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研究
2019-03-06周恩浩李玉玲
周恩浩 李玉玲
摘 要:近年来,高校对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多媒体教室越来越重视,旨在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然而,受限于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信息化水平,高校多媒体教室的信息化管理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高校实际,通过三维模型建构法,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适用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多媒体教室的信息化管理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新模式;高校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1-0077-03
一、引言
当前,高校对多媒体教室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多媒体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三是多媒体教室使用者的教育技术培训。在这三个方面,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过去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高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上仍然存在两点不足:一方面,同一所高校对同一种设备的使用品牌因采购时间的不同而不一致,导致多媒体设备的统一化管理困难;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多媒体教室和设备的管理多数是基于经验的传统管理模式,没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规范。
2.设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众多高校对多媒体教室和设备的管理模式因管理权责的归属而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管理权归教务处,维护权归教育技术中心(原电教部门);二是管理和维护权都归属于教育技术中心(原电教部门);三是管理和维护外包给物业公司。如何合理管理技术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员工工作情况的了解和管理,是值得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多媒体教室使用者的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问题
随着设备的日益先进化、多样化、功能齐全化,高校需要努力提升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水平,减少教师使用误操作对设备带来的损害,进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小故障率,降低技术维护人员的管理难度,然而如何对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者进行培训,如何标准化、制度化相关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规则,依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即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物联网管理。由于过去多媒体设备频繁地更新换代,带来了多媒体设备多样化、隔代化问题,不仅让使用者对新设备产生陌生感和不适应,更是给设备维护人员增添了许多麻烦,许多学者提出要,实现“物与物”对接,智能控制多媒体课室,完善自动控制机制[1],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终端,实现“人—多媒体—控制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2]
对于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学者季益龙、金炳尧[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教师的预期期望差距越大,教师提出投诉的可能性越大。学者孙晓罡、赵祥宇[4]认为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四大素质能力,包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突发故障解决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能根据工作经验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出合理的配置方案。因此,高校应重视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质量。
对于多媒体教室使用者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对使用者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构建“管理者—使用者”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熟悉,容易产生误操作,导致多媒体设备的故障,影响正常教学,从而给多媒体管理人员带来诸多维修难题。有学者提出,把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教程作为教师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编写相关培训教材,对全校教师开展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5]
三、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提出
总结前人提出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对策,可以发现,对于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管理,即:管理人员、多媒体设备、使用教师,其中管理人员包括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维护人员。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6],教室建设应设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全局,以系统化设计为理念,通过简化使用程序,科学合理管理,为师生提供智能化多媒体教室。
本研究旨在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基于实际,构建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的三维模式,在该模式中,管理人员、设备、使用者三者是相互作用的,必须平衡三者之间关系,让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畅通无阻,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成效。因此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使用者管理。
第一,在人员管理模块,考虑到在实际工作安排中要以合理公平为原则,尽量为多做贡献的人员增加实际收益,因此在工单管理和加班管理两大模块要进行信息化、数据化统计。同时,针对跨校区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移动通讯手段,选择相关人员的电话号码进行电话派单,维修人员通过实时维修、登记,反馈维修情况,将检修情况通过报修人员留下的联系方式反馈回去,使双向沟通顺畅。
第二,在设备管理模块,考虑要及時对在用设备进行统计,对于备用设备则要做好目录管理和出入库管理。对于设备的管理要片区化,同一片区的设备要统一供应商和统一品牌型号,便于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同时大型配件较多的设备,如投影机、电脑等,通过长期的数据统计,分析设备的整体使用状况和使用寿命,并具体排查设备相关配件的使用时长和使用效果,及时更换配件,确保设备的日常使用,也节省了盲目大批量更新设备的浪费。
第三,对于使用者的管理,一方面通过定期培训,让使用者对于设备的使用能够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要为使用者提供实际有效的沟通渠道,便于使用者在突发紧急状况下能快速找到故障解决途径,如拨打紧急电话,或者在非紧急状况下能够及时通过手机扫码进行故障登记,方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设备故障情况,安排维护人员在使用者下次使用前完成设备检修,并将维修情况反馈给报修人员。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系統构建
通过实际调查和自己在本校管理多媒体教室的工作经验,了解到学校目前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1)设备的出入库和统计还是用简单的Word文档或者Excel表格来处理,导致设备信息不能共享,库存设备的更新只有仓库管理员知道,课室的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库存的设备信息。
(2)报障方式单一,当老师发现设备故障时只能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通知管理人员,有时候管理人员外出处理故障时,就无人接听报障电话,影响了老师的正常报障。
(3)无法实时查看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比如投影机灯泡的使用寿命和各种损耗配件的使用情况等,不利于学校每学期设备和配件的采购。
通过以上对多媒体课室管理现状和不足的分析和前文所构建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确定该系统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人员管理。对维修和管理人员的时时跟踪,确保故障维修到个人,设备管理到个人,实时了解人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表现。第二,设备管理。为多媒体教室管理员提供一个信息化的设备和库存管理平台,提高设备和配件管理的水平。第三,故障报修管理。面向全校所有使用多媒体的教师,由原来单一的电话报障,增加二维码报修功能,更便捷地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本研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提出“互联网+”高校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该系统主要包括3大模块: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使用者管理。
在人员管理模块,通过设置权限,区分维修人员、仓管人员、管理人员,便于功能和权限的划分。
在设备管理模块,包含了设备信息管理和设备库存管理,一方面实时同步记录和更新,掌握设备信息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可视化呈现设备库存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也能及时了解设备的库存状态,以便做好设备的更换和管理。
在故障报修模块,结合移动性,加入了当前热门的二维码元素,通过把二维码报修入口贴在每个讲台上,便于老师通过手机扫码报修,同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反馈信息,为老师提供一种智能化的报修途径。
五、结束语
针对目前多媒体设备和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模式,旨在协调各方人力、物力,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并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系统,目前我校通过该系统,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当前多媒体设备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红.高校多媒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13-15.
[2]张继高,李献广.信息化时代下多媒体管理发展方向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9):76-79.
[3]季益龙,金炳尧.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18-22.
[4]孙晓罡,赵祥宇.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5-28.
[5]周芬芳,张志强.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州大学学报,2008(1):41-46.
[6]蒋达央.高校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96-99.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