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农民田间学校实践与评估分析:以息烽县为例
2019-03-07尹文书杨再学
尹文书, 李 梅, 杨再学
(1.贵州省息烽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息烽 551100; 2.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 余庆 564400)
息烽县位于贵州中部,1986年列为全国农田鼠情监测网点县,每月定期开展鼠情监测工作,常年开展鼠害统防统治面积0.4万hm2左右,从多年的鼠情监测研究中发现,其农田区优势种是黑线姬鼠、小家鼠[1],而占绝对优势的黑线姬鼠在每年6-7月和9-10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2]。因此,在6-7月和9-10月安排鼠害控制技术相关培训较为合理可行。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FF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84年提出[3],自提出农民田间学校以来,就因重视农民参与和经验分享被农业技术推广和相关学术领域广泛推崇[4],而农民田间学校最早是为了向亚洲国家种植水稻的农民推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而设计的,于20世纪90年代应用到中国[5]。2018年4-6月,由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在余庆县举办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TOT)”,主要对贵州省鼠情监测及防治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参培学员均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结业证书,成为合格的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初步建立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队伍,其中,息烽县作为全国鼠情监测点实施县,也选派了2人参与辅导员培训班培训,为息烽县举办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创造了条件。
目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推广在枇杷[3]、水稻[6-8]、草莓[7]、玉米、马铃薯、茶叶、甘蔗、柑橘、大蒜、玫瑰花[9]、蚕桑[10]、葡萄[11]、番茄[12-13]、蔬菜[14-16]及节水技术[17]等多种农作物和农业技术方面已有相关报道,对于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仅有联合国粮农组织贵州鼠害控制项目辅导员培训班培训成效的报道[18],息烽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于2018年9月组建,并于2018年9-10月组织开展了该校首期鼠害相关技术培训,笔者等就2018年9-10月开展的息烽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旨在进一步推进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为今后贵州省举办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提供借鉴。
1 培训方法
1.1 农民田间学校情况
农民田间学校选址位于息烽县小寨坝镇大湾村,该村总耕地面积37.3 hm2,其中旱地27.7 hm2、水田9.6 hm2,海拔950 m,全村人口630人,常年种植玉米、蔬菜、水稻、果树,鼠害发生较严重,是全县典型的自然村寨。农民田间学校招收农民学员30人,培训时间在9-10月,培训5次,每次培训0.5 d。
1.2 培训材料
培训场所及材料:培训教室1间,面积40 m2,桌椅10套,TBS围栏1个,田间农田生态系统调查田0.67 hm2,分组牌5个。教学材料:粘鼠板30块,鼠夹30个,彩色绘图笔5盒,文件袋、笔、记录本各30份,80 cm×100 cm大白纸20张。制作灭鼠毒饵站材料:矿泉水瓶6个,50 cm长PVC管5只,铁丝5 m,瓦片2块,直径5 cm竹筒6只。游戏互动材料:口径30 cm的水盆3个,一次性水杯10个。
1.3 课程设置
根据鼠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推广情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贵州鼠害控制项目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要求,设置培训内容:训前、训后票箱法(BBT)测试、学员分组、信息链游戏、鼠类基础知识、每期培训回顾、训前票箱法测试结果反馈、协作游戏、快速农田生态系统分析、讨论(鼠类危害情况等),鼠夹、鼠笼、粘鼠板使用技术,毒饵配制方法及使用技术、不同类型毒饵站制作、毒饵站灭鼠技术、TBS灭鼠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鼠类综合防治及绿色防控技术、农田生态系统分析及总结、讨论(农田和农舍综合灭鼠技术与减少粮食损失和生态安全)、学员满意度测评。
1.4 培训方式
培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培训方式。所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共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设组长1人。就鼠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情况、农田和农舍灭鼠技术与减少粮食损失和生态安全方面、农田生态系统对鼠害防控技术影响因子等培训内容绘制图案并进行讨论,每次讨论每组派1名学员上台进行讲解和补充,通过讨论的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营造简单轻松的课堂氛围。
1.5 评估分析方法
对参与培训学员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学员出勤率,训前、训后票箱法(BBT)测试学员能力提升情况,学员农田生态系统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质量控制指标[共设42项,其中,开班前16项(场所选择、学员选择、课程准备、材料准备、试验调查等),实施中19项(学员参与、参与方法、课程履行、团队建设等),实施后期的培训效果7项],学员满意度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训前、训后测试各10道题,主要考察学员对鼠害防控意识、传统防控技术的掌握度、新型防控技术的了解程度及农业环保意识等4个方面的学习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员结构组成
参与培训学员30人,均为汉族,平均年龄46.7岁;30岁及以下2人,占总学员数的6.67%;31~40岁7人,占23.33%;41~50岁9人,占30.00%;50岁以上12人,占40.00%(图1),50岁以上人数占比与30岁及以下相比,高出33.33百分点,说明当前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呈老龄化状态,50岁以上的年龄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男性3人,占10.00%;女性27人,占90.00%,以女性学员为主。学员总体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学历为主,其中,小学7人,占23.33%;初中20人,占66.67%,高中3人,占10.00%。
图1息烽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学员年龄结构组成
Fig.1 Age structure of trainees in field school for rodent control in Xifeng County
2.2 学员出勤率
每次培训前,对参训学员进行考勤记录,出勤率为100%,无一缺勤人员。通过辅导员的引导和鼓励,学员参与度达100%,提高了培训效率。从培训过程中可以看出,学员对该次培训较感兴趣,培训积极性较高,说明农民田间学校在组织形式、培训方式、群众认知、课程设置等方面农民易接受。
2.3 学员能力提升情况
从图2看出,对鼠害防控意识、传统防控技术的掌握度、新型防控技术的了解程度、农业环保意识的测试正确率训前分别为80.00%、60.00%、65.00%和43.33%,训后分别为93.33%、84.17%、90.83%和73.33%;测试总体正确率训前和训后分别为65.33%和86.67%,训后比训前提高了21.34百分点。通过培训,学员在鼠害防控意识、传统防控技术的掌握度、新型防控技术的了解程度、农业环保意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训前测试中,学员对鼠害防控意识有一定的认知度,但对农业环保意识较差,通过实践和互动讨论,学员在农业环保意识方面提升幅度最高,达30.00%。
图2 息烽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2018年9-10月培训的训前、训后BBT测试正确率
Fig.2 BBT test accuracy of trainees in field school of rodent control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in Xifeng County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8
2.4 学员农田生态系统观察能力的培训
针对害鼠防控方法及防控区域,学员在试验示范田进行农田生态系统调查,把在田间所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天气、害鼠天敌、危害作物、杂草、昆虫、农事现象等田间标本进行收集,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农田生态系统循环图,现场补充完善,并分组讲解。通过观察,学员们认识到害鼠也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且生态系统每个因子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鼠类的活动规律。
2.5 学员团队协作能力
农村是分户生产,抱团合作意识较欠缺,且没有掌握灭鼠相关技术,因此,培训中组织团队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19]。为让农民理解团结的力量,在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开展灭鼠毒饵站制作、协作运水、悄悄话信息链传递等团队协作活动,并设立粘鼠板、鼠夹等作为奖品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后进行小组参与活动经验的分享,并总结分析团队协作活动中比赛的结果和取得胜利的原因,从而达到引导农民的目的,该项目的设置让学员不仅理解了实施农作物病虫害和害鼠统防统治的意义,并在游戏中理解了知识,对知识接受的效果突显。
2.6 质量控制指标评估
为反馈农民田间学校各阶段的准备情况和培训效果,利于改进培训方式和沟通方式,确保培训实施效果,在举办农民田间学校过程中对开班前、实施中及实施后期的培训效果等3个阶段42项质量控制指标进行阶段式评估得出,开班前的质量控制指标中,学员对指标的接受为15项,占设置开班前指标数的93.75%,学员仅对试验调查指标设置项中的“对调查田块是否签订协议”持有异议。说明学员对自身生产资料的保护意识较高。学员对培训中各项活动均能积极参与互动,对培训的方式不排斥且乐于接受。实施后期培训效果的7项质量控制指标中有6项达预期效果,仅有“展板展示”指标学员的完成情况不够理想,这可能与学员的年龄结构较大及知识文化普遍较低有关。从以上3个阶段质量控制指标评估情况看,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良好,但涉及农民生产利益、文化展示等指标还需因地而行、因人而异作适当调整,以利于培训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进而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7 学员满意度评估
从30个学员对培训满意度测评结果 (表1) 看出,学员对总体培训情况满意度为优的达94.67%,满意度为良的占5.33%,无差评。其中,学员对培训方式和授课老师的评价100%为优,说明在此次息烽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采取的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的方式较易被接受,具有推广前景。
表1 息烽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学员的满意度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开展息烽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实践活动,学员能力得到提升,测试总体正确率训前和训后分别为65.33%和86.67%,训后测试比训前测试提高了21.34百分点;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良好,学员满意度为优的占100%。说明在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时,采取的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培训方式,较易被农民接受,培训成效明显,这对于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及广泛宣传培训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让培训学员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并互相传递,对息烽县鼠害防治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方式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总体以农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初步让学员懂得如何发现、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训气氛活跃,学习轻松愉快,团队协作配合,培训注重操作性、实用性、有针对性开展讨论与辅导、团队合作等活动。因此,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可增强学员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学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受培训观念得到了转变。
从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学员年龄结构看,当前农村劳动力50岁以上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突出,文化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对培训中知识的接受程度会受影响,进而影响学员在农业技术的传递、辐射带动效应。因此,在今后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时,要更加注重培训学员选拔工作,充分发动年轻学员参与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息烽县曾在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开展的生产技术培训内容单一,仅注重技术知识在理论上的贯输,而以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培训方式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在息烽县尚属首次,特别是开展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更是一次新的探索,在以后推广农民田间学校中,可根据作物生产技术特点,结合农民需求,改进培训计划,创新互动方式,真正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传递农业技术的优势与特色,把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内容辐射到其他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