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06秦会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思维能力

秦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74-01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的优势,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知识点学生虽然能记住,但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运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和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同时乘或除以”这一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的显示了出来,学生也很好地理解了“相同的数,零除外”这一知识难点。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人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激活思维的关键。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算理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难理解的。教师怎样把这些不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吸收理解呢?除了自己的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學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学生通过自学研讨,发现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包含这两个数的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如: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2×3=6。学生虽然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了,但许多同学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此时我追问:为什么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质因数?被我这样一问,学生思维出现了堵塞,不知所措。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眼睛都看着我。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12和18分解的质因数:12=2×2×3;18=2×3×3。然后闪动12和18的公有质因数2、3。“去掉一个公有质因数2或3,是不是能得到最大公约数?”这个问题使学生顿时思维畅通:剩下的2或3虽然是12和18的公约数,但它不是最大的公约数。此时,学生顿悟到少一个公有质因数不行,多一个独有质因数也不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的抽象算理知识,不仅发现了新见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展示学生思维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轻松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等等。通过这样动态的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产生“催化”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在学生获得正确、清晰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架起了桥梁。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的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拼摆活动,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在拼摆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结果竟然有了30多种拼法,有的像机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车、有的像路标……运用信息技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来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不仅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融为了一体。

猜你喜欢

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k-重完全数的特性
培养思维能力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质数与密码
n个自然数的积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的关系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