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2019-03-07祖丽菲亚买明海力且木斯依提祖力亚尔库尔班

江西农业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农化耕地

祖丽菲亚·买明,海力且木·斯依提,祖力亚尔·库尔班

(新疆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0 引言

耕地是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严峻,这对像我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威胁,对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了解耕地变成非农用地的动因,并且找出驱动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因素是当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措施。关于耕地非农化,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力,耕地非农化的效率,耕地非农化的利益冲突等问题。我国学者关于耕地非农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把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是很多。这些年像新疆一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呈现出农地非农化明显的趋势,因此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对象,运用2001~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促进新疆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缓解新疆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域耕地非农化现状

1.1 研究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6,该区主属大陆性气候,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疆。南北疆气候,温差较大。北疆年均气温4~8 ℃,全年降水量100~500 mm;南疆年均气温7~14 ℃,全年降水量25~100 mm。自2002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新疆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至2015年年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24.80亿元。2015年年末总人口2359.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14.50万人,城镇化率为47.23%。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4.65元,比上年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63.43元,比上年增长6.8%。全年粮食产量(含薯类)1512.28万t,下降0.6%。虽然新疆占有全国1/6的陆地面积,但是能耕种的面积并不大,耕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48%,耕地资源十分稀缺。近些年耕地的变化幅度比较大,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新疆耕地面积为4164002 hm2,到2007年减少到4107100 hm2,这7年里耕地减少了56902 hm2,相当于每年减少8129 hm2。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的相关政策,2015年耕地面积增加到4124600 hm2,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面积从2001年的0.222 hm2减少到2015年的0.175 hm2,对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来说,耕地非农化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各界高度重视。

1.2 耕地非农化动态分析

区域耕地资源的实际大小,被耕地总量所决定,区域耕地资源的供求状况由人均耕地面积所决定,想要减少耕地压力,需要增长人均耕地面积[2]。以下为新疆2001~2015的耕地非农化动态分析,即新疆近15年的耕地数量以及人均耕地变化情况。

1.2.1 耕地数量方面 从图1可以看出,新疆的耕地面积呈现出波动趋势,耕地面积从2001年的416.40万hm2减少到2005年的402.55万hm2,仅仅5年时间就减少了13.85万hm2,平均每年减少2.77万hm2。从2006年开始缓慢增长,从406.33 万hm2增加到2009年的412.46 万hm2,直到2015年一直保持这个状态,这可能与我国2006年提出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有关。

1.2.2 人均耕地面积 从图1可知,新疆人均耕地面积2001~2015年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人均耕地面积2001年的0.222 hm2减少到2015年的0.175 hm2。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0.23 hm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引起耕地压力的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和《国土资源统计年鉴》。

2 新疆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的选取与分析

2.1 研究方法

本文为研究的科学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2.1.1 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2.1.1.1 计算相关矩阵R

(1)

rij(i,j=1,2,…,p)是原始变量fi与fj的相关系数,rij=rji,计算公式为:

(2)

2.1.1.2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解特征方程|λI-R|=0通常使用雅可比法(Jacobi)求特征值,并将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λ1≥λ2≥…≥λp≥0。

分别求出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ei(i=1,2,…,p),要求‖ei‖=1,即其中eij表示向量ej的第j个分量。

(3)

2.1.1.3 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贡献率公式为:

(4)

累计贡献率公式为:

(5)

通常选取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必须达到85%~95%,所对应的第1,第2,…,第m(m≤p)个主成分。

2.1.1.4 计算主成分载荷

(6)

2.2 数据来源说明

为了获得数据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结合新疆的耕地转化情况,本文利用新疆2001~2015年的统计数据,数据均来自2001~2015年的《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

2.3 驱动因子的选取

结合新疆的耕地转化情况,根据2001~2015年的《新疆统计年鉴》和《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并查阅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为了更科学地分析驱动力因素,本文将新疆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因素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农业因素3个因素。其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因素主要包括: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化率、总人口、乡村人口,共有13个指标(表1)。

2.4 驱动因子定量分析

2.4.1 提取主成分和计算载荷矩阵 对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特征值及贡献率,进一步算出载荷矩阵(表2)。

本文是以主成分所对应特征值大于1和累积贡献率大于85%为标准,选择前1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到达91.135%,符合标准,具有代表性,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本文把载荷大于0.955以上的影响指标,作为主成分相关的指标。通过分析,发现新疆耕地非农转化的驱动因子里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城市化率、总人口、乡村人口13个指标(表3)。

回归方程为:

Y=0.081X1+0.083X2+0.084X3+0.083X4+0.084X5+0.084X6+0.084X7+0.084X8+0.082X9+0.084X10+0.081X11+0.082X12-0.041X13

表1 新疆耕地非农化相关因子选取

2.5 驱动因子分析

2.5.1 经济因素 经济的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面积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就是耕地面积的减少[3]。新疆国民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491.6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324.80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525.15%,平均每年上升35%。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1年的706.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0729.32万元,平均每年增长94.64%,增长速度相当快。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得越快,城市外延扩张也会加速,这会对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带来一定的威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模式,并且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大量的工厂和工业园区需要占用土地资源来发展,其中耕地资源就是被占用最严重的一种。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非常快,从2001年的29173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666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土地出让所获得,这亦是推动耕地非农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710元增长到2015年的8765元。随着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好,他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度,一般农村有儿子的家庭结婚后都会分家,再建一栋新房子分开居住,很多人觉得房子越大越有面子,但是农村房子大,使用效率低,闲置情况比较严重,这些宅基地也占领了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

表2 主成分分析特征值与贡献率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

2.5.2 社会因素 人口的增长也会增加土地的压力。耕地非农化的面积与人口的增长成正比。新疆总人口2001年为1876.19万人,2015年增长到2359.73万人,净增长483.54万人。城市化率从2001年的33.75%增长到2015年的47.23%。城市人口的增长会导致城市住宅用地及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增长,加大了交通压力,为了满足服务行业的需求,为了扩大道路面积需要占用耕地资源,因此,人口的增长也会对耕地非农化有比较大的影响[4]。

2.5.3 农业因素 这些年农业科技水平有了很多变化,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现代水平逐步提高。新疆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1年的8808506 kW增长到2015年的24834890 kW。随着农业机械条件的进步,粮食产量也在增长,新疆粮食产量从2001年的11940 kg/hm2增长到2015年的22519.5 kg/hm2的,几乎翻了2倍。粮食产量的增高加大了加工场地及配套设施的需求,因此,部分耕地被改成配套设施用地。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经过对新疆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社会因素都对耕地非农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经济越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越高,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越多,加剧了城市圈往外扩张,因此不得不占用优质耕地。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化率也会加大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并且客运量的增多会加大道路客运压力,因此需要建立更多的基础设施,更宽广的道路,这些也会占领不少的耕地[5]。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会增加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的增加加大了加工场地及配套设施的需求,因此也占领了一定的耕地面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被非农化的现象会日益严峻,因此,需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来控制耕地的非农化,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耕地过多的非农化。

3.2 对策建议

3.2.1 合理规划,减少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新疆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经济增长初期,单纯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会加剧建设占用耕地现象,城市往外扩张的速度会更快,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城市周边的优良耕地被建设用地所占用,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必须要改变目前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由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经济发展引致的建设用地需求,从而缓解耕地被占用状况[6]。

3.2.2 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耕地保护 必须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实行因地制宜原则、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增大土地整治及开发力度,保证土地的占补平衡。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的原则,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执行先补后占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7]。加大对耕地的保护与土地国策和国法的宣传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按党中央和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认真贯彻和执行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监管,重点保护肥沃土地。

3.2.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 新疆很多城市的旧城区大部分以低层建筑为主,土地容积率不高,利用不充分,因此,加强旧城区改造能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但旧城区的改造必须考虑用地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在相互不影响的前提下,促进商业、住宅、娱乐等不同性质用地的交替使用,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2.4 大力调整农村居民点,控制用地规模 根据居民点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经济等现实因素,准确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探索新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对那些分布散乱、效率低的居民点进行集中调整,合理规划,重新布局,形成新的现代化农村居民点[8]。这样做不仅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还能更好地对居民点进行建设规划和管理,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水平。

3.2.5 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的依赖 众多城市的财政收入依赖于土地出让,因此,需要改变地方财政结构,利用其他渠道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及税源,以此来减少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要规范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行为,推动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一个能够保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收益分配中的分成比例,让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成果。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农化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坚守农化制造业根基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