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我们青春正好
2019-03-07
当被生活琐事缠得焦头烂额时,不是立马想办法解决,而是坐在咖啡馆里询问服务员wifi密码,然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一段抱怨的字句,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这是当下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其实大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社会上刮起了一阵怀旧风,怀念自己生命里最美的时光——校园生活。
《最好的我们》:最美的年华,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我们》是八月长安的振华系列作品之一,其以怀旧的笔触讲述了耿耿和余淮同桌三年的故事,将怀旧记忆写到了极致,是80后青春校园纪念书。
精彩书摘
我中考那年赶上非典,兵荒马乱中,作为普通初中的普通生,我很不厚道地发了国难财。英语考试取消听力,数学题难度降低,语文作文题回归到小学生命题作文,物理化学占总分的分值调低,总之,历次模拟考试从来就没进过我们班级前三的耿耿同学竟然在初升高统考中考了全校第三名。
后来我们班同学非拉着我在阿迪达斯和李宁的旗舰店门口合影,他们说这张代表着“Impossible is nothing”,一切皆有可能。然后又让我举着振华中学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在Nike门口留影,他们说这张又代表了“Just do it”的精神。
书虫笔记
即便你不是耿耿,不是余淮,也可以从他们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曾有过的心情: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青涩忐忑的爱慕,小小的骄傲和好胜心以及对家长的不满和愧疚……那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青春。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无数的经验与劝告,却每每都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固执地走自己的路。人生多缺憾、少完满,故而有那么多耿耿于怀,但那又如何?那依然是以后的自己会怀念起的时光,依然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记忆。
《此间的少年》:轻狂无畏的少年时光
《此间的少年》的作者是江南,小说以宋代嘉祐年为时间背景,地点在以北大为模板的汴京大学,登场的人物是乔峰、郭靖、令狐冲等大侠,不过在大学里,他们和当代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初进校门的时候要扫舞盲,早上要跑圈儿,有睡不完的懒觉……作者通过金庸小说人物讲述了平凡人的大学生活。
精彩书摘
黄蓉一把抓住过路的令狐冲:“同学,知道化学系报到怎么走?”
令狐冲的眼镜就在这么一拉一扯间不见了,他眼前忽然是一片充满朦胧美的世界。令狐冲习惯性地推了推自己已经不存在的眼镜,操着一口陕西和广东的混合腔发火了:“同学,不要拉拉扯扯好不好?”
伴随着这声怒吼,令狐冲很用力地挥舞着自己的胳膊,不过那胳膊也只略比擀面杖粗一点,并无什么威慑力。
黄蓉只好讪讪地把手拿了回来,此时郭靖走到了黄蓉的前面。本来令狐冲并不准备老拳相向而仅仅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准备来一场君子战争,不过郭靖这个不动脑子的家伙及时抓住了令狐冲的两条胳膊,非常诚恳地说:“同学,对不起,你没事吧?”可怜的令狐冲顿时感到两只胳膊被掰往左右,仿佛基督被吊在十字架上,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书虫笔记
《此间的少年》是一本引人入梦的书,一本让我们在不知停歇的劳顿中休息的书,一本掩卷后轻叹一声却又心满意足的书。脑中存着金庸小说先前的印象,再徜徉于这样全新的故事中,是一种双重的温习,而这双重的回忆最后归结为一点,便是我们那一段或者年轻的朋友正在经历的轻狂无畏的少年时光。我们在这里经历着自己光辉灿烂的荣耀和黯然神伤的挫折,然后从这里走开,永远走进了成年。
《穆斯林的葬礼》: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的浮沉为主线,描写了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小说女主人公韩新月为人单纯善良,外表清新淡雅,如初生之月,在大学中度过美好却也悲痛的最后时光。
精彩书摘
新月立即就发现了郑晓京的组织才干,似乎是个天然的学生领袖,未来的班长可能就是她了。
“来,韩新月,我帮你安排住的地方!”郑晓京果然以领导者自居,当她转身要动手时,却一愣,“嗯?谁把我的东西搬到下边儿来了?”
新月一惊,心想:糟了,在太岁头上动土了!便红了脸:“是我……”
郑晓京抬头看了看上铺,那里早已鹊巢鸠占,换了主人。其实刚才新月就是躺在那里,她大概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时,便用食指冲着新月说:“想不到你后来居上,抢了我的位置?”
新月不好意思了:“我……我觉得住上铺挺好玩儿的,所以……”她吞吞吐吐地解释,却又不便把自己不愿意住下铺的真正原因说出来。看来她只好打退堂鼓了,“如果你不同意换,我可以再搬下来。我刚才也不知道这是谁的……”
书虫笔记
作家霍达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着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余韵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