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义仿写:从“读”到“写”的一座桥梁

2019-03-06王昭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6期

◎王昭国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读写要如何配合,我们又要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从“读”过渡到“写”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课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有针对性、内容活泼、形式新颖、富有诗意的仿写活动,让学生多去听、多去想、多去读、多去观察,多去发现,多去尝试,充分打开自己的各种感官,接受更丰富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其个性化地表现出来。

一、以朗读为起点,引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指导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朗读为起点,充分去挖掘语篇的美感,渗透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回归文本,以最质朴的教学方式,以朗读的形式,带领学生去品味文本的内在美,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情感。在仿写教学中,我们也要舍得停下来,慢下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发起学生“写”的真实愿望,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深入文本,又模仿写的意愿,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我们也来仿照说一说、写一写的教学建议,在朗读之中,探究仿写的道路。

人教版《识字四》是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匠心独运地把14 个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融合在郎朗上口的童谣中,生动再现了夏天小动物们活动的情境,情趣盎然。在示范朗读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以跳跃、停顿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歌谣中的小秘密,如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 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等等。在朗读过程中,我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启发学生进行引读,在引读中挖掘句子结构:

师:同学们,充满活力的夏天到来啦!什么半空展翅飞?

生: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蜻蜓在哪里展翅飞?

生: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蜻蜓在半空干什么呀?

生:蜻蜓半空展翅飞

在这个引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歌谣的结构为——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个时候,我鼓励学生找出儿歌中其它的小动物,以引读的方式,展开小组互动。当学生读得兴致勃勃时,我再次鼓励学生,请大家学学儿歌的样子,想一想夏天里其它还有小动物们的活动,如金鱼水里在洗澡、青蛙池边唱歌谣、小鸟枝头叽叽叫、蜗牛洞里睡大觉等等,通过这种由读到写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发现,在发现与想象中轻松仿写。

二、以情境为背景,开展诗意仿写

语不离境。语言的发生离不开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情境。在仿写教学中,我们也要立足文本原有的语言情境,适当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延伸,加以修饰,在语境的驱动下,开展具有诗意、有生活情趣的仿写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情境助推仿写,通过信息技术,如生活镜头、背景音乐、影视作品、动态图片等形式,开展一些填写重点词的句式仿写活动,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让学生根据语境就能够轻松地领会句子,完成仿写任务。通过特定的言语环境,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提升,随后,在填空的基础上,完全留白,鼓励学生根据语境,放手去写。

如在教学人教版《桥》这篇课文时,在赏析课文老支书指挥乡亲们过桥,自己却吞没在洪浪里这个片段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了暴雨倾斜、洪水肆虐的情境画面,以充满冲击感的视听效果,营造出真实的语言情境,并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老汉第一个到,他完全可以__________然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他的儿子想先走,他完全可以__________然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呻吟,他的儿子让他先走,他完全可以__________然而他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说话练习中,我通过“完全可以……然而……”这个转折句式,突出老汉高大、无私的形象,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对“老汉”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的做法的理解。随后,我插入了一位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党支部书记——原南平市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的感人事迹,并出示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对其的颁奖词。

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在这个拓展活动中,我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模仿感动中国对廖俊波书记的颁奖词,写一段送给“老汉”的颁奖词。在这个令人震撼的视频感染下,学生纷纷动容,此刻他们更加理解“老汉”那句“共产党员排在后边!”他们拿起笔来,认认真真地进行仿写。

三、以推敲为重点,提高仿写技能

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打磨,因此,在仿写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仿写”这个教学形式,还要在表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挖细掘,鼓励他们去推敲,去打磨,去交流,去讨论,在仿写得出来的基础上,对词汇、句子进行细致推敲,让词汇用得更加精妙,让句子表达得更加对仗工整,让语段具有一定的意境,从“写”出发,向“妙”发起挑战,向“美”不断靠近。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要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是啊,在仿写中,我们也要以推敲为着重点,引导学生多去比较,多去尝试,多去讨论,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仿写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用词造句的妙处,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人教版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文质兼美,非常适合朗读与推敲,在三四自然段的品读教学中,我围绕着“秋天的雨把____色给了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仿写,与学生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师:秋雨给秋天带来了缤纷的色彩,可不仅仅是书上说的这几种呢,你不信?瞧,秋天的雨把(出示紫色葡萄挂藤架的图片)送给了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紫色!

生:葡萄!

生:葡萄像水晶!

生:一串串葡萄像晶莹剔透的水晶!

生: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晶莹剔透的水晶。摇呀摇呀,摇出了丰收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在学生脱口而出紫色、葡萄以及像宝石、水晶、玛瑙这类简单的元素后就戛然而止,而是引导学生在简单句式的基础上,模仿文中的例句,把句子说完整、说长、说生动、说优美,在这样的示范推敲下,学生在接下去的交流中如鱼得水,都能说出漂亮的句子,动起笔来也就轻松自如了。

四、以联想为升华,发展发散思维

小学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天真浪漫,敢于表达,敢于做梦,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开展发散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去表达,允许他们有独特的、大胆的、个性化的见解。为此,我认为在仿写教学中,我们要以联想升华教学,让学生在联想中经历“读进去”到“写出来”这个完整过程,避免因“仿”而“套”,完全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脱离自己的真实感受,生硬地照抄照搬,纯粹为了完成任务而“套写”。其实,在仿写过程中,必然会经过由粗略到细致,由通俗到雅致的过程,模仿是学生天然的心理特征,在仿写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受例句的影响,形成定势思维,导致仿写的内容单一乏味,千篇一律,语言干瘪。因此,在仿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让他们看得更高,飞得更远,写得更广。

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时,我就充分抓住儿童诗的特点,在揣摩诗的结构与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化身热爱和平的“小诗人”,以仿写的形式,诉说自己对和平的祈盼。在这个仿写教学中,我首先以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发觉“本来是……可是……”这个转折句式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对比活动中,我以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原本美好的样子与现在的样子进行对比,学生在寻找信息,完善表格的过程中,对作者前四节的描写手法了然于心。随后,我鼓励学生对前四节的内容,展开仿写,在学生动笔之前,我用动态图片的形式,呈现了遭受战争破坏的其他情境,以此作为素材,给予学生灵感,打开他们的思维空间。

本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究竟是为什么?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知识原原本本地交到学生手中,更要教会他们触类旁通的本领,通过“意义仿写”这座桥梁,将“读”与“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在有意义的自主阅读与有温度的体验朗读中,发现文本的内在美,挖掘文本的内在信息,通过精雕细琢的仿写,以临摹、描红之法,探究写作的技巧,陶冶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他们不仅会读,还会写,真正实现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平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