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03-07宋海东

考试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时代发展进步伴随着对人才日益严苛的要求,在当今以创新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中,发散思维成了社会衡量人才的又一重要标准。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应当及时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开端,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如何利用发散思维做好教学工作也成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发散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运用策略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进行思考时呈扩散状态的一种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常见的“一题多解”,目前发散思维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最为显著的特点。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能够扩展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今后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只教会学生知识,但是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养成。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认识到发散思维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课前预习设置思考题

数学相比于其他科目是一门比较严谨的科目,很多情况下最终答案都是唯一的,区别于语文等人文社科类科目。虽然数学科目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方法却不固定,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解出最终答案。小学数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科目,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还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进行描画,因此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内利用数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设置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课前预习不能仅仅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提前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布置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在预习阶段的深入思考。可以说预习课本知识点只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只有思考题才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会学习,这才是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提前准备一张“导学案”,在“导学案”中将课堂中要讲到的知识点罗列在其中,让学生提前通过课本熟悉分数的实际意义,并完成导学案。在导学案中,除了要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数的意义外,教师还要设置一两道思考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区别”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实际应用”,通过两道思考题,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

二、 课堂教学,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将工作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课堂教学尤其重要,是教师应当重点把握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本内容积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散学生思维。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和成绩提高,教师应当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这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远不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教学过程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扇形统计图》一课中,教师要利用本课内容启发学生更多思考其他统计图形式,做到举一反三。课本中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引入扇形统计图,通过统计学生的兴趣分布,利用扇形统计图清晰地看出各种兴趣爱好的同学在全班人数中所占的比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比例和前边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要通过扇形统计图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其内涵和意义,并利用分数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

三、 课后巩固注重扩展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大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应用型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过程,还要重视课后复习巩固,及时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在课后的复习巩固中,发散学生思维同样不能落下,教师要通过设计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后的巩固中,教师可以将题目难度提高,因为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对于本课中的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课后巩固需要做的是要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再为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维发散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知识点独立完成。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止一种,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多开发几种解题思路,通过这样全方位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可以进一步被发散开来,有利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四、 完善数学评价体系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就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应该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前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应当作为一个评判依据,学生对于问题思考越深入,所得分数就越高;同样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问题思考越深入,得分也越高;课后的复习巩固环节中解题方法越多,得分也越高,通过这样一个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评价体系,学生会更加重视,自觉培养起发散思维的培养。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并不是有意在削弱成绩的重要性,而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机制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自觉发散思维。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摸索,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符合班级同学情况的评价体系,这是做到教学理论和实际结合最好的表现。

五、 结语

发散思维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当引起全体教师的广泛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不仅代表了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更是体现了未来人才需求的缺口。因此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来推进,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必将会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圣.创新教学,发散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57).

[2]吳江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8(3).

作者简介:

宋海东,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夹湖学校。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