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不是土豆
——《火星救援》庄稼选拔赛

2019-03-07

学生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芋头山药红薯

如果像鲁滨逊一样流落荒岛,就得靠种田活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人流落火星呢?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里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靠种土豆在火星上待了一年多。不过他应该庆幸,因为如果他带的不是土豆而是别的,片名估计就要改成别的了。

土豆 偶然的救命粮

一场猛烈风暴让马克·沃特尼与火星考察队的队友们失散,没能登上救生飞船,而独自被困火星。这可是比荒岛求生还难N倍的生存挑战。幸好他的职业合适:植物学家+机械师。他从仓库里找出土豆自己种,至少饿不死。

土豆、马铃薯、洋芋、山药蛋……说的都是这种大家无比熟悉的作物,后文为了方便就用土豆称呼它吧。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它就从南美老家走向世界各地,如今已是全球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土豆之所以得到高度认可,味道在其次,主要是种植方便——耐低温,对光照和土壤要求不高,生长期只需80~90天,单产是谷物的好几倍。而且土豆切成块就能播种,稍一加工就能吃。在寒冷昏暗的火星上、寸土寸金的栖息舱里,沃特尼选择种土豆自救真是太英明了。

可是考察队原本只计划在火星上待31天,为啥要带土豆?如果你认真看过电影就知道,这些土豆并不是拿来播种的,而是NASA(美国宇航局)特意准备的感恩节食材,想让大家吃点原生态的食品。也就是说,沃特尼能在火星种土豆,完全是运气而已。

那么,如果他找到的是其他作物,他还能生存吗?

谷物军 小麦、水稻、玉米

小麦、水稻和玉米,是当今全球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个个超过土豆。其中小麦的耕种面积位居榜首,用小麦粉制成的面包在许多国家几乎是“食物”的同义词。如果将来人类在火星上定居,应该会在那里种小麦,但沃特尼一个人能做到吗?

小麦可分为冬小麦、春小麦两种,其中春小麦生长期短,从播种到收获需要80~100天,需水量也不多。不过,春小麦的亩产量很难超过500千克,比起亩产轻松破吨、条件好时可过5吨的土豆那就差远了。再说小麦播种之后,出苗、分蘖、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各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不是地道的农民还真玩不转。

再说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这对撒个尿都要循环后当水喝的沃特尼来说太奢侈了,所以直接出局。

那么玉米呢,这可是电影《星际穿越》里不惧枯萎病的作物啊,也是出了名的耐旱耐寒作物。播下一颗玉米种子,能长出好多个玉米棒子,亩产可接近1吨。但玉米高产的基础是充足的光照、发达的根系,宇航员栖息舱里的灯光还是弱了点,土层也太薄,所以玉米根本长不好。

地下党 红薯、山药、芋头

看来沃特尼是没法在火星上烤面包、蒸米饭了,那如果换成红薯、山药、芋头等根茎类作物,是不是能代替土豆呢?

根茎类作物又称“薯类”,但这只是农业界的叫法,在植物学上它们之间八竿子打不着。土豆是茄科植物,红薯属旋花科,山药属薯蓣科,芋头则属天南星科。只因为它们的地下块茎或块根都可以吃,才被归在了一起。

先说红薯。红薯的生长期、产量和耗水量都跟土豆接近,味道更香甜。可是红薯的淀粉、蛋白质含量都比土豆低,吃少了营养不够,吃多了有副作用:一是红薯的含糖量高,会在胃里产生大量胃酸,让人感觉 “烧心”;二是因为红薯含有氧化酶,容易引起胃肠胀气、打嗝放屁……因此,在地球上除了一些贫困地区,人们很少拿红薯当主粮,美国人除了感恩节也不怎么吃红薯。幸亏NASA当初没把红薯当感恩节食材,不然沃特尼非得吃到崩溃不可。

山药、芋头就更别提了,它们的产量虽然不比土豆、红薯差,可它们对温度、土壤、水分的要求都挺高,比如山药生长需要1~12米厚的土壤这一点就办不到。

那么火星上种地,除了作物本身的特殊要求外,还要面临哪些挑战呢?

火星种地面临的挑战

1.缺阳光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5倍,因此,火星地表平均每天接受的阳光照射量只有地球的43%。而且火星上经常刮起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万物生长靠太阳,照不到阳光,搞农业就只是一种想象了。

2.低温别看火星表面红得跟火焰山似的,因为离太阳远加上大气稀薄,散热特别快,比地球的南极还冷得多:火星地表平均温度-60℃,两极地区的最低温度达-125℃。除非有全封闭的保温舱保护,否则地球植物过去立马就死了。

3.缺水严格来说,火星并不是完全干旱的星球,两极的冰冠中有大量结冰的水。科学家还在2015年证实了火星上有液态水。但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还是荒漠,给庄稼浇的水只能靠人工合成。

4.缺氮在火星上,沃特尼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就是他自己拉的便便,因为里面所含的氮正是火星奇缺的植物肥料。火星土壤不仅干燥缺水,含有多种有毒盐类,而且含氮量很低,而氮正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所以将来人类要想发展火星农业,还得想办法制造出氮。

猜你喜欢

芋头山药红薯
可以饱食的人参 晋臻长山药
山药买粗的还是细的
山药的养生吃法
我挖到了大红薯
山药记
蒸红薯,学一招
第一次种芋头
这里也有乐趣
“猴王”崔龙海以芋头为养生法宝
烫手的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