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发展方向
2019-03-06曾德华
曾德华
摘 要:在国务院积极组织推进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与数据共享的大背景下,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成为教育行业信息技术部门需要进一步积极推进的新课题。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参考的模式与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各类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现状,然后解读了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做法,以及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启示,最后对“互联网+教育服务”大平台的建设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2.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1-0001-04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下,通过长期建设和逐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各项标志工程和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和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对引领我国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的“三大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取得重大突破;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路子上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大平台的雏形。
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通过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借鉴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实现数字资源、教育数据、技术设施的有效衔接和共享,全面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近几年来,国务院积极组织推进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与数据共享。在这个大背景下,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成为教育行业信息技术部门需要进一步积极推进的新课题,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参考的模式与技术。本文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介绍各类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现状;二是解读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做法,以及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启示;三是对“互联网+教育服务”大平台的建设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现状
1.国家教育信息化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我国提出了建设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其中“两平台”就是“国家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国家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资源,包括各类信息化活动形成的相关资源;各类国家提供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各科各类资源;还有一些学习社区等资源。
在“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统筹新建了18个业务系统,包括一些基础性的重要系统和数据库,如教育机构编码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做了全国统一的编码。还有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学生资助和校舍管理等系统,加上前期建设的高校学籍管理与服务系统、招生考试系统、学历学位认证系统等,初步形成了教育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系列平台,但它们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
在国家平台建设过程中,配套建设了一批覆盖全国教育部门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比如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电子身份认证平台(CA)、教育政务用户管理平台、部省数据交换平台。其中部省数据交换平台除了将省教育部门数据上传到教育部之外,还可以将国家形成的一些数据,再反馈到各个省,为地方教育部门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如全国教育机构编码数据、中小学学籍转学数据、异地学生就学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精准扶贫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2.省市教育信息化平台
省市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总体来看分为两类:一种是区域教育部门政府门户网站;一种是部分省市信息技术部门建立的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网站)。其中各类平台包括在省级教育部门部署的国家管理信息化平台(部分省市开发对应平台与国家平台对接),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学生资助、校舍管理等系统、高考招生等省级平台;省级部门建设的管理平台,如高中课程改革平台;另外一类是省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对国家资源平台、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省高等教育资源平台、省职业教育平台进行链接。
3.高等学校信息平台
高等学校在一体化平台建设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好。首先,大多数高校统一门户做得都比较规范;第二,建成了相对集中的信息系统,以学校网络信息中心为主体,信息系统建设比教育部和省里都要相对集中;第三,很多高校都可以提供网上办事与服务,有的学校达到200多项事项可以在网上办理;另外,高校在数据治理推进(共享和标准化)方面做得也很好。
4.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信息化平台
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平台建设现在情况不容乐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的要求,区县部委局网站取消,过去的市区教育局网站变成了区县政府门户网站的一个栏目。区县教育门户基本没有了,只有“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这使教育信息化在管理、教学等相关业务的集中展示上比较困难。少量教育技术部门、教育学院建设了教育门户,部分中小学有自己的网站。为中小学全面提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5.第三方教育信息化平台
第三方教育信息平台大概有三类。第一类是综合学习或者服务平台,如清华大学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国家开放大学提供的大型学习平台等,是综合性的课程平台。第二类是科目学习平台,包括在线英语学习、数学学习考试(刷题)等平台。第三类是一些专业平台,包括教学资源服务、作文批改(中文/英文)、网络视频云服务、就业服务/职业能力测试等。目前一些网站已经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很多专业的功能,应用前景非常好。
6.教育信息化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育信息化平台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平台和网站不成体系。从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能查找到每一个省市和直属高校的网站,但是地方的网站级联不完整,总体上无法延续查询到省市、地市区县、中小学的门户网站。二是平台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教育业务信息化建设碎片化、项目化造成各种平台和系统比较散乱。三是教育部门总体上对信息化统筹职责定位不清晰,从平台上看,各自为政现象非常明显。四是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没有跟上,政府、学校、社会平台互联互通比较困难。
二、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做法
1.统筹设计与强力政策
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基本是围绕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国家推行的“放管服”改革。最后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集中到和落实到“互联网+政务服务”上。
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的政策支持力度是空前的,重要文件还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外网)部门接入指南(试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等。
在政策的指引下,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作为主要组织机构,相关部门做了三件基础性工作:一是在政策层面上,推进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包括政府门户网站与域名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网站和信息系统过多,数据不一致)、信息系统整合(减少信息系统数量,降低成本)。二是按照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需要,建设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国家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基础层面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三是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标准化的公共网络服务,强力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
2.全面统一的技术要求
以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主要抓手,相关部门提出了全面统一的技術要求。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六个统一”:一是统一门户,统一到中央政府网站(www.gov.cn)及延伸到地方政府网站。县市级网站全部集中集成集群。二是统一网络支撑,以互联网和政务外网为主要支撑,满足安全数据交换的畅通。三是统一身份认证,每个公民和法人有一个唯一的身份,在任何地方登录认证以后,全国相关事务一网通办。四是统一电子证照,包括企业营业执照、驾驶证、身份证等全部要统一定制。五是统一电子印章,国家正在起草电子政务服务领域的电子印章管理,将来所有电子签章或者电子签名跟纸质签名在法律上的作用完全一致,“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实现完全彻底的无纸化。六是统一数据共享,依托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国家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平台,数据类型内容可知、数据资源交换共享。
3.配套的改革措施
在全面统一的技术要求下,还要有相配套的改革措施,让所有信息能够跨部门对接。
第一个配套措施是要实现“一网一门一次”。首先,公民办事能够“一网通办”,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就能引导到办事的地方;第二是“只进一扇门”,网上办事与地方办事大厅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第三是“最多跑一次”,只需要到办事场所跑一次就能办完所有事项。“一网一门一次”的配套措施体现了国家改革的空前力度,也是一个硬性的要求。
第二个配套措施是“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推广移动政务服务”。“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就是要把所有的办事事项规范化,包括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中介服务、办理流程等信息要素,实现办事要件和办事指南标准化、规范化,全部进入国家政务服务事项库,供公众查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就是实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是指线上线下一套服务标准、一个办理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等相关信息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实体大厅、政府网站和第三方互联网入口等服务渠道同源发布。
第三项配套措施是“办事进程透明,统一监测监察,统筹咨询投诉”。 “办事进程透明”指对用户办件事项过程透明,整个过程都有记录。“统一监测监察”是实时监测事项、办件、业务、用户等信息数据,接受申请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度跟踪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价。“统筹咨询投诉”是要建成政务服务咨询投诉体系,畅通网上咨询投诉渠道,及时回应和推动解决政务服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咨询投诉系统提供在线受理、转办、督办、反馈等全流程咨询投诉服务。
通过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了权力的透明,原来的“潜规则”没有了,人与人之间不用见面就可以把事情办理完。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把事情办理完,公民还可以进行投诉。所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将来会成为信息化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革命的经典案例。
三、“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规划和方向思考
1.目前教育部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基础性工作
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教技〔2017〕7号)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做好省级信息资源体系的规划、建设、运维与服务。省级体系要按照“数据中心上移、服务下沉”的原则,由省级统一建设数据中心和物理平台,并按需为市县两级提供虚拟平台服务。市县两级原则上不再建设数据中心和物理平台。要将资源、空间服务与物理平台建设、运维适当分离,使各级平台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将主要任务转变到为各自直接管理的学校师生提供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服务与服务支持上来。
在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推动了省市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围绕教育机构编码管理服务、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转学服务、学生资助、教师管理等业务,建設了国家平台和省市级平台,实现集中运行维护和应用的云服务(SaaS)。同时建立部省数据交换平台。
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与数据共享,以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一政务门户,实现政务服务、业务协同、数据开放;二是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三是统一数据,实现统筹采集、共享交换;四是建设信息化统一公共支撑平台;五是统一用户,包括统一公众用户和政务用户;六是统一电子证照(证照库),包括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的统一;七是统一电子印章,使用国家印章平台和应用支撑环境;八是建立数据信息标准与技术标准。
2.“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特征研究
(1)“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概念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指一个区县以上教育部门(或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本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育机构)提供全面信息化业务支撑服务(SaaS),涵盖学校(教育机构网络和终端),面向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业务支持和服务的平台。
(2)“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基础设施架构特征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一般利用政府、社会云基础服务(IaaS),建设或拥有自己的云平台服务(PaaS),提供面向学校各类业务的SaaS应用。除云服务平台外,还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终端,如PC、笔记本、电子白板、手机、平板、显示屏、手环、教育卡等;也包括学校网络的末端,如无线接入环境,自动信息采集、输入、感应设备,物联网等。教育信息化大平台意味着平台向公有云/专有云的迁移,私有云(机房)投资逐步减少。
(3)“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功能特征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
①统一的门户与各类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门户(行政、学校、班级、教师、学生);
②信息公开、业务宣传;
③办公自动化与业务协同协作;
④校园文化(校园/班级)展示;
⑤“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
⑥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业务监管和分析决策;
⑦本地(校)学生全过程管理和服务;
⑧本地(校)教师全业务覆盖(教研、教学、学生管理、家长互动等);
⑨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网络行为、日志等);
⑩公共网络教学环境(视频模块、教学模块);
?輥?輯?訛第三方服务集成(第三方英语学习平台、校外课程、教学资源、实习环境);
?輥?輰?訛家长参与及社会互动。
(4)“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技术特征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技术特征主要包括:
①移动端(APP);
②面向服务对象的信息推送(如通过微信推送);
③统一用户管理,认证与授权;
④集成国家平台和省级平台功能;
⑤与上级教育部门和下级教育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
⑥密码应用(电子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与电子印章、数据加密);
⑦第三方平台集成整合与收费、计费核算;
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⑨提供学校扩展自建公共模块、学校特色模块(PaaS服务);
⑩统一的运行维护与监控评价、安全监测。
(5)“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配套的改革措施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必须要有一套与其功能和业务配套的新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是否完善,能否落地,是“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几点建议
1.“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统筹建设推进的关键抓手
建议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各级教育部门要落实国家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与数据共享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建设一体化教育服务大平台。改变项目立项模式、项目管理方式和运行维护机制,形成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技术部门统筹建设和运行维护的信息化新机制。建立统一教育服务门户,实现政务、服务、业务协同和数据的统筹统一。
2.“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信息化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推进信息化均衡发展的重要模式
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一是可以为每一所学校提供基本的信息化服务,把优秀的学校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经验通过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开,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文化和服务的升级,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和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二是优质学校的优秀创新教学方法、文化活动、特色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大平台提供给其他学校学习和应用。三是通过普及应用,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建立门户,为每个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人员建立实名账号,对应建立个性化门户,通过发布信息和资源、自助管理、信息交流、学习资源推送等实现管理学习空间的升级和真正普及应用。四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把能够通过网络办理的事情一律实现网上办理,提高学校、家长、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建成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协同的信息服务、教育服务、家校沟通大环境,增加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获得感。
3.各地要充分利用省政务云和各类社会化云计算服务,原则上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再自己新建数据中心机房和应用系统
在统一的平台和门户下面,要加强基础业务信息化模块建设,从管理业务、基础数据着手,建设学校、班级、教师、学生、课程等基础数据,整合各类教学、学习平台和社区。教育部与各级教育部门共建共享公共平台和数据,建设分级分层的一体化教育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发展。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