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封圈火灾模拟在外浮顶储罐登顶灭火救援中的应用

2019-03-07郭宏地

中国应急救援 2019年1期
关键词:热辐射登顶密封圈

李 娜 李 娇 郭宏地

由于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的需要,浮顶储罐大型化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许多大型石油储罐区也应运而生。我国最大浮顶储罐容量已达2×105m3,库区区域总容量已达或超过千万立方米。美国石油协会(API)对1951-1995年之间发生的81起直径超过30m大型浮顶储罐火灾事故进行了统计,其中密封圈火灾占统计事故的72.8%[1]。由国际资源保护组织(RPI)负责,BP、Shell等16家石油公司组织开展的LASTFIRE项目,针对直径在40m以上的大型浮顶储罐火灾风险进行了研究,调研的62例初始火灾事故中,密封圈火灾高达88.7%[1,2]。统计结果表明,密封圈火灾是大型浮顶储罐最主要的火灾模式。

《石油储罐火灾扑救行动指南》(GA/T1275-2015)中明确提出:对于密封圈火灾或罐顶沟槽存在隐蔽火时,可适情利用罐梯或消防梯,在水枪掩护下,实施登顶作战,向着火部位喷射泡沫或干粉灭火;对近距离火灾扑救人员或登顶作战人员,应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3]。可见,登顶灭火方法对于密封圈火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2 外浮顶储罐火灾案例统计分析

2.1 外浮顶储罐火灾事故统计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典型的外浮顶储罐火灾事故案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4]。

表1 外浮顶储罐火灾事故案例统计

3 2001.9.6 茂名石化2001年9月6日, 5名施工人员在拆卸旧阀施工过程中引燃阀室地面上原油,造成阀室一层管线区域火灾。油罐外部火灾检修摩擦打火引燃油蒸汽4 2002.10.26 兰州石化 供销公司组织清理油罐罐底污油时,在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器,发生火灾事故。防火堤池火灾 检修 油气危险环境使用非防爆插座 1人5 2006.10.28 独山子石化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对独山子在建原油储罐进行防腐作业时,使用不合格的防腐涂料稀释剂,发生爆炸事故。浮盘隔舱内爆炸建设施工防腐涂料稀释剂不合格13人6 2006.8.7 中石化管道公司2006年8月7日,中石化管道公司南京输油处仪征输油站16号15万m3原油储罐遭雷击着火,起火点达5处之多。经企业消防站和仪征、扬州两地消防部门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在火灾初期状态成功地将大火扑灭。密封圈火灾 正常运行 雷击着火7 2007.7.7 中石化管道公司密封圈火灾 正常运行 雷击着火8 2010.6.29 辽阳石化 炼油厂原油输转车间在清理油罐过程中发生一起闪爆事故。2007年7月7日,中石化管道公司南京白沙湾输油站3号储油罐遭雷击起火。经白沙湾站职工和消防队员的全力扑救,事故发生14分钟后,大火被扑灭。罐内闪爆 检修 没有置换干净 5人死亡5人受伤9 2010.3.5 宁波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库2010年3月5日,宁波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库1座10万m3的原油储罐遭雷击起火,由于固定消防设施启动及时,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重大损失。密封圈火灾 正常运行 雷击着火10 2010.4.19 中石油西北销售公司2010年4月19日,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石油西北销售公司王家沟石油储备库一座3万m3的原油储罐起火,经消防人员及时扑救,未造成人员伤亡。罐内火灾 正常运行 其他原因11 2010.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防火堤池火灾正常运行管线加入不合格的脱硫剂12 2010.10.24切割产生的火花引燃罐体内残留的原油13 2011.11.22 中石油大连新港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年10月24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油罐拆除作业引发火灾。 罐内火灾 拆除2011年11月22日,中石油大连新港两个10万m3储油罐发生雷击造成密封圈着火,经过紧急扑救,火灾迅速得到控制,无人员伤亡。密封圈火灾 正常运行 雷击着火14 1983 英国南威尔士1983年8月30日,英国南威尔士米尔福德港炼油厂一座容量为9.5万m³的油罐发生火灾,当时罐内储存有55348m³的原油。大火燃烧了约60个小时候才被扑灭,这是英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单个油罐着火事故。全表面火灾+沸溢火灾 正常运行炼油厂火炬带火星的焦炭颗粒飘落至罐顶,引燃了密封圈与罐壁附近的油气。6人受伤15 1983 美国加州1983年8月31日,美国加州沙尔梅特发生了油罐火灾事故。发生火灾的储罐为外浮顶罐,储存的是汽油,储量18900m³。防火堤池火灾 正常运行 其他16 1985 美国夏威夷1985年10月23日,美国夏威夷某海军燃料油库发生火灾。起火储罐为外浮顶罐,直径36.6m,储存燃料为航空煤油,储量8580m³。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连续暴雨和罐顶排水系统故障,导致油罐浮顶沉没。消防人员在利用泡沫覆盖进行紧急处理的过程中产生了静电,引发火灾。全液面火灾 正常运行连续暴雨和罐顶排水系统故障,导致油罐浮顶沉没。泡沫覆盖时产生静电,引发火灾17 1988 新加坡梅里茂岛1988年10月25日,位于新加坡梅里茂岛的一家炼油厂发生火灾,3座直径为41m、高20m、总储量约为3.5万m³的储存石脑油的外浮顶储罐先后起火,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60万美元,间接损失1880万美元。密封圈火灾+全液面火灾+防火堤池火灾正常运行 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直接经济损失660万美元18 1989 芬兰鲍尔加市1989年3月22日晚,芬兰鲍尔加市炼油厂罐区管理人员在异己烷储罐浮盘上发现有异己烷泄漏,为防止事故发生,管理人员利用泡沫对浮盘进行了覆盖,并对导致异己烷泄漏的受损排水系统进行了修理,试图将泄漏出的异己烷重新泵入储罐中。尽管如此,上述操作未能成功阻止储物的泄漏。23日上午,浮盘上仍然有较多的异己烷残留,且泡沫未能将泄漏的异己烷全部覆盖。23日12时26分,由于喷洒泡沫时产生了静电火花,导致泡沫没有覆盖的一个小区域异己烷起火。全液面火灾 正常运行 静电火花引发火灾

图1 火灾模式统计分析

表2 登顶灭火事故统计

2.2 外浮顶储罐火灾事故分析

22起火灾事故案例,密封圈火灾有6起,占火灾案例总数的27.3%,从灭火方式分析,该6起事故案例在灭火扑救过程中皆采取了登顶灭火方法,且都是在燃烧油罐的火灾初起阶段开展的,灭火直接有效。

3 外浮顶储罐火灾救援方法介绍

外浮顶储罐密封圈火灾一般只发生在罐顶边缘密封处,其燃烧面积小,火势较弱,储罐被破坏情况很少,发生火灾时,一般情况下只在罐壁与泡沫堰板之间的环形面积内燃烧,最初火灾只局限在环形面积的局部,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火势不断发展蔓延,才可能导致整个环形面积内起火燃烧。针对密封圈局部火灾,通常采取的灭火方案是:集中兵力,启动固定灭火设施或者直接采用登顶灭火战术登罐灭火。若短时间内火势未能得到控制,则需要采用移动灭火战术,迅速扑灭火灾。

3.1 固定灭火

外浮顶储罐设有固定泡沫灭火系统,是扑救油类火灾的主要灭火系统,在石油石化企业应用广泛。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是由固定消防泵站、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液储存设备、泡沫产生装置和固定管道及系统组件组成的灭火系统,一旦保护对象着火,能自动或手动供给泡沫及时扑救火灾。按泡沫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中倍数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采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较多,普遍用于油库、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企业等。

3.2 移动灭火

随着时间推移,若局部密封圈火灾火势逐步扩大,则需要迅速借助移动灭火装备扑救着火油罐,并对周边邻近油罐进行冷却保护。大型油品罐区火灾的扑救多是以移动消防装备为主导的,最主要的就是消防车。消防车是装备各种消防器材、消防器具的各类消防车辆的总称,是目前消防队伍与火灾作斗争的主要工具,是最基本的移动式消防装备。主要分为灭火类消防车、专勤消防车、后援消防车、举高类消防车、机场消防车。

3.3 登顶灭火

在储罐火灾应急救援行动中,登顶灭火也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灭火方式被消防人员采用及经常演练的。登罐强攻,枪炮结合,利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覆盖物,从上风方向接近火点,严密盖住火焰,喷射干粉窒息灭火,对初起火灾效果最佳。该种灭火方法充分利用外浮顶储罐的特点,抓住火灾初起阶段燃烧面积小、温度不高、火势较弱的有利时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登罐强攻[5~7]。

登顶灭火方法对于扑灭密封圈火灾虽然非常有效,但开展救援的时机和条件却有着严格的要求:

表3 不同热辐射通量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1)登顶灭火战术方法多用于密封圈火灾,而引发密封圈火灾最常见的原因是雷击起火,因此雷雨天气下不能开展登顶灭火,以防人员遭雷击。

(2)外浮顶储罐多采用罐壁式泡沫灭火系统,其主要缺点是浮盘低液位时,由于风速紊流等作用而使大部分泡沫不能到达密封圈区域内,泡沫汇集时间长,易被吹散稀释,推荐采用登顶灭火。

(3)当密封圈火灾发生在局部时,可采用登顶灭火;随着时间推移,火势蔓延,密封圈大部或整个密封圈开始燃烧时,不推荐采用登顶灭火。

(4)登顶灭火过程中,应注意风速、风向的影响,并根据天气条件及时做出调整;登顶灭火人员要考虑热辐射的影响,同时应避免过量喷射泡沫,防止浮盘倾斜或沉没。

登顶灭火作为一种有效扑灭密封圈火灾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防止火灾发展、火势蔓延,是值得消防救援人员采用的主动式储罐火灾扑救方法。但实际救援过程中,登顶灭火虽然要考虑风向、液位、风速等条件,考虑火灾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但具体的限值是多少,影响有多大是不明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密封圈火灾,能够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人员登顶灭火的影响。

4 密封圈火灾模拟

4.1 火灾模拟研究思路

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利用1:1的三维建模和真实的数据导入,模拟密封圈火灾场景,通过对结果分析,研究液位、风速对密封圈火灾的影响,从而为消防人员灭火作战行动从理论和数据上提供参考依据。

当发生密封圈火灾时,扶梯和着火点的相对位置十分关键,当需要消防人员进行登顶灭火时,如果燃烧的火焰已经蔓延到扶梯的正下方,长时间的燃烧会对扶梯、罐壁和人员造成伤害,此时消防人员很难爬上扶梯进行登顶灭火。因此对火灾蔓延情况需要实时掌握,只有当火焰还未蔓延至扶梯前,消防人员赶到才有登顶灭火的机会。本模拟进行最不利条件下的模拟,即受雷击着火,密封圈全部遭到破坏,火焰蔓延足够长时间后可以燃烧至整个密封圈的情况。

消防人员登顶灭火所需要考虑的除了火焰蔓延速度,最主要的就是热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国外学者通过大量事故案例分析和实验数据,得出了阈值模型,根据阈值模型,结合模拟得出的热辐射强度可以确定消防员救援的安全区域。

本次模拟中原油的相关数据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数据[8]。

表4 原油基本性质(参考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

4.2 液位对密封圈火灾的影响

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浮盘高度会随着油量的多少而上下浮动,当发生密封圈火灾时可以是在任何液位,对比不同液位的密封圈火灾,通过模拟无风条件下、不同液位的密封圈火灾,研究液位高低对火灾的影响。

根据蔓延的角度来表现密封圈火灾的蔓延情况,可以看出不同液位下密封圈火灾蔓延的速度是不相同的,为进一步探寻蔓延速度规律,根据已有的数据做出不同液位下蔓延角度随时间的曲线图,如图所示。

图2 60s、120s、180s时火焰在储罐低、中、高液位的蔓延

密封圈火灾模拟是在不考虑密封挡板的敞开环境中进行的,与实际的火灾场景存在差异,计算得出的火焰蔓延至扶梯正下方的时间要低于实际蔓延时间。计算机模拟结果只能为消防员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图3 不同液位下火焰蔓延角度-时间图

低液位的储罐密封圈火灾,在距着火点1m位置处的热辐射通量平均为20.3kW/㎡;中液位下的热辐射通量平均为14.4kW/㎡;高液位下的热辐射通量平均为9.8kW/㎡。三种不同液位下的热辐射通量进行对比,液位越低,同一位置处的热辐射通量值就越高,液位与热辐射通量成反比关系。

图4 不同液位下距着火点1m处的热辐射通量图

4.3 风速对密封圈火灾的影响

当发生密封圈火灾时,外界的环境风速可能会对密封圈火灾蔓延产生一定影响。本模拟是在中液位下通过设置四种不同的环境风速,模拟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密封圈火灾,研究风速对火灾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风速对火焰蔓延速度的影响,根据已有的数据做出不同风速下蔓延角度随时间的曲线图,如图所示。

图5 60s、120s、180s时火焰在无风、3m/s、5m/s和8m/s风速下的蔓延

表5 不同液位储罐密封圈着火点扶梯夹角与火焰到达时间关系表

0m/s风速下的储罐密封圈火灾,在距着火点1m位置处的热辐射通量平均为14.4kW/㎡;3m/s风速下的热辐射通量平均为13.6kW/㎡;5m/s风速下的热辐射通量平均为14.3kW/㎡;8m/s风速下的热辐射通量平均为16.0kW/㎡。四种不同风速下的热辐射通量进行对比,随着风速逐渐增大,风速与热辐射通量成正比关系[9,10]。

表6 不同风速着火点扶梯夹角与火焰到达时间关系表

图6 不同风速下火焰蔓延角度-时间图

图7 不同风速下距着火点1m处的热辐射通量图

表7 登顶灭火作战行动可参考数据表

4.4 模拟结论

通过对上述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可能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相同条件下的不同液位:油品的火焰蔓延速度与储罐液位成正比,登顶救援时人体接受的热辐射情况与储罐液位成反比;液位越高,火焰蔓延整个密封圈所需时间越短。

(2)相同条件下的不同风速:<5m/s时,油品的火焰蔓延速度与风速成正比;>5m/s时,油品的火焰蔓延速度与风速成反比。登顶救援时人体接受的热辐射情况与风速基本成正比。风速越高,火焰蔓延整个密封圈所需时间越短。

5 结语

消防员登顶灭火,所考虑的关键因素是热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以及火灾蔓延时间。开展的密封圈火灾模拟虽未能完全参照实际,但通过模拟分析,总结归纳出的登顶灭火条件,也能为消防官兵开展灭火行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热辐射登顶密封圈
天津大学的热辐射催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热辐射的危害
登顶
轧机工作辊平衡缸端盖及密封圈的在线更换
登顶乞力马扎罗
吴燕 福建女子登顶珠峰第一人
不同水系统阻隔热辐射研究进展
低迁移量环保食品罐密封圈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加速老化试验的O形密封圈存储寿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