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精确纪年真比中国早吗?

2019-03-07

南方周末 2019-03-07
关键词:纪年年份司马迁

新垣平

在文明起步较晚,早期材料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历史纪年的悠久与完整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去不远,而且主要是依靠中国的史官传统保存到今天,已经是相当令人骄傲的成绩

传统认为,中国历史的确切纪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列表》中由共和元年始,编排到春秋末年,再继以战国秦汉的年表,写到司马迁本人的时代,此后二十四史相继,没有任何间隙地延续到今天。

再往前呢?司马迁还掌握了一些更早的材料,他在共和元年一栏中注明了各诸侯国的国君纪年,比如是年为鲁真公十四年,可以推出鲁真公即位于前854年。事实上,因为鲁国世系记载详尽,可以前推到前997年鲁考公的即位。另外在《周本纪》里,司马迁清楚地记载“国人暴动”发生于周厉王三十七年,下面紧接着讲改元共和,如果同一年改元的话,周厉王当即位于公元前877年。不过在此之前的四代周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都没有记载在位年份,学者推测当时发生了王室政变,局势相当混乱。中间一断掉,以传统的方法就很难再往上推算了。

本来在东亚范围内,这个纪年之早也足以令人骄傲,不过和其他一些古文明相比又似乎相形见绌。岳南在《千古学案——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中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务委员宋健出访埃及和以色列,发现古代两河和埃及文明的许多王朝纪年都远比中国古老,如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年份为前1792-1750年,埃及法老胡夫统治时间为前2589–2566 年,比中国的最早纪年早一两千年之多。这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个触发点。

不过这个出发点,部分是基于误会。埃及和两河古文明的确切纪年(绝对年代)并没有十分古老,从绝对的确定性来说,不见得超过中国多少。

以埃及为例,最早的埃及历史传世记录来自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祭司马涅托用希腊文撰写的《埃及史》。马涅托的时代埃及文明早已衰落,不久后,连象形文字都失传了。两千年后,随着象形文字的破译,埃及学的兴起,学者才通过对大量碑铭、纸草书等原始文献的解读,重新梳理埃及的年代。埃及学中有多种年表,比如“传统埃及年表”、“修正年表”、“新年表”等等。即便在最主流的传统年表中,年代差异也非常巨大。以胡夫为例,20世纪初的埃及学权威詹姆斯·布里斯泰德定其在位年份为前2900-2873年,21世纪的《剑桥古代埃及史》则移到前2589–2566 年,差了三百年以上。

埃及人虽然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但没有连续的史官传统,王表、铭文等语焉不详,很容易被误读,比如早期埃及学家就犯了把同时代的王朝当成先后关系的错误,因此越往前年份越不可靠,到新王国时期,分歧较小,但往往也有十数年之差,如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位年份按布里斯泰德的计算是前1292-1225年,另一位泰斗伽德纳认为是前1303-1237年,今天大部分专家相信是1279-1213,也有人认为是1276-1210……埃及历史上绝无争议的年份,恐怕得到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征服的那一年,那时候已经有古希腊的历史学家见证了。

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与埃及类似,不过精确度略胜一筹。公元前2000年以前,很难确定具体年代,此后历史记录逐渐丰富详实,但是在前1500年左右古巴比伦王国被赫梯所灭,历史记载发生了巨大断裂,导致此前一切年代都只能估算,因为当时有金星位置的天文学记录,让现代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天文学知识估算一些重要事件的年份,不过因为天体运动是按一定周期循环的,从而每种估算都有64年左右的差距,导致长年表、中年表、短年表等四五种主要模型。汉谟拉比的在位年份,按长年表是前1848-1806 年,中年表是前1792-1750年,短年表是前1728-1686年。一般书籍中只是按某一年表给出某些具体纪年而不说明根据,让人误以为这是确凿的定论。

在断裂时期以后,历史记录变得精确多了,但是仍然有数年的差异,威尔·兰格主编的《世界史编年手册》中指出:“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史事顺序,上溯到公元前十二世纪,其误差不出一两年。” 不过也很难说纪年什么时候从相对准确过渡到绝对准确的,其中一个最关键的节点是公元前763年的一次日食,正是这次日食可以让学者通过一系列铭文和残篇,上推到数百年前,而这已经是中国春秋初期了。

指出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年代学并非完全牢靠,当然并不是否定其历史的悠久。事实上,能否确定绝对年代,与文明的古老或发达与否没有必然关系。即使我们哪天能够确定夏商王朝的绝对年代,其文明的发达程度也无法与同时代的埃及或巴比伦相提并论。

不过早期多有模糊中断,准确纪年只能从某一较晚时代开始,是各古文明共有的问题。国人大可不必为此焦虑。事实上,在文明起步较晚,早期材料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历史纪年的悠久与完整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去不远,而且主要是依靠中国的史官传统保存到今天,已经是相当令人骄傲的成绩。其他文明,譬如说印度的历史,直到中世纪还有许多盲点。

另一方面,正如埃及和两河的古代年表有许多分歧一样,中国学者通过青铜器铭文、天象记录、遗迹测年等技术上推夏商周的年代,作为理论推算也难以避免争议,把绝对精确作为目标是不现实的。如但果放下对绝对纪年的执著,更多思考文明本身的意义,这些争议也许倒能够开启全新理解历史模式的契机。

(作者系学者、作家)

猜你喜欢

纪年年份司马迁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特殊的一年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年”的别称
对时间的再认识
司马迁拒受玉璧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