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不惯咀嚼声?恐音症在作怪

2019-03-07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噪声安娜大脑

听见吃薯片、梳头等声音,有些人会兴奋得头皮发麻,但是也有另一群人,他们听见某种特定的声音就会感到极度烦躁,甚至变得怒气冲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说明,听觉与情绪之间存在某种特别的关联。

的确,有一些声音让人忍无可忍,比如指甲刮过黑板发出的声响,叉子划过玻璃、餐刀刮瓶子发出的声音,之所以听者难受,是因为这些声响的频率在2000~5000赫兹之间,是人类耳朵最敏感的频率范围,会引发大脑中的听觉皮层(处理声音反应)和杏仁核(掌控消极情绪)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然而,让人费解的是,他人吃饭发出的咀嚼声也可以让一些人暴跳如雷。或许,这是恐音症在作怪。

“可恶”的声音

美国人詹姆斯就深受困扰。看电影时,他无法忍受别人在他旁边咀嚼爆米花的声音。不过,他大可以逃离这些有“可恶”声音的公共场合。然而,在家里跟家人的相处也让他感到非常不安。

举例来说,一天,詹姆斯回到家中,惊喜地发现妻子将家里布置得很漂亮,桌子上已经准备好了一顿精美的烛光晚餐,原来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工作的劳累一扫而空,他很感激妻子制造的小浪漫。烛光让屋子显得很温馨,他们坐在桌前,享受这顿美好的晚餐。这时,一丝不悦出现了。妻子在吃牛排时,发出了咀嚼声,詹姆斯不想破坏美好的气氛,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不过这些声音对他来说太刺耳,最后他不得不跟妻子说:“抱歉,不过,亲爱的,你可不可以吃牛排时,不要发出声音……”妻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和不悦,可想而知,这个美好的晚餐最终草草收场,两个人都感觉不舒服。

来自英国肯特郡的29岁的安娜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安娜8岁时,就对呼吸声、饮食声以及其他沙沙的声音敏感,听到这些声音会感到心慌,并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这不是一般的烦恼,因为这些声音几乎遍布生活中,为了躲避这些声音,她会避免去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由于对普通声音的恐惧,她经常在公司哭泣,并坐立不安。工作3个月后,安娜被解雇了。

作怪的恐音症

2014年《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全世界人口中,像詹姆斯与安娜这样的人可能占20%。2000年,研究者们特意为这类人发明了一个医学新名词“恐音症”。

“恐音症”获得命名还不到 20 年。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研究耳鸣时注意到某些恐音症者有一些不同之处。研究小组发现,有些人对特定声音似乎具有强烈的特异性反应,这点非常奇特。这些症状不符合听觉过敏(讨厌音量大的声音)或声音恐惧症(讨厌所有的声音)的描述,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个新名字。

恐音症字面意义为“对声音的讨厌”,这名字其实不太恰当,因为恐音症者只讨厌某些声音,但是这个名字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这种症状的人可不是对大家都讨厌的尖锐刺耳的噪声反应激烈,而是对周围人发出的一些重复性的声音,产生过度情绪反应。

走进恐音症人群的圈子,你会发现各种求助帖:

“我一听见周围人嚼口香糖就会忍不住发怒,大家都觉得我是个怪人。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我到底该怎么办?”

“因为受不了咀嚼的声音,我已近4年没有和家人一起吃饭了,我妈也不能理解我到底为什么反应这么大。我们大吵过很多次,她大概快要把我赶出家门了。”

《纽约时报》曾在读者中进行了一次“最让人烦躁声音”的调查,得到的前五名是:嘬汤的声音(25%得票率)、嚼口香糖的声音(18%得票率)、吸鼻子的声音(17%得票率)、剪指甲的声音(10%得票率)、手指关节挤压声(8%得票率)。

许多声音只是周围人正常活动时发出的声音,有的时候甚至很轻柔,比如吃薯片的沙沙声,远远达不到噪声的级别,然而恐音症者却会感到恼怒,一些恐音症者还会以口头或者身体攻击的方式回应这些声音的发出者。

由于对声音过于敏感,一些恐音症者会被人误以为性格孤僻怪异而遭到冷落,他们自己也倾向于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变得不爱社交。严重者,在长期的心理压力下,还会影响生理健康。

过于活跃的大脑

为什么人们会对一些不是噪声的声音这么敏感?这是不是他们性格的问题,比如情绪管控欠佳?还是像强迫症一样的严重情绪障碍,大脑一些区域出了问题?

早期的研究者发现恐音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如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不过,许多恐音症者并没有这些大的精神性疾病,也不是因为压力而出现耳鸣。

为了弄清楚真正原因,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次实验。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是20个恐音症者,对照组是22个健康人。研究人员给受试者播放了3种不同的声音。

中性声音:雨声、沸腾的水壶发出的呼呼声。

令人不快的噪声:婴儿的哭泣声、尖叫声。

恐音症者的触发声音:呼吸声、咀嚼声。

结果表明,当这两组受试者听到前两类声音时,大脑反应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当恐音症者听到第三类触发声音时,心率和皮肤导电性都会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大脑扫描仪显示的结果表明,真正的原因是恐音症者的情绪控制系统出现了异常。当恐音症者听到了触发声音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都会显著增加,这些大脑区域的过度反应会引发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增加的心率和出汗。

不仅是大脑边缘系统各个区域有异常连接,研究人员还找到了恐音症者与正常人群大脑的关键生理差异。在恐音症者的大脑中发现了更多的髓鞘,髓鞘具有绝缘作用并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一般,髓鞘越厚,传递信息的速度越快。这也加剧了恐音症者大脑对触发性声音的过度反应,也可能是大脑情绪系统过度反应的生理原因。

研究表明,那些恐音症者并不是因为性格或者心理原因才对一些声音过敏,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的大脑出现了异常,这也说明恐音症确实是一种生理疾病。

遗憾的是,研究者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疗这一情绪障碍症的方案。不过,我们可以在公共场合吃饭时,尽量不发出声音,这样既可以显得有礼貌,也能照顾可能的恐音癥者。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恐音症者,试着戴上耳机远离这些噪声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噪声安娜大脑
“白噪声”助眠,是科学还是忽悠?
安娜作品
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要减少暴露在噪声中吗?
有些噪声能让你深睡眠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模噪声中信号检测
做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