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参与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药学分析
2019-03-06李剑江
李剑江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分析,并且结合实例,运用相关的中医药理论辩证进行治疗管理。通过对于某院的200例外感高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医学分析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试验组运用当下比较科学的中药师参与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药学服务为主,进行渗透性治疗,而另一组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案。通过治疗护理观察后得知,在两天后的调查分析中,试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通过相关的调查和治疗记录可以发现,中药师参与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药学服务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好转。
【关键词】中药师;外感高热;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精准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139-01
引言:
外感高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流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随着全球气温、环境的日益恶化,抗生素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又无特效药治疗,这些客观因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外感高热(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其发病特点是较快、较急、变化较多,且与季节时令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感高热是由外感六淫邪毒,正不胜邪而发病。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对细菌、病毒性疾病有其独特疗效。中医临床治疗不仅要辩证准确,还要给药合理,用药遵从医嘱。中药师走出药房参与临床治疗,就是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指导患者遵从医嘱服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服务模式,为了探讨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作者收集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200例外感高热患者在中药师参与下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外感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程一到三天,血常规示血白细胞计数(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精神尚可。经临床中医师详细诊查,确定研究对象无重大心肺疾病体征。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详细告知病情及治疗措施,遵从患者同意,服用中药2d后复诊,复查血常规。嘱患者记录体温变化情况,在服药期间如有异常情况随时与医生联系。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3~60岁,平均(33.5±4.6)岁;入组时体温39.1~41.2℃,平均(39.65±1.0)℃;对照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5~55岁,平均(35.6±3.9)岁;入组时体温38.7~40.9℃,平均(39.1±1.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学指导
(1)对照组常规辩证治疗措施;
(2)试验组患者在辨证施治前提下,每天由中药师进行电话指导,确保用药时机、剂量的准确性。中药师定时随访,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讲解饮食宜忌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遵从医嘱的作用及意义,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尽可能地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提高用药安全”。
1.2.2评估标准
(1)根据症状及体征评估临床疗效: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中医症状积分评估:包括寒热、饮食、咳嗽、咳痰、出汗、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口咽干燥、渴与不渴、大小便等10项,每项采用0~3分评估计分,总分记0~30分,计分总值越大则表示症状越严重。
(3)体温、血WB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评估。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服药2d后情况比较试验组退热时间、血
WBC、血中性粒細胞计数恢复正常例数(均为4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为了顺利进行该研究,确保患者的健康不受侵害,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临床医生精心配合,中药师义务参与。在该研究中,中药师积极参与医生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为医生提供用药建议;中药师的药学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变传统的服用方法,由传统日服2~3次改为4次,每次间隔至少4h,选择服药时机,直至体温降至正常为止,从而增强了疗效。
该研究在实施治疗干预前,两组治疗前年龄、体温、血WBC和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服用中药2d后,试验组显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确立了临床中药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即如何运用中医药理论,使中药密切结合临床,在人体内发挥最大、最合理地疾病防治效能,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要求中药师应掌握一定程度的临床知识,方能提出可行性建议,获得临床医生的信任。中医师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目前专业分化趋细,对中药学知识所知有限。作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指导的应用效果肯定,中药师参与中药临床药学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中医师精准用药而实现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秀平.临床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师的作用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6):90.92.
[2]胡亚军.建立及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9):4595.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