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易费用理论下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对策

2019-03-18李永生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费用交易

李永生

(渭南师范学院 东盟博仁财经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生产方式粗放化、产业布局分散化、经济结构混沌化,使经济发展规模逐渐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资源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治理效应,由此出现了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地污染、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动植物灭绝、食品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给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危害,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因此,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并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口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生态宜居作为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环境改善、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交易费用,即市场环境主体在交易过程中针对成本、利益、责任及义务等方面,从约定价格或金额费用的角度划分主体间的利益和责任,从而实现主体均衡发展,有效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说明交易费用可发生在各个社会领域,并在各主体的市场行为中发挥作用,各项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交易费用解释其行为。交易费用理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和研究不同主体在资源消耗特定、利益分配均衡、产权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双方预期收益最大化的有效理论,需要在各主体协商交流的过程中,从成本和利益出发实现交易费用的大体平衡。通过市场化运行手段实现交易的合理化,是多方交易主体在谈判中达成的契约,以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采取市场化原则澄清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因素,才能理顺相关主体的责任、丰富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1]。

与城市相比,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更加突出,主要因为农村环境治理不仅涉及到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也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目前的农村环境治理存在资金投入少、监管控制松、制度推进慢、部门合作弱及信息渠道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当前,农村环境治理需要从交易费用理论深入反思环境治理的成效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农村环境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我国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除了农民受益外、乡镇企业和地方政府乃至国家都受益。以交易费用理论为视角,明确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主体责任义务,在加强监管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常态化环境治理机制,推动农村环境治理的持续运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有必要在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下分析农村环境治理的交易成本和费用涉及的部门利益,从而按照现实情况和市场需要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治理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效率。

1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随着“三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对环境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1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破坏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第三产业的规模日益壮大,特别是近几年农村依托其拥有的田园风光、乡土气息、青山绿水和清新空气,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养生、观光度假等旅游产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也随之兴起,以此引导和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此的发展规模对停车场、卫生间、采摘园、河流、道路等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直接危及农村的自然环境[2]。

1.2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产生更多生活垃圾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 432元,增速7.3%;2018年启动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投资获得重大战略机遇,更多的农民和集体产权下的合作社开辟市场路径,整体消费水平达新高。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农村的信息网络及物流运输业发展迅速、道路得到修缮,农村电商进入“快车道”,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也间接提升了农民的消费档次和水平,随着消费数量的激增和消费比例的扩大,大量的包装袋、塑料盒、电子电器废品等成为农村新的生活垃圾,又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村生活环境。

1.3城镇化进程加快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大量城市生产项目延伸至农村地区,农村逐渐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场所,造成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垃圾、有毒有害的工业和医疗卫生垃圾等都由城市转向农村。由此还造成农业生产和耕种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频繁使用,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薄弱,造成柴草乱堆焚烧、污水肆意排放、粪土乱倒乱丢、杂物随意乱放、家禽满街散养等现象,其产生的污染物不能及时降解,以至于越堆越多,既影响了农村的整体村容村貌,也破坏了农村的现有资源和环境。

1.4种植业对农用物资依赖性高

农村基础产业目前依然以种植业为主,限于技术和研发水平的滞后,农村普遍使用的农药、塑料薄膜、化肥等数量相对较大,种植业的面积总量增加,降低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但这些农用物资的使用量却没有大幅度下降,从数据看,2016生产的化肥折纯量为7 128.6万t,1-8月化学农药生产量为249.17万t[3],使用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总量依然很高,说明农用物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农村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来源,这种长期的过度依赖必然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可见,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压力转移、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及农用物资的不可替代性都是农村资源和环境恶化的根源,这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长效发展极为不利。

2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困境解析

农村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是受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布局农村化出现的必然现象,从交易费用理论反思,主要是环境治理中的成本收益及交易费用在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自身之间的博弈分配不均衡,造成相关责任主体忽视了环境保护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既有政府管控缺失、资金不足的原因,也有信息沟通不畅、农民不配合的原因,从根源来看在于交易费用在乡镇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利益均摊不合理,难以达成默契所致。

2.1地方政府部门环境合作治理缺失

农村的环境治理需要地方环保、财政、质检、农业、卫生、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管理才能实现源头、过程和终端治理的目标,部门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推动力。但地方政府部门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治理相对较弱,表现在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少、工作分工不明确、考核业绩指标不具体等方面,特别是当农村环境治理涉及多部门时,各部门往往根据自己职能范围对所管辖领域的环境事务“依法处理”、“照章办事”,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则较少,易出现资源浪费、办事重复、效率低的现象。各部门在遇到严重或紧急的环境问题时又出现多头共管、相关推诿和推卸责任的情况,职权、责任、利益和形象等方面的协调不一致,难以出台有关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统一、可行的法律法规,业绩考核没有明确将环境治理纳入范围,从交易费用角度来说,治理则意味着支出,而收益却没有过多硬性规定,合作治理自然缺失[4]。

2.2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相对不足

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重心都在城市,给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改善、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投入充足的资金,以保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却相对不足。我国环保部在环境状况和治理政策中要求或规定下拨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改善、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整治、畜禽养殖规范、秸秆焚烧控制等,保障农村水质、大气和环境的安全,2008年至2016年7月,中央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315亿元,2016年下拔专项整治资金195亿元,实现13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5]。尽管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但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小,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甚至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投向农村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精准扶贫、改善农民生活、提高技术等方面,对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处理的覆盖面较低,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则更少,这与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和政府任期的短期性不协调有关,也反映了交易费用的短期不成比例,造成农村环境治理在短时期内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2.3获取治理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不畅通

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涉及的单位、部门和领域较多,治理过程又需要实现信息公开,保证信息畅通才能有效解决资源保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资源和环境由于治理难度大、资金耗费多、涉及部门广,仍存在信息获取不通畅的问题。环境监测需要相关的精密仪器设备来辅助完成,而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精密仪器缺乏等问题,无法获取生态环境的真实信息和资料,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治理和防护。另外,我国农村环保检测网络系统不发达,网络信息服务也不够完善,特别是西部地区、偏远地区、贫困地区还没有真正建立环保网络系统,数据信息更新较慢,也导致政府有关部门无法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科学治理,多数情况是凭经验判断,缺乏科学途径和标准,环境治理方式方法比较随意,影响了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可见,硬件设施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保证,而经费投入方向和用途由于主体和部门之间的交易权、实施权和收益权不明确而造成事实上的搁置,各主体和部门的信息渠道和途径更加不通畅,资源和环境问题必然陷入“盲区”。

2.4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性不强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尽管涉及政府、乡镇企业、公益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民自身等部门主体,但归根结底还是靠广大农民的支持和配合,在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污染防控力度不强和公益组织服务范围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应该从维护权益、保卫家园出发,积极投身于环境治理中。但事实上,多数农民通过庇护性政策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并从中受益,地方政府、乡镇企业也在利益链中分享到物质回报和表面的经济繁荣,没有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强,普遍由于利益划分不均衡、成本和效果不匹配而主要按照利益导向和需求满足原则服务于农民需求。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下,农民经常认为农村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不需要农民参与,造成农民长期以来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惰性,共同利益和长效观念都比较薄弱,无法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保护者[6],政府只以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繁荣为政绩,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农民参与还未形成有效的交易链,重视程度不够也不利于农村环境的根本性改观。

3交易费用理论下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按照交易费用理论,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由环境治理的交易主体、交易范围、交易成本、交易收益等不明确因素导致,与资金投入总量和利益分配不均有关,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制度,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政府绩效体系和市场轨道,按照交易费用理论实现农村环境治理的规范化,真正达到满足农民利益的目的,才能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经济长效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3.1继续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环境治理事关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公益组织、农民社团和农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环境治理的项目内容,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资金保障。从交易费用角度看,扩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需要政府扩大交易范围、细化交易项目、提高交易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造成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治理观念滞后、参与性不强等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针对地方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具体问题,下拨专项治理经费,根据环境治理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按比例投放资金,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与城市环境治理同步发展的水平[7]。

3.2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民有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政府除了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各类企业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外,还要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将更多民间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环境治理中,特别是大型生态环保治理,更需要民间资本的介入。政府还要设立奖励基金,对保护农村环境的乡镇企业和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让更多企业和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污染企业和牺牲环境满足个人利益的农民,则通过物质惩罚,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企业和农民在此交易环境中考虑费用及成本,从收益角度逐渐减少环境污染,主动参与环境治理[8]。

3.3利用第三方组织加强环境治理的监管建设

直接交易费用的比例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相关责任主体会从成本利益角度考虑环境污染及其可能后果,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第三方组织或中介机构作为市场交易的中间力量也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他们的力量监管和控制环境治理过程和程序,实现源头、过程和终端综合协调的治理目标。第三方组织可以在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和农民之间建立交易平台,保证第三方监测组织从中获取交易费用,人才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得到责任主体的考核和认可的基础上,由他们构建污染源检测体系,采取相应设备和标准检测污水排放、垃圾处理、施肥过度和地膜用量大等问题,定期向有关组织和农民提供监测数据,真正发挥其监测作用和价值。

3.4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农村环境治理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为了稳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就要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在资金投入充足、责任主体积极、环境监测完善的基础上,交易费用经过各主体的协商已取得一致,达到了均衡态势,逐渐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为发挥各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在常态化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中,要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监管队伍、整合和配备相关专业人才,使各责任主体的职能延伸至农村,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正确引导农村乡镇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及乡村旅游业主动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各主体治理的主动性,实现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发展[9]。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提出的农村发展的重要导向性策略,目前,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较过去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农村环境在不断恶化,这与农村长期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利益划分不清晰、方向趋势不明确有关,而在交易费用理论框架下,无论是乡镇企业家、农民合作社,还是农民个体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交易的行为,也必然会涉及到交易费用的问题,才使人们更愿意从成本和收益角度思考科学有效的运行方式,从而为实现低成本、低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目标,不断节省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出发,揭示了产权、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功能,通过阐释这些功能,发挥其对资产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农村市场各方为了交易达成需要耗费的社会资源,现实生活中的交易方需求:一方面希望交易能够顺利达成,保证实现收益递增;另一方面又希望产权得以准确定位,使交易费用的数额和总量最小,即交易费用是由成本的搜寻发现、协商谈判、履行实施及违约处理4个环节组成的动态过程,其以成本的控制和把握为核心,偏离成本的交易是不存在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对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的过程中,以交易费用理论为支撑,明确区分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机构、组织和个人,从而采取有效对策,明确主体责任义务、加强监管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常态运行机制等方面深化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按照现实情况和市场需要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治理农村环境,从而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效率,进而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费用交易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