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重生?不存在的
2019-03-07林宽雨
林宽雨/文
鹰是一种以凶猛著称的飞禽。除此之外,它在人们眼里还是一种坚毅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动物。关于鹰的这个美好品质,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翱翔天际的雄鹰
一碗关于鹰的心灵鸡汤
据说鹰活到40岁的时候,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它的喙会变得又弯又长;爪子会因为老化而影响捕食;又浓又厚的羽毛增加了翅膀的重量,让它飞起来很吃力。这时候,鹰要做一个重大的抉择:等死,或者通过敲岩石、拔趾甲、薅羽毛的方式换一套“新装备”。
作为励志故事的主角,鹰当然会选择后者。
经过一系列“自虐操作”后,再坚持5个月,鹰就可以“涅槃重生”了。恢复了王者风范的它,还可以继续翱翔40年。鹰不向命运屈服,历经险阻而重获新生,这样的故事不仅我们听了会感动,估计鹰自己听了都会无比动容,然后无奈地说一句:“自虐?臣妾实在做不到呀!”
自虐?臣妾做不到呀
重生?不存在的
对鹰比较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在这碗心灵鸡汤里,有很多环节鹰是办不到的。
寿命难达标
恐怕很多鹰达不到80岁这一高龄。一般来说,鹰科鸟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只有美洲鹫等少数鹰科鸟类可以活到60岁或者70岁。所以,对很多鹰来说,还没到做选择的年龄就已经驾鹤西游了。
自虐不可能
即便活到了做选择的年纪,鹰也不会这么赤裸裸地自虐。它们也许会换毛(其实换毛在鸟类大家族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使没到做选择的年纪,它们也这么干),但绝不会敲碎自己的喙。
从外表上看,从鸟类头上伸出的喙好像跟身体没什么关系,在敲石头时不会有什么感觉。其实不然,鸟喙的角质层下面是一层脆弱敏感的组织,如果有东西穿过角质到达这里,对鸟类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另外,即便鹰能够忍受这份痛苦,它也不会这么干。因为鸟喙并不是一个独立零件,它属于头骨的一部分,真要敲掉喙的话,就等于让头骨“受重伤”。这不是重生而是自杀,鹰才不会干这么傻的事呢!
我可不想自杀
挨饿做不到
除了寿命和身体伤残的问题,要想完成一系列重生操作,食物也是一个大问题。薅了毛就追不上猎物,缺了爪子就抓不了猎物,喙受伤就吃不了猎物。每一项操作的结果都意味着鹰在准备重生的几个月里要饿肚子。如果鹰真的空着肚子坚持好几个月,那就不是重生而是“成神”了。
鸡汤虽假,道理却真
这个谣言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揭穿了,但它依旧作为一个励志故事一次次被讲起。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很多人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重点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它所蕴含的道理,即:遇到困难不屈服,敢于同命运抗争,坚持不懈,拼搏出新的精彩人生。这种精神显然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