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2019-03-06黄祥本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期
关键词:贾府赏析思路

黄祥本

品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要想深入理解文章,就要通过认真品读,仔细玩味。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并思考,揣摩赏析,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在悟中赏,细细领会作者的深意,领悟作品的精髓,赏析文章的神韵与灵魂。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蓬勃的朝气、丰富的感情去品读文章,帮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把文章读懂、读深、读透、读活;引导学生细读深思、熟读精思、品读赏析、感知感悟,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发学生无限的思索、琢磨与玩味,从中感受语言之美。

一、品味字词,理解词义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需要教师用心将其教透教活。在紧扣音形义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抓准关键点,讲准用法,讲活用法。教授字词时要紧扣上下文,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揣摩推敲,弄清用法意义,再加以拓展,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在教读、品析字词时,应先外延,后内涵,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讲意义点方法”,要“先用法,后含义”。

如“蹒跚”一词,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先猜一猜词义和用法,再根据形声字特点,点拨其义与脚(腿)和走路有关,点明其用于形容腿脚不灵便时的行走。教师也可进行动作示范,以达到“结合动作讲要领”的效果,再概括总结,由浅入深地给出一个明确的内涵意义;然后再把相近的字词进行对比理解,区别其微殊,如“踌躇”等。这样可使学生理解急躁的“躁”为何是足字旁,“徘徊”为何是双人旁,做到活学活用。又如高尔基在《海燕》中提到,海鸥是“掩藏在大海深处”,企鹅是“躲藏在悬崖底下”。同样是藏,企鹅的“躲藏”就容易发现,容易识别,容易找到;而海鸥“掩藏”在大海深处,就难以发现。可見“掩藏”比“躲藏”更隐蔽,更难识别。

在字词教学上,教师要下大功夫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增加积累。只有讲得透,学得活,才能记得牢,用得准。

二、品析思路,疏理层次

叶圣陶说:好的文章是有路的,一步一步顺着它的路线走下去。的确,好文章的思路非常明晰,而且大部分是有预叙的。只要读得多,品得细,抓得准,文章思路便会豁然开朗。如《桃花源记》,只要抓住“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中的“外”字,一下子就会明白“外—内—外”的结构层次。如在教读鲁迅的《故乡》时,提问学生“一想起故乡,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学生往往会想到“过去—现在—过去”,由此围绕故乡,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在故乡—离故乡—回故乡”的结构思路。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只要抓住这个“课”,学生自然会产生“上课前—上课时—上课后”的清晰思路。

教师是设计师,要设计出恰当的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思考;要腾出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品味,理清思路,领会文章的层次结构、文法、章法。

三、品读重点,探析内涵

语文教学是创造学,也是个性学,教学过程也是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创造的过程。教师应站在一定的高度品读赏析,对内容进行高度提炼、加工、概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科学合理地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读多品,思考赏析,把文章读厚,把教材教薄。要多下功夫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力求通过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概括文章要旨,帮助学生迈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如冰心的《小桔灯》,可以抓住一个“小”字,来理解和品读文章。如文中有小姑娘、小凳子、小屋、小炭炉、小沙锅、小矮桌、小刀、小橘碗、小筐、小竹棍、小手等,还有“一段短短的蜡头”“仄仄的楼梯”,这一系列之“小”,却反衬出小姑娘是一个成熟、勇敢、镇定、自信的“小大人”。《小桔灯》中有一系列的“小”,就连屋子也很小很黑,每一点都透出破败冷清,但是小桔灯却照亮了明天。而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所见到的则是一系列的“大”:大石狮子、大门、大厅、大院落、大正房、大甬路、大匾、大字等,就连一系列摆设和小姐奴婢的穿着,每一处都透出华美、壮丽、精致、讲究,珠光宝气扑面而来。在《五柳先生传》中,则一连用了九个“不”:“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九个“不”,不仅突出了作者的性格、志趣和爱好,更突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

四、品赏细节,挖掘深度

品读细节,就要入情入境,抓关键词、找中心句、品重点段、赏特写镜头,品词析句,体悟真情实感,加深理解,获得启迪,享受乐趣。

如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作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细节刻画,通过一“看”、一“念”、一“拍”、一“笑”、一“道”、一“跌”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一个迂腐无能、几十年来神魂颠倒的追求功名富贵的书生形象跃然纸上,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在那里面“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有时连王熙凤也不敢言笑,“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但宝玉来时,“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这种情况下能让一个丫鬟这样“放诞无礼”“笑道”,甚至直呼宝玉大名,说明这个丫鬟在贾府的地位极其特殊,跟贾宝玉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

在描写贾府贾政之屋时,“半旧”这个词出现了几次,如“半旧的青缎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半旧的弹墨椅袱”,“半旧”比起“壮、大、金、玉、珠、宝”等词显得不起眼,不值得重视。可如果说“壮、大、金、玉、珠、宝”等词是从外在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奢侈、豪华,“半旧”则是从内在表现贾府更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如若这些摆设全都是新的,那就无异于暴发户了。

语文应常读常新,常教常新,读出新意,教出新韵。“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品读品味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贾府赏析思路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我的思路我做主
步辇图赏析
谨小慎微林黛玉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