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时间图像的认识与应用
2019-03-07李虎
李虎
描述物理规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字描述;二是公式描述;三是图像描述。其中,图像描述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应用于定性分析判断的问题较为方便。描述运动规律的图像主要有速度时间图像(v- t)、位置时刻图像(x- t)和加速度时刻图像(a- t)等,可以较好地描述直线运动或者是可分解为直线运动的曲线运动,但对于折线运动或一般的曲线运动就会出现困难,此时恰当应用速率时间图像,将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一、速率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的比较
二、速率时间图像的应用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利用速率—时间图像解决问题的试题,现进行梳理如下,加以赏析。
1.(2012·海南卷)如图1所示,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 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
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先沿斜面向上匀减速运动,再沿右侧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整个过程速率先随时间均匀减小再随时间均匀增大,故速率时间图像应该为折线,D选项错误;整个过程中,摩擦力总是做负功,物块运动到c的动能相对a要小,故到c的速率相对a要小,A选项错误。从a→c相对从b→c平均速率大,路程小,故时间短,即tab 答案:C 2.(2013·广东卷)如图2所示,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 B. 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 C. 甲、乙在同一時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 D. 甲比乙先到达B处 解析:甲、乙两小孩均沿曲线从高处A运动到水面B处,路程相等,到达B处时速度大小相等(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证明)。运动过程中,甲的切向加速度逐渐减小,而乙的切向加速度逐渐增大;切向加速度反映速度大小即速率变化的快慢,据此可大致画出甲、乙两小孩运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像如图3。 答案:B 3.(2014·安徽卷)如图4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 ■ A. v1=v2,t1>t2B. v1 C. v1=v2,t1 解析:解法一,由机械能守恒,知到N点的速率与由M点出发时的速率相等,即v1=v2=v0。沿管道MPN运动,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平均速率小于v0;而沿管道MQN运动,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平均速率大于v0,而路程相等,故沿管道MPN运动时间长,故t1>t2。 解法二,由机械能守恒,知到N点的速率与由M点出发时的速率相等,即v1=v2=v0。沿管道MPN运动,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切向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率时间图像为向上突起的曲线;而沿管道MQN运动,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切向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速率时间图像为向下突起的曲线;速率时间图像如图5,而路程相等,即图像包围的面积相等,故沿管道MPN运动时间长,故t1>t2。 ■ 答案:A 4.(2014·上海)如图6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I和II都由两段细直杆连接而成,两轨道长度相等,用相同的水平恒力将穿在轨道最低点B的静止小球,分别沿I和II推至最高点A,所需时间分别为t1、t2,动能增量分别为△Ek1、△Ek2,假定球在经过轨道转折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且球与I和II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 A. △Ek1>△Ek2,t1>t2 B. △Ek1=△Ek2,t1>t2 C. △Ek1>△Ek2,t1 D. △Ek1=△Ek2,t1 解析: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因为摩擦力做功Wf=μ(mgcosθ+Fsinθ)·s=μmgx+μFh,可知沿两轨道运动,摩擦力做功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得:WF-mgh-Wf=△Ek,知两种情况拉力做功相等,摩擦力做功相等,重力做功相等,则动能的变化量必然相等,末动能相等,最终的速率相等. 作出在两个轨道上运动的速率时间图线如图7所示,由于路程相等,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由图可知,t1>t2. 故B正确,A、C、D错误。 ■ 5.(2015·福建卷)如图8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滑道ABC关于B点对称,且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C,所用时间为t1,第二次由C滑到A,所用时间为t2,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 ■ A. t1<t2 B. t1=t2 C. t1>t2 D. 无法比较t1、t2的大小 解析:研究表明,本题的绝对难度过大。欧剑雄老师在《孰快孰慢—论2015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17题》一文中通过严密的数学证明t1<t2;曹盼老师在《应用计算物理方法探讨一道圆弧拼接试题》一文中通过“基于原始的高中物理基本的运动学规律和原理”的计算物理方法,应用数值模拟并通过绘制速率时间图像得到滑块从A到C的时间总是比从C到A的时间要短。 答案:A 三、启示 1. 对于约束条件下曲线运动中判断时间长短的问题,速率时间图像是一条捷径。 2. 利用速率时间图像解答问题,其关键有三点: (1)注重过程中受力分析,定性或定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切向加速度的变化情况,而这一情况又直接反映为速率时间图像上斜率的变化; (2)注重初、末速率的分析,这一情况直接影响着图线的起始点和回归点; (3)明确速率时间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 3. 速率时间图像的延伸和拓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又一利器。教学中适当引入,尤其是高三复习备考,对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有益于学生的。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