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级防卡捞油装置研究与应用

2019-03-07马雪良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柱塞拉力钢丝绳

马雪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乾安采油厂,吉林 松原 131400)

1 引言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低渗透油气田开采到中后期,部分油井产量降低,井况变差井开采投入过高,为了实现降本增效,降低开采成本,各个油田根据实际需求,会增加捞油井数量。目前,捞油工艺为普通滑套式捞油工具,钢丝绳接头连接在顶部,同时部分使用凡尔式捞油工具,但都不能解决卡井泄压、解卡及剩余油功能,导致捞油过程中捞油结束时总是会携带少量剩余油,同时部分井钢丝绳遇卡被强行拉断,给后续打捞带来不便,同时增加捞油井报废及环境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能够实现逐级解卡,同时改进了钢丝绳接头工艺,改为安全接头+下连接方式的新型逐级解卡捞油装置,其对于捞油工艺的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技术分析

2.1 结构设计

逐级防卡捞油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钢丝绳连接机构、初级解卡机构、二次解卡机构、捞油密封机构等部分组成,具有连接简单、二级解卡等作用。

密封机构主要由胶筒总成、上挡环和下挡环等组成。初次剪断机构主要由提捞卸载柱塞、密封圈和卸载剪钉等组成。二级解卡机构主要由解卡螺栓、滑套和打捞接头等组成[1]。钢丝绳连接机构主要由钢丝绳护套、钢丝绳连接轮和卡子等组成。

图1 逐级防卡捞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2.2 工作原理

本装置主要是钢丝绳通过中心管,与提捞卸载柱塞连接,提捞柱塞主要由与钢丝绳连接部分及过载卸载剪钉两部分构成,卸载剪钉与配重接头连接,卸载剪钉与钢丝绳连接部分通过两道密封圈密封,防止提捞作业时原油漏失。当捞油遇阻时,卸载剪钉拉力达到10t会自动剪断,这时密封部分会形成泄油通道,把二次剪断装置与封隔器下部联通,当上部原油卸载后,如果上提仍然遇阻,则初次剪断部分运移到二次剪钉部分,当拉力达到10t后,二次剪钉会剪断,这样可以使钢丝绳能够完好上提至井口,而小修作业也可以通过预留安全接头进行打捞。

2.3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外径为φ117mm,总长度为1400mm,卸油通道最小通径为φ400mm,工作温度范围为-30~150℃,工作压力≤40MPa,提捞深度为 200~300m,提捞速度为 50~100m/min,下放速度为80~150m/min,一次剪切卸载拉力为10t,一次卸载液流时间为30min,二次销钉剪断拉力为10t。

2.4 技术创新点

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改进了现有的捞油抽子接头为下部柱塞的连接方式,彻底解决了捞油时井口剩余油落地的问题,降低了环境污染。

②两次分离装置可以保障,柱塞一次剪断后如果是密封桶胀封遇阻,则可正常提捞捞油装置及配重到地面,如果是捞油装置卡死在套管中,则可以保证钢丝绳完整提出井筒,再下作业打捞,实现了永不卡井的功能[2]。提捞卸载柱塞经过材料调质进行压力剪断计算,能够保证遇阻及时剪断,压力剪断等级可以自行设计,应用范围广。

③经济效益好,此装置可以保证遇阻井正常卸油,实现提捞防止捞油抽子掉井事故的发生。

2.5 现场应用

逐级防卡捞油装置在乾安采油厂进行了现场试验,在捞油过程中基本没有剩余油的出现,减少了操作人员难度,达到了降低工作强度、安全环保的目的。同时在捞油过程中,发生捞油遇阻井通过一级解卡泄油后,提捞成功,真正地解决了捞油卡井上修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作业成本。

典型井分析:花98-4-4井在井下1200m处,套管变形,此井于2008年,捞油生产,查看历史作业打捞捞油工具8次,均日捞油0.6m3。在使用此捞油工具后,截止到目前接近2年时间,未发生捞油装置卡井、钢丝绳断等问题,目前仍可以正常捞油,很好地解决了捞油遇阻和遇卡问题。

3 结论

该工具结构设计合理,工作可靠,易于加工,为捞油遇阻、遇卡问题找到了解决途径,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猜你喜欢

柱塞拉力钢丝绳
斜盘式柱塞泵柱塞副最佳间隙值的计算与仿真
一款弹簧式导向柱塞挡块替换方案设计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加固混凝土梁钢丝绳应力损失研究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连续柱塞气举工艺设计及在塔里木凝析气田的应用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曳引钢丝绳夹绳器制动减速度的计算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