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路径研究
2019-03-07宋婷
摘 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思政教育内容是否被认同、思政教育方式是否吸引、思政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标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角度出发,首先阐述“获得感”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所在,最后分析在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障碍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获得感
一、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思政工作要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中。学校要形成育人合力,使思政教育覆盖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让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各环节彰显思政的魅力,构建思政教育良好生态系统,让学生有获得感。
高职院校在如何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面临很多困境,如思政教育目标功利色彩较浓、思政教育内容深度较浅、思政教育队伍吸引力不强、学生互动参与性不强等。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是需要思政工作者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的。
二、 高职学院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作用
学生的获得感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取得、情感的激发和素质的培养。学生思政获得感按获取方式可分为直接性获得感与间接性获得感。学生直接性获得感是指通过思政课堂和思政理论宣讲后,即可拥有对所学知识的获得感;学生间接性获得感是指学生通过长期的信仰教育、三观教育、道德教育等,将这些学习过程中的认同感与主观感受结合,使其长期发展而收获的获得感。在实际教育中,既要把握直接性获得感的“主渠道”途径,也要注重间接性获得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评估:首先,学生理想信念得到增强;第二,学生道德修养得到提升;第三,学生得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对我们审视思政目标、思政教育方法、思政效果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存在重大的意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思政工作者,坚持“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中心,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在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获得感可牢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大局观上思想政治教育回答为谁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指点学生在漫漫人生路上的支撑点和发力点。思政工作者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把握学生特点、了解学生需求、清楚学生状态,围绕大学生个性和兴趣点开展思政教育,在这种共鸣性的获得感下,可以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思政教育中提升获得感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度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教育德为先,用德育激发学生思政的认同和共鸣,一是可以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四个服务”(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三是培育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可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思政教育中的师德师风可具化为教师的吸引力和教法的吸引力。凭借良好的工作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严谨治学的学术品格和优良教风,在人格魅力上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政收获感。同时,在教育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创新教育方法等手段,用课堂魅力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政获得感。
在思政教育中坚持“经师”与“人师”相并重,铭记以德立身和言传身教。在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更要有出世的智慧来站住讲台和站稳讲台,只有如此才能深入学生之心,提升学生思政收获感。
三、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策略
(一)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度
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认知上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满足国家方针大策和教育理念的要求;二是能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三是能把握时事热点,拓宽个人的知识面。高职院校学生在是否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上分为四类:4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38%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12%的同学认为必要性不大;7%的同学认为完全没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认知上分为四类:35%的同学认为有点实用性;44%的同学认为实用性不高、17%的同学认为实用性很大;7%的同学认为没有任何实用性。从以上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大部分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但认知功利性较强。面对这一现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给予学生正面引导,提升思政教育对学生群体的导向力、优化力。要兼顾学生的“社会适应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和重塑力,让学生在“渐进式”教育情境中明白思政教育比其他专业科目更具有的鲜明价值导向性,其价值影响的是灵魂。
二是要引导学生明白思政教育的“意义获得感。”价值。“意义获得感”是无形性、精神性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让大学生把握社会主旋律,把握精神实质,实践意义,增强价值判断力;增加与国家共呼吸的使命感,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人民赋予的期望。
三是要防止思政教育流于形式,脫离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思政教育的“存在感”要上升为大学生内心的“意义感”,要外化到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上。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要不断进行改革,把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共鸣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达到与时俱进和以变应变的境界。
(二) 提升思政教育认同感
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传授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认识中国国情与发展;对社会热点现象和问题进行剖析;树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强化人民主体地位等。但认同深度不足,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过于美化社会现实。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缺乏,面对思政教育中辩证问题的分析能力不足,解决理论体现的能力缺乏,导致思政教育认同深度不足,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思政教育:
一是在新时代下,思政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新时代节奏。思政教育者在教育中,要向学生传递理想信念和思政理论的魅力、力量,引导大学生放大格局与视野,让个人梦想和时代发展,社会进行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认同思政教育可育人育德,如此思政教育才可让学生有获得感。
二是要聚焦社会热点话题,通过热点话题的讨论分析拓展思政认同感深度。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在前进路程中始终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在舆论繁杂的形势下,深化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提高学生思政修养。
三是思政教育过程始终要坚持“真理性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式下,“认识”二字会随着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形态而演变。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认识一定要保持规范化和合理化,让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的真知。同时,在尊重大学生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要将社会发展、思政教育的目标要求同大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结合起来。
(三) 提升思政教育队伍吸引力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吸引力,可以细化为教师的个人吸引力和课堂教学吸引力。教师的个人吸引力指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尊敬和关心学生、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课堂教学能力強;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引力指在教学中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师生互动和交流、教学方法创新且追求多样。
在思政教育者师德师风建设上,不难发现思政教育者个人素质是备受学生肯定,但教育方法吸引力普遍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学、理论性和理念性较强的教育,对于大部分非专业学生来说显得晦涩难。但很多思政教育者并没有进行教法上的改革和创新。仍采用传统的说教手段,单向式的教学会使得思政教育缺乏吸引力,造成学生思政教育感下降。改变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是思政教育者要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刻苦钻研,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教学艺术感染力,提高思政教育之路,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共鸣”。
二是思政教育者要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指导。如:加强学生道德观教育,培育法治观;引导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感,进而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国梦的实践者。
三是思政教育者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集时代性、规律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其目标任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会随着时代的气息而变化。思政工作者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受教育者的特点,找到其两者的规律性。既要遵循思政工作的规律,遵循育人工作的规律,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观念,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提升思政教育互动性
现阶段大学生年龄层次多为“95后”,第一批“千禧宝贝”也集中于2018年9月进入大学校门,他们成长轨迹和痕迹已深深印上信息网络技术的烙印。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起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课堂互动性不高。
提高思政教育互动性,要实现现代科技和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就目前高职学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为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互联网App、慕课和微课等教学管理系统。如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易班等软件进行思政方面调研和形式理论测试;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与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互动,对学生进行全天候教育引导工作。虽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多维度互动,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但高职院校也要进行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归根到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的工作,如果单纯只靠机器、大数据来维持,思政工作会缺乏艺术性、人文性。
提高思政教育互动性,要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使内容覆盖面广;完善思政学习环境,在教育中有计划地选择思政教育对象产生感染和激励;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就要不断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思政教育的内涵,借助这些和思政教育者的魅力感染学生。
四、 结束语
“获得感”是对思政教育效果的一种肯定性、积极性的评价反馈。使学生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高职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全面深化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育寄予的重托,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艺术性、针对性,从而提升思政教育获得感。高职学院要始终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用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形成吸引力,提升思政教育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张国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刍议[N].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07-1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唐金权.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创新探讨[N].辽宁高职学报,2018-09-20.
作者简介:
宋婷,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