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溪河流水生态环境研学活动设计
2019-03-06李九彬向颢巫芯宇
李九彬 向颢 巫芯宇
摘 要:打赢碧水保卫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探究河流水生态是治理河流的前提。文中方案结合国家推行河长制的背景,围绕城区河流马鞍溪的水系、水文、水与生物、水与人类活动,面向中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科普探究活动,包含活动准备、理论学习、自主实践、展评交流和反思提升五个阶段。旨在传播有关河流的科学知识,普及河流水质监测和分析的技术,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水生态;研学设计;马鞍溪;雏鹰计划
一、研学活动的背景
马鞍溪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发源于缙云山脉东南麓,全长8.13km, 相对高差约770m,流域面积14.47km2(图1),流经城区,从西南大学附中旁注入嘉陵江[1]。流域内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游城南新区,河谷两岸有农田分布,住宅小区较多,水质情况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影响较大[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维护河流的良好水生态迫在眉睫。学校的环境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在蓝恒福、张万琼等人的推动下成果丰硕,曾获第六届保护母亲河组织奖和“童眼观生态”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全国十佳成果奖。基于此,笔者在2016年组建了爱水社。围绕马鞍溪开展了专题研学活动[4~5],旨在保护水生态,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本次开展河流水生态环境研学活动的参与学生主要来自爱水社学生,初高中皆有,总人数30人,其中高中“雏鹰计划”学员10人。
二、研学活动目标和设计思路
1.活动目标与重难点
目标:通过实地考察,探究马鞍溪的水系、水文、水生特征,并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制定考察方案,用科学仪器进行监测,获取、记录、分析相关数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并付诸行动。
重点:以小河长的身份,以徒步考察的形式,以科研的态度,完成探究任务,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科学分析考察结果,向政府河长办等部门提出可行性强的保护建议,倡议公众保护水生态。
难点:考察时间长、学术要求较高,确保考察过程和研究结果的科学严谨性难度较大;水质等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素复杂,不易区分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管理部门间协作难度大。
2.设计思路(图2)
三、研学活动内容与活动实施
1.活动内容设计
研学考察内容分为4部分,包括水系特征(河源、河口、流程、流向、支流、落差、河道等)、水文特征(水质、流量、水位、含沙量、流速、水温等)、水与生物(水中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水边微生物、水边植物、水边动物等)、水与人类(餐饮废水、边坡农业、生活污水等)。
2.活动实施过程(表1)
四、研学活动预案与評价
1.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表2)
2.活动效果评价及思考
效果评价:本考察活动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双重评价(表3)。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情况、考察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结果性评价将由课题研究报告决定,学生开设讲座、比赛获奖、论文发表可获得加分。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根据由教师完成的野外指导情况、开展的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参赛获奖等进行。
经验与思考:环境教育研学活动要想扎实开展,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活动和课程,离不开教师的倾心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几点值得注意:①与高校科研院所相结合。高校拥有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中学和高校联合开展环境教育,有利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为学生打开一扇未来专业选择的窗;②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参与环境教育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一起形成科研小课题,利于持久有效地开展相关活动;③与赛事展评活动相结合。搭建平台,让学生和老师的成果与他人交流,不断借鉴先进经验,改善不足,深化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北碚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碚自然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 干晓瑜,刘沛.马鞍溪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J].南方农业,2012,6(03):41-45.
[3] 干晓瑜.城市溪谷型湿地景观恢复与重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 李常明,张万琼,黄仕友等编著.高中研究性学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5] (美)达西·哈德兰著,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译.STEM项目学生研究手册[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400700);2.西南大学图书馆(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