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爻溯源

2019-03-07李林贤

西部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日影

摘要:八卦是五行和四时的量化工具,阴阳爻是八卦的基本构成要素,作为量化工具,阴阳爻和八卦一样,它 们的构建过程必然要在阴阳学说的理论框架之下来完成。文章以阴阳思维为依据,首先对以往阴阳爻的起源理 论进行了辨正,然后提出了阴圭阳影的起源思路。阴静阳动是分辨阴阳的基础概念,同样也是突破“阴影”常识、 进行以影画阳的判定标准。另外,通过大地湾遗址符纹图饰与西安地区二分二至日的表影游移区域图的符合性 比对,证明了大地湾以及仰韶文化是阴圭阳影理论成立的历史和文化基础。

关键词:阴阳爻;圭表;日影;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1-0022-05

八卦是由阴爻“— —”和阳爻“—”两个基本爻 象组成的,对这两个爻象的起源,学界有着诸多不同的解 释,有龟兆说,认为阴阳爻就是模仿龟甲兆纹的变化而 来;有筮草说,有节无节是其区分阴阳的要点;有结绳记 事说,用大小结来表述阴阳爻的不同;有生殖器说,认为 阴阳爻就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形。这诸多认识能共鸣并存, 直到当下仍悬而不决的根源在于,这些解释都没有将阴 阳爻的诞生置于阴阳学说理论的构建过程之中。

任何定义的形成,首先要有预置条件的存在或者其 诉求与目的的指向,对阴阳爻而言,作为八卦构成的基本 要素,它是为量化或者分类而诞生的,同时也要为事物阴 阳形态的解读,提供一个最基础也是最清晰的辨识标准, 所以阴阳爻作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元素,其本身也应当遵 循阴阳模型的理论架构。在阴阳模型中,五行和四时是 两个相互对待各为体用的单元。五行作为阴,是对空间 进行分类定义;四时作为阳,是对时间进行次序分解。[1]

那么阴阳爻也是同样,它们也应当参与空间和时间两种 属性的定义。

作为阴阳学说的量化方法,阴阳爻或者说八卦的诞 生必然要晚于阴阳学说基本架构的形成。所以阴阳爻的 构建原理一定要服从于阴阳学说的理论架构,它们具备 阴阳思维的特质就成为一个基本要求。

所以,阴阳爻的诞生环境以及不同属性的边界是非 常清晰的,要还原阴阳爻最初的构建原理,以这些清晰的 概念界定为基点,对已有起源理论进行分辨,就成为一个 首要环节。

一、阴阳爻起源理论的辨正

在龟卜的过程中,骨甲的兆纹,从大的分类来看,确 实会呈现出与阴阳爻相似的或断或连的形态。但是从实 证的角度来看,以这种或断或连的兆纹来模拟阴阳爻,在 目前出土的甲骨中,还没有找到兆纹与卦之间可操作的 准确关联的物证。其次,卜卦的形成是以三根或者六根爻象为基础,少于六根是可以用阴爻填位来完成,那么如 果骨甲兆纹出现的根数大于六根时,对兆纹的解读如何 进行?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不论从这种骨甲兆纹的形态, 还是兆纹形成的过程,都无法体现爻象的空间或者时间 属性。所以,这种将爻象进行表象化解读的认识,显然不 符合阴阳学说的要义。

在起卦的过程中,蓍草的应用与大衍筮法有关,通过 大衍筮法,阴阳爻(或者数)的获取,有着非常明确的程 序,整个过程与蓍草或者竹签有节无节没有丝毫的关系。 所以竹节的说法有些牵强。

结绳记事说法的起因,应该是联想到上古时期人们 的生活场景,这种解释的落脚点在于将阴阳爻当做了阴 阳文化的起源,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阴阳爻或者 八卦的诞生,一定是在阴阳理论的框架完成之后。因为 八卦是为了量化而存在的,这是阴阳学走向应用的要求, 所以阴阳学说的成型是阴阳爻诞生的前提。结绳记事说 法就是抛开了阴阳学说的框架来讨论阴阳爻的诞生,这 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认为阴阳爻起源于男女生殖器同样也是犯了形而下 的错误,这种思路首先远远低估了古人在文化建设上所 能达到的高度;其次最核心的问题是,它们两者都无法体 现空间、时间方面的属性要求。

以上四种对阴阳爻的起源解释,其共同的错误认知 点至少有两个:第一,脱离了阴阳思维。阴阳爻是建立在 阴阳思维基础上的分类方法,那么它们一定蕴含着空间、 时间、周期化视角等这些阴阳思维的特质。任何将阴阳 爻做出表面化或者场景化的释读,其根源或者是出于对 阴阳文化的片面认识,或者是在释读过程中脱离了阴阳 学说的范畴。第二,先入为主地否定和低估了古代阴阳 学说在文化层次上的高度。以四象的形成为例,古人用 东方日出时的场景定义了震卦,以一年中太阳日出时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游移,作为构成震卦中的阳爻, 又由于猪的下颌骨的进食形态与震卦的阳爻契合,所以 进一步将震卦世俗化为猪龙。与此同理,对于西方的认 识,古人将太阳降落时的形态类象为兑卦,兑卦与虎口相 若,所以西方为虎;金星作为南部天空最亮的行星,它总 是在南部天空的东西两侧交替出现,其运动规律与离卦 类似,离卦又和鸟两类同象,所以南方有朱雀;北斗七星的 运行总是在北部天空的中心,和坎卦相似,北斗似蛇,天穹 为龟盖,这是玄武的形象。以我们现在对历史的认知,很 难想象上古先贤如何能拥有如此宏大的视野,又如何能够 抓住用周期化视角这种超越世俗又非常简洁地描述事物的方式。所以对阴阳文化的探索,我们首先要消除固有的 历史和文明偏见,更要抛开世俗化的认知途径,固守阴阳 学说的思维方式,才更容易获得阴阳文化的本质。

二、阴阳爻是圭与影

阴阳文化诞生的根源并非基于观象以见吉凶的需 求,而是来自于授时以施政的需要。在古人的眼中,人与 其他任何生物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这种天然 的从属地位注定了人要顺应自然遵循天道才“足以取天 下”[2],所以认识自然和觅得天道就成为古人需要揭开 的第一个谜题。

通过长期观察和现实体验,人們发现自然规律与星 地关系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为了获得认识自然规律的 方法,对星地关系的研究走上了前台,这种研究也就自然 地将人们的目光带向了浩瀚星空和四时更替,阴阳文化 也由此诞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阴阳文化的基础,根植于一种独 特的理念,就是人与其他任何生物物种一样,都有着相似 的服从于自然的生旺死绝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阴 阳文化的核心。

但是万物有别,面对万事万物其繁杂的面目和多样 化的变化进程,如果一一列举事事分析,这显然会大大降 低阴阳文化在应用方面的可行性。于是以运动状态为标 准的分类方法诞生了,这就是五行学说的来源。五行将 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统分为五类,极尽简洁之能。

不论分类也罢,还是四时的更替也罢,要让这种认知 或者文化产生效用,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优化是必然的, 那么对其进行标识或者量化就成为前提。阴阳爻以及以 阴阳爻为基本构成的八卦,就是阴阳学说中的量化方法。

前面提到,阴阳体系有阴和阳两个基本单元,分别定 义五行和四时,并各自代表空间和时间属性。阴阳爻的 各自内涵也应该包含对不同属性的表述。空间和时间的 区别在于,空间表述著事物的运动状态;时间则是在说明 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方面的特质。所以两者最主要的 差异就在于空间的静与时间的动。从动静的角度来讲, 阴阳爻的分配,天然地要遵循阴静阳动的原则,所以阴爻 与空间以及阳爻与时间的相互对应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那么,阴阳爻依据何种场景诞生,才能充分地表现其 空间和时间属性呢?我们知道,阴阳学说最初的目的是 为了认知星地关系,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先贤们找到了许 多不同地揭示星地运转规律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建立同 时也伴随着多种天文仪器的诞生。既然阴阳学说与古代 天文学密切相关,那么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器,圭表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支持圭表和阴阳爻关联的还有“卦”字的构成,卦字中的圭就是圭表的并称,卜是对卦另外一种功能的表 述,两者结合是指建立在已知规律基础上的预测,圭就是 规律的代名词。

圭和表两者的构造型式,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圭与景 的配合。它是利用历史数据来对当下进行测时,并以获 得的预判辅助以施政。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数据是测量 的前提,也是圭中刻度的依据。那么不论是二至日还是 二分日,对于一个固定的位置点,其刻度点是固定不变 的,这个刻度是在显示太阳、地球、置表位置以及表高四 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本质是在表述一个特定的空间形 态,所以用以测时的圭表,其中的圭确是在表述着空间属 性。另外圭面上刻度所造成的表面断裂样态,正好就是 阴爻“— —”的形状。

景在圭表的整个测时过程中,其特征是很明显的,它 充分地体现了时间的周期性轮回特征,再加上它的变动 不已,所以用景代表阳是最贴切的,而且表影的画面正好 契合了阳爻“—”的形状。

三、阴为静阳为动

阳爻为表影的这个结果与人们常识中对阴的认识有 着很大差别。从阴影一词,可见人们习惯于有影便为阴 的结论,这个认识来源于《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 之北也。”

水之南山之北为阴的原因是因为山是高起的,当地 处北半球时,山的南边因为日照的角度为直射、受面充分 并且照时较长所以山南的温度较高,这样就造成了山南 的生物成长较快,两相比较,从动静的角度来讲,当然山 南为阳,山北为阴。

同样,水流低凹,水面肯定低于两侧河岸,对于北半 球地域来说,水的北岸比南岸其光照效率和时间都更为充 分,这样水之北岸相比于南岸,则更有利于生物生长,同样 遵循动静的原则,就会得出水南为阴、水北为阳的结论。

相似的例子还有树木的年轮,因为光照有别的原因, 树木朝阳一面其生长相对迅速,所以其年轮不如北向的 一半紧致。

结合这几个实例的共同点,它们的结果似乎都在印 证影为阴的概念,那么常识中阴阳的概念真和阳爻为表 影的这个结论相悖吗?首先两个事例的着眼点不同,关 于山水阴阳的分析,其中强调了太阳对山水阴阳两面生 物生长的不同影响,这是其评判的基准;而阳爻为表影的 结论,则是在研究表影变化规律与位置的关系。另外,阴影在山水阴阳的论述中,它作为附属于阴面的表象,是一 种延伸性的特性,而不是主要或者根本特性;而阳爻则是 在直接表述表影的变化。对象和目的不同,其结论必然 不同。所以以这种结论的差异来否定阳爻为表影,显然 是不合适的。

不过作为定义,阴和阳既然涵盖了万事万物,那么它 必然会有着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两个事例中都 在讨论阴阳而结论却有差异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事例的 目的都没有涉及阴阳的根本。那么阴阳的根本区别是什 么?在整个论述中,我们发现事例虽然不同,但却存在着 一个共同的判定标准,就是以动为阳,以静为阴。比如山 水阴阳中,生物生长相对迟缓的一面为阴,相对显著的一 面为阳;阴阳爻的定义中,圭与表影相比,固定不变的圭 为阴,变动不已的表影为阳。这个静为阴动为阳的判定 方法,其实就是阴阳学说中判定阴阳的基本标准。

四、阴圭阳影相互关联的人文基础

将表影作为阳爻的诞生根源,人们不免会产生两个疑 虑,一个是表影作为阳爻的依据略显突兀。毕竟只有逻辑 上的支持,对于一个重要理论的形成,从条件上看还是略 显单薄;另一个是如果阴圭阳影的理论在上古时期已经形 成,那么为什么几千年来的经典论著中均没有涉及?

要澄清这些疑虑,我们首先要同古人一样,进入他们 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角,来对表影进行多层次的认识。阴 阳文化强调周期性,古人对表影的认知也是一样,他们并 不仅仅着眼于特殊时点表影的位置伸缩,还将表影在特 殊时点单位时间周期内的游移特征进行了归纳,并作为 一种包含阴阳思维的文化符号传承了下来。要认识这些 文化符号,我们有必要对表影做一些全方位的了解。

因为秋分与春分日,太阳的直射点都位于赤道,其表 影的位置与变化在理论上是一致的,所以表 1 中只采集了春分的数据,用以替代二分日。图 1 也一样是以春分日替代二分日,按照表 1 数据所得出的表影长度和角度, 做出的二分二至日全天表影游移区域示意图。另外,由 于日中时点表影的长度最短,所以数据的采集是以日中 时点为基准,进行地时点对称分配。在分配中由于受到 一些网络资料的影响,出于对午时表影长度曲线突变的 验证,对日中前后各一小时内进行了高密度地时点分配, 结果证明午时表影的突变曲线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图 1 的完成,颠覆了我们对表影的习惯认知,即使二 分日的日影轨迹是一条方向为正东正西的近乎直线的曲 线的这个结果已经有人证明 [3][4],但是三个区域都是如此 狭细,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不过正是这三个区域示意图, 成为我们认识上古时期考古发现的一些符号的钥匙。下 面我们将以图 1 为基础,对位于传说中与画卦相关的“羲 皇故里”——距今八千多年的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一些图 纹符号进行释读,从而揭开表影的人文历史。

参照图 1,面对图 2 中 1-11,很容易得出这些符号是 表影象形的结论。立表加冬至日日影的组合就是符号 1的涵义;符号  2 为夏至日表与影的组合;符号 3 当然就代表了二分日;符号 4 或许有两层意思,表示完成于冬天的 上午或者用时为冬天的一个上午,由于没有确定的日期 作为前提,所以这类分解符号只可能是时间跨度的概念, 而不可能用于表示一个确定的时点;这样就简单了,5 是冬天的下午;6 是夏天的上午;7 是夏天的下午;符号 8 因为没有影,所以是在表示在夜晚或一个夜晚;9 为两个 晚上;10 为冬天的两个下午;11 因为包括了夏至日和冬 至日,所以是一年的意思。

三角符号是大地湾陶器纹饰的基本元素,它几乎贯 穿于遗址中各个时期各种品类陶器纹饰的构图之中。12 号和 13 号图饰中的三角形,三个边都为直边,所以它用 二分日的影图表示播种和收获的时节;但是大地湾遗址 中更多的图纹型式是 14、15、16 号的一边为直边,其他 两边为弧线的三角形构图,那么这种三角的构思来源在 哪里?它与表影相关吗?

圭表测影的目的是为了施政的需要,具备这种能力 是获得权力和影响力的基础,这正是阴阳文化在当时感 召力的体现。图 1 中三个影图各自代表太阳表影的三个 临界点,夏至日是日中表影最短的那一天,冬至日是日中 表影最长的时候,而二分日,则是表影横向(东西)跨度 最长的一天,所以这三个影图,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作为 一种文化的代表符号,用图 1 中任何一个或两个影图都 不能充分表述阴阳文化的含义,于是就有了三图组合的 尝试。当三个影图的顶点相聚,并用三个影图顶点的对 边相错相接,14 号图饰中,作为大地湾纹饰标准的一边 为直两边为弧的三角就诞生了。如果说图 1 中三个影图 是一年中四个特殊时点的以天为周期的影图,那么这种 一直两弧的三角,就代表了以年为周期的影图特征。

从出土的几期陶器来看,这种三角图饰在后来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和应用。像 17 号纹饰中三角的变形使整 个图饰充满了动感;18 号是二至日影图和太阳的组合; 19 号构图的想象力更使整个器皿有了简洁飘逸之感。

这个图形或许正是出土于陵阳河遗址的 21 号刻纹的原型,所以这组龙山时期的刻纹,正确地释读应该是日影图 或者太阳历的标志,而不是什么“日月山图腾”。首先“月 形”尖顶的存在,就否定了月亮这个定义;另外 21 号刻 纹中的山形,本质是在强调二至日的日出日没点,中间的 山尖是在提示日中的特殊时刻。所以 21 号图中的山形, 其实是没必要的,因为这种太阳和三角影图的组合,已经 包含了山形符号的所有涵义,因此在陵阳河遗址中也出 土了日影组合的标志。20-A 是表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以鸟脖为共同起点的大三撇,因为它的走向没有呈对称 分布,所以它是表影在一年中二分二至日日出或者日没 时的三条表影记录,而尾部三个线条的走向,正符合了一 天中日出、日中、日没时表影的走向。而且这种大小周期 的结合也符合了年与日的涵盖关系,所以这个鸟形纹饰 图也是一种太阳历符号。

20-B 和 18 号相似,用两个相接的弧代表二至日日 影特征,圆点的太阳,更是在强调测影的场景。不论是 20-B 的这种造型,还是两个三角符号同向叠加组合,这 种图纹构成,极可能就是圭字的原型。因为测影是为了 施政的需要,但是由于在不同的地点,圭的刻度也会有不 同,所以测影的实施最少需要两年,第一年来确定刻度, 第二年则是在验证的同时依据刻度来测时以施政,这就 是圭字需要两个土的原因。另外,我们再看炎帝的炎,其甲骨文为,金文為,这种形制不变的沿用,以及与以 上日影的关联,或许是太阳历为炎帝一族创立的另一个佐证。

从 20 和 21 号图饰可以看出,以日影为标志的太阳 历的构建,最晚在大地湾时期已经完成,并且在后来向其 他地区进行了扩散。可见在上古时期,日影作为一种文 化标志不仅是现实存在的,而且还是这种文化主要的识 别方式。仅以现出土的大地湾陶器纹饰来看,从符号到 图饰,再到图饰的变化,可见这种以日影为基础的阴阳文 化是传承有序的。另外再参照后来的半坡、庙底沟等仰 韶文化的符纹图饰,其间的变化并不大,由此可见大地湾 文化其成熟度和影响力。

所以,用表影来表述阳爻,站在历史的背景之下,这 种思路并不突兀,并不是仅仅来源于想象,而是有着浑厚 的文化基础。

表影与阳爻的形状非常相似,将表影作为阳爻符号, 有着天然地象形基础。阴爻也一样,圭上的刻度,造成圭 的表面断裂,正好与阴爻相类。两者在应用场景中,不论 是圭或者影,都是映于地面或者平行于地面的横置,这同 样也是阴阳爻横置的另一个现实基础。那么回到此节开 始的第二个问题,阴圭阳影的理论为什么在经典著作中 均没有涉及?作为八卦的基本构成,阴阳爻虽然需要体现阴阳文化的内涵,但是它们单独出现的话,却是没有意 义的。只有完成以三爻为结构的八卦,才可以进行对事 物特定的时或者态的基础表述。所以这个阴阳爻的问题, 其实也是八卦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技术领域,更多地涉及 历史层面,限于篇幅,将另有论述。

五、结语

阴阳八卦模型的建立,其最初的目的是为阴阳理论 的构建和应用,提出一个方向上的指导。但对今人来说, 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厘清以往的经典与学说,提供一 个基本的评价体系。[7] 那么阴阳爻作为八卦的基本构成, 作为阴阳学说中的一种量化工具,其诞生的原理,必然要 符合阴阳理论的基本要求。以往的一些有关阴阳爻形成 的理论,不恰当处就在于忽视了阴阳思维的特性。

基于阴阳模型和八卦模型,以阴静阳动为基准,阴圭 阳影的这种关联关系,可以恰当地体现阴阳的各自属性。 圭的刻度,是在表述特殊时点,太阳、地球、置表位置以及 表高四者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表影则是在陈述时间的 变化轮回。另外阴圭阳影同样也体现了阴和阳两者的体 用关系,在圭表的应用中,圭的刻度是判断的标准,它包 含着运动的规律,因此为体;表影的变化是一种进程,它 是做出预判的前提,所以是用。

综观整个仰韶文化中陶器的符纹图饰,在跨度几千 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图饰变化的程度以及构图元素的一 贯性,都在说明这种以表影为标识的阴阳文化,在大地湾 时期已经成熟。大地湾不仅是整个仰韶文化的发源,更 是其繁荣的宗庙之地。以表影进行表述的这种方式,是 阴阳思维的体现,其持续的传播过程,以及基本元素的保 持度,都成为其生命力强盛的物证,同样也成为阴圭阳影 理论成立的历史和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林贤 , 袁淑琴 . 洪范五行的本义 [J]. 西部学刊 ,2018(7). [2] 老子 . 刘澍 , 刘浩注译 . 道德经 [M]. 合肥 :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

[3] 汪和平 . 探究日影运动轨迹 [J]. 中学数学月刊 ,2010(9).

[4] 崔亚飞 . 秋分日校园日影轨迹观测实践及思考 [J]. 地理教 学 ,2014(1).

[5]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 报告 [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

[6]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 华县泉护村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 李林贤 . 河图洛书的阴阳建模 [J]. 西部学刊 ,2018(3).

猜你喜欢

日影
Tune:Skyward Song
一天中日影方向变化的判读
一天中日影方向变化的判读
度假老家
农民工之七夕节
十月节令行乐之制寒衣 灰飞葭管一阳通 彩线徐添日影中
再访杨山河
思佳客·下乡一对一帮扶有寄
有趣的节日之冬至
巧用钟表解决太阳方位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