给侧来看,一方面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被新业态颠覆或融合,商业形态从原来的单一型走向现在的复合型。比如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强大的支付功能,还将银行、保险、物流等过去独立的行业连接融通,产业相互交叉跨界融合。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使经济主体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小而美”的小众企业以崭新的商业形态显现。纵观手机运用,每天每时都会有新的App小程序进入市场,每个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也就是消费主义向参与性生产主义转变。如小米手机的用户会参与新手机的研发。从需求侧来看,新经济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共享经济、移动商务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消费体验,消费者从之前关注产品到现在关注自身体验,“体验式商业”应运而生。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来审视经济新形态、新规律、新要求,经过区域调研和实地分析后,在商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培养目标与课程的设置中予以体现。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商业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带给学生全息式的商科教学,立体式的商科环境。

(二)发展新商科,高职院校需关注人才特质要求

未来新商科的发展要重点关注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特征,重点培养“新商科”人才的思维能力,包括创业思维、个性化思维、智能化思维、跨界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等。新商科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努力“培养合格的管理服务提供者、商业流程制订者、审批权力拥有者、商业数据拥有者和商业创新的参与者”[9]。

对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发展新商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可以学习宁波大红鹰学院,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学院与企业共建大宗商品商学院、国泰安创业学院、慧科互联网学院、3D打印学院、VR学院、大宗商品流通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经济研究所等多个特色学院和研究机构。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新商科特色专业建设[10]。需要注意的是,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一定要关注本校所在区域产业的发展现状,不可盲目效仿,避免超前定位,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相呼应。

(三)发展新商科,高职院校需探索人才培养路径

首先,研究新业态。通过调研分析,列出一份从传统商科到现代商科业态变化的清单,把握新商科的基本特征。其次,创建新体系。研究新商业业态下商科人才新的培养需求,分门别类地制订新商科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依据新商科人才培养新规格构建新商科专业课程体系,这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评估指标、教学条件、师资组成等。再次,选择改革路径。对比新旧商科教育课程体系,寻找从传统商科到新商科的变革路径,实现由传统商科到新商科的变革。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正孕育一场革命性变革,面对新时代、新变革,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危中有机,化危为机,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只有主动去认识、去适应,去探索,才能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境界、新天地。

猜你喜欢

商科商业岗位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