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2019-03-06陈琼蓉
陈琼蓉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做好相互串联。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分析思维导图运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99-02
引言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不重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琐碎、零散,影响学习效果。教师重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使得整个教学系统科学,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因此有必要做好思维导图研究和运用工作。
1.小学语文课程与思维导图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起到辅助作用。相比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语文知识图文并茂、简洁灵活,符合小学生审美需求与兴趣爱好。思维导图作为发展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开发学生的右脑,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传统教学方法以知识立意为主,重视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直接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导图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学习状态,通过树状、球状、花瓣状等多种思维图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与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
2.1 明确学习任务。
小学生受其知识限制与年龄特点影响,学习能力薄弱,因此学习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但如果教师过于主导学习过程,又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如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标注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确定第一个学习任务为熟悉生字词,并对文章全面阅读;第二个任务是分析文章内容或结构,初步体会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第三个任务则是理解文章中的“奇”。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步骤对文章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2.2 体会文本价值。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进入到文章创设的情境,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有所感悟并受到启发。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潜在价值。
如,讲解《丑小鸭》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童话故事,在向学生介绍丑小鸭经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这个经历中获得启发,明白人生哲理。教师根据童话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全面通读童话故事,并了解故事情境,明白丑小鸭经历什么,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方式记录故事情节。接着,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可以从思维角度逐步分析故事内容,更加直观地理解内容并明白其中蕴含的深意。最后学生们明白是金子就会发光的道路,也明白内在美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3 课前预习与自学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预习和自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标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确预习的对象,在了解预习内容和教学进度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习计划,主要包括预习的时间、预习的内容等,找出预习的核心内容,整理出知识点的主次性,将其中关键性的词语和知识点标记出来,再根据自己的预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将其中存在问题的知识点标注出来。
例如,对已明白掌握的内容可以用绿色标注;而存在疑惑的内容用黄色进行标记;对于完全不明白的知识点则选用红色进行重点标注等。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和了解,在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学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听讲,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比,将自己预习过程中理解错误的地方及时标记并纠正过来,对存在疑问的地方认真听讲,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当堂掌握和吸收。
2.4 设计问题引导自主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设计问题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课文时,教师设计相关思维导图后,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需要过多地讲述知识,可通过设计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培养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带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小木偶只有笑这一种表情,这种单一的表情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思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明白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2.5 其他方面的应用分析。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运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字、图形以及逻辑性较强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思维的能力,形成更加清晰的逻辑关系结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阅读、写作等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逻辑关系的清晰化和条理化。例如教师训练学生写作,以写景为例,教师可以针对“春天”的景色,以“春天”为关键词,联想到与春天有关的词语,如春雨、春风、春花、春草、春色等,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关于春天的词语,由内到外、由低到高构建一幅有关春天的思维导图,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自然就有了写作的思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再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孩子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家乡,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画出简单的一级分支图并逐步深入到二级分支图,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后期的思维导图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成的。因此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那加强文章片段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文章的片段,并将其中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将其转变为自己写作的素材,鼓励学生把这些素材与自己身边的事与物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例如在“春雨”这个写作题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下雨的时候出去感受一下,使學生对春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的构思大概地写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组成属于自己的优美素材。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思维导图,制定合适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案,掌握科学运筹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宁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30):55-56.
[2] 李锦春.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8(29):89-90.
[3] 李伟群.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