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9-03-06张嘉健
张嘉健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7月前往我院行健康体检的70例体检者分为未实施采血护理的对照组及实施采血护理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抽血晕针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总结抽血晕针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抽血晕针发生率8.57%,较同期对照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11例抽血晕针者原因包括生理因素5例、心理因素4例、个体因素2例。结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体因素为导致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的重要诱因,予以针对性的采血护理有助于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率。
【关键词】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235-01
健康体检是一种以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检查,以便于了解受检者自身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和健康隐患[1]。随着我国疾病谱发生根本性改变,积极进行健康体检成为预防及及早治疗的重要手段。采血化验是健康体检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抽血过程中受检者容易因多种因素而出现晕针情形,并且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渐提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已经习以为常,由此也使得抽血晕针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2],總结抽血晕针原因并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议题之一。为分析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7月前往我院行健康体检的70例体检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岁~80岁,平均年龄(55.64±1.26)岁;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7例、本科11例、高中及以下17例;职业类型:上班族25例、事业单位8例、无业2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55.69±1.21)岁;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5例、本科12例、高中及以下18例;职业类型:上班族23例、事业单位9例、无业3例。纳入标准:(1)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此次研究者;(2)年龄18岁以上80岁以下(含)者。排除标准:(1)已经确诊患有疾病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实施分组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抽血过程中未实施采血护理,观察组实施采血护理,具体如下:(1)做好心理护理。由于体检者对于抽血的认知不尽相同,尤其是在血液抽离体内后的心理应对更是千差万别。故护士首先需要耐心讲解抽血化验的重要意义,指导穿刺抽血整个过程中体检者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以提高其思想认知水平,主动配合穿刺抽血。对于情绪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明显者利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宽慰,采用诱导性语言引导体检者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如实讲述,以为其提供一个发泄的途径。抽血时以和蔼的态度、轻柔的动作面对体检者,借助沟通聊天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心理应激带来的不良影响。(2)做好生理护理。在抽血前叮嘱体检者取端坐位,椅子与桌面保持适宜的距离以促使体检者机体处于舒适状态。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流通,叮嘱受检者按顺序进入采血室采血,避免一拥而入。在采集过程中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并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内容执行。与此同时主动询问体检者主诉,疼痛时予以耐心解释,运用自身护理经验及时分散其注意力,降低机体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拔针时动作轻柔并且沿着进针方向逆向拔针,抽血完毕后叮嘱体检者将胳膊平直放置,棉签平行按压。
1.3观察指标
将抽血晕针发生率、晕针原因占比选为观察指标,晕针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个体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抽血晕针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抽血晕针发生率8.57%(3/35),较同期对照组22.86%(8/3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8,P<0.05)
2.2抽血晕针原因
对两组共计11例抽血晕针体检者原因进行总结,包括生理因素5例、心理因素4例、个体因素2例。
3讨论
晕针并非临床罕见情形,绝大多数发生于健康体检中,并且近些年来随着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人群数量的增加,抽血晕针发生率随之提高。一般情况下晕针以头晕、视力模糊、面色苍白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甚者将会出现意识丧失、血压急剧下降情形,不仅影响健康体检的顺利进行,还会进一步加剧当前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3]。故此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以降低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发生率成为当务之急。
本次研究证实,实施采血护理的观察组抽血晕针发生率仅为8.57%,较同期未实施采血护理的对照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知,良好的采血护理大幅降低了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发生率。进一步研究指出,引发抽血晕针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5例、心理因素4例、个体因素2例3种。具体内容如下:(1)生理因素。穿刺属于有创操作,即便是再轻柔的动作依然会给体检者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而受检者年龄跨度大、身体条件不一,对于疼痛刺激的耐受程度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4]。疼痛刺激耐受性差的体检者势必会导致反射性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引发晕针。此外,端坐时体检者的下肢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机体内的血液在重力作用下大量蓄积在下肢,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体循环压力下降,同样会诱发晕针。(2)心理因素。当体检者情绪过于激动、紧张时血管收缩力大幅增加,给穿刺操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血液抽离血管时体检者在此种视觉刺激下又会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使得迷走神经被过度刺激,高度兴奋之下导致脑组织血氧供给量大幅降低,继而诱发晕针。(3)个体因素。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熬夜加班已经成为上班族习以为常的情形,造成了自身状态相对较差,在抽血过程中对视觉刺激、痛觉刺激的耐受能力随之下降。此外,体检者处于嘈杂、空气流通性差、拥挤的环境中亦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大幅提高抽血晕针发生率[5]。
针对上述诱发抽血晕针的原因,本次研究实施的采血护理从生理、心理两方面予以护理干预。首先在整个抽血过程中围绕体检者心理展开有效的疏导和干预,将抽血化验的重要意义明确告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消除对抽血的恐惧感。对于情绪不稳者提供宣泄的渠道以使其维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其次,从生理因素着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抽血环境,消除环境因素带来的不良刺激。同时确保机体处于舒适状态,运用娴熟的采血经验完成穿刺、抽血、止血工作,确保体检者的身心始终处于舒适状态。
综上所述,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体因素为导致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的重要诱因,予以针对性的采血护理有助于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袁道海.健康体检者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11+22.
[2]魏蕾.健康体检抽血晕针者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3):177+188.
[3]刘锦,陈如燕,吴英,等.体检者静脉采血中晕针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3):161-162.
[4]金晶,林龙芳.198例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5(12):15-16.
[5]梁渊,万英秀,黄小虎.个性化语言交流及服务对降低孕产妇抽血晕针的效果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92-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