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019-03-06◎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6期

◎李 杰

辩证思维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极力培养和提升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辩证思维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辩证思维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要极力培养和提升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中需要着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就学生学习的能力而言,辩证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时多角度、有层次地思考,找出它和其它事物的异同,再归纳出各自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培养、提升和强化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一、在阅读与鉴赏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重视感受、体验、咀嚼、涵泳,再整体审视、质疑、讨论、争鸣、补充,进行批判性阅读。教材中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陈情表》“情”与“理”的内心矛盾,《报任安书》“隐忍苟活”与“死节”的人生选择,《我与地坛》超越生死的思考……无一不染上强烈的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的矛盾关系细加品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改变视角,深挖本质,触类旁通,对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质疑是辩证思维的起始。阅读不应只是被动吸收、借鉴,更应积极主动思考、质疑,运用辩证思维,综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而力争有新的收获。

如对《雷雨》的解读,一般认为它是“暴露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周朴园是虚伪、自私的,其形象令人痛恶。这是否是唯一的准确答案呢?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雷雨〉序》,作者在其中清楚地写道:“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这样,同学们发现,作品的主题亦可解读为表达要追寻宇宙主宰——“神秘的事物”却又不得其解的愤激之情。从性格来看:周朴园固然虚伪、自私,但不乏温情、宽厚,“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在怀念鲁侍萍,见了鲁侍萍他真的以为一张支票可以偿还三十年的痛苦。想象不出精神痛苦和金钱之间的区别。”只不过相对于前者,后者显得苍白无力,周朴园的温情宽厚掩盖不了他的虚伪、自私。

在阅读中还应注意文本中的观点与其它一些不一样的观点间的联系、区别,通过不同观点的比较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提醒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方式和策略,要采取非暴力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其与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进行比较,去体会其观点的不同。学生一开始会觉得这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但通过联系具体问题去具体分析,学生发现毛泽东面对的是敌我矛盾,自然只能是以暴制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马丁·路德·金面对的更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应本着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原则,尽量采取非暴力手段,和平解决争端。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在梳理与探究中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梳理探究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侧重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通过梳理与探究来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在学完《兰亭集序》和《赤壁赋》之后,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的生命意识进行梳理与探究,通过梳理与探究,学生发现两位作者均在其作品中流淌着生命的意识,探讨着生命的现象,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但很容易发现,两位作者对生命的思辨意识又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进一步探究,学生能够认识到两篇文章的说理方式、思辨内涵及叩问目的等各方面的不同。

对不同文章的比较梳理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文本进行梳理时,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一样能得到提高。如在进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探讨时,我们再次谈到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大家一般都将其解读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这一解读当然符合曹操形象。但在引导大家深刻认识这一人物形象以外,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曹操除了“奸”以外,是否有可称为高尚的人格节操甚至是“完人”的一面呢?这时,学生能认识到,曹操一样有“义”,如他在智取关羽后,并没有杀害他,反倒好言相劝,使关羽归顺自己。关羽因他的“义”而诛颜良杀文丑。后来关羽执意回到刘备身边,他意识到了这对自己不利,但他没有食言,反而“放虎归山”。这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三国演义》甚至于正史中曹操也只是一个奸臣形象呢?结合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的感慨:“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他想做好人却不彻底,想做坏人也不彻底,本欲两面讨好,结果反而给自己惹上无穷后患。”试想曹操若在年富力强、一手遮天之时,毅然将慵弱无能的汉帝推下龙床,以魏代汉,亲履御殿,结果会怎样呢?更有可能由魏朝的史官来赞颂魏太祖的英明神武。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对人物形象,对整个历史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样的梳理与探究中,学生对曹操与历史的认识都进一步深化,辩证思维能力逐步提升。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强化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高中作文历来特别注重理性思维。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看,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的作文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在强调立德树人主旋律的同时,命题者在题干的设置上所包含的思维空间往往尽可能的广阔,立意尽可能的多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素养,特别是辩证性的思维素养。例如,在做关于“佛系青年”的作文时,学生必须懂得运用辩证思维来思考:“佛系青年”产生的原因何在?它有何利弊?怎样全面辩证地看待“佛系青年”,究竟是淡然随性还是不思进取?通过全面辩证的分析思考,学生才能联系现实,挖出实质,明确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达到对“佛系青年”的理性认识。

从学生写作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并不缺乏优美的词汇,而往往是不懂得运用辩证的观点,去揣摩命题者蕴含在其中的信息,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致文章的立意肤浅乃至偏颇。从这个角度来说,“得思维者得作文”。那么该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渗透辩证思维的训练呢?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审题立意时进行辩证思维训练。审读作文题干时,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有深度、有广度地挖掘其内涵。如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材料,我们就可以得到“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等不同的立意。

其次,进行界定概念的片段练习,即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语言来界定、陈述某一具体的概念。对材料中出现的核心概念,学生应准确把握,偏题的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缺少对概念的准确界定的缘故。学生需要根据概念的基本特点做一些基础的阐释,寻找到合理的论证起点。如以“意气”为话题的作文,根据意气的三种不同意思:“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就可以有不同的立意,写出不同的片段。这一类的概念性片段都能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写出具有思辨色彩的内容。

第三,运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进而挖掘其对立统一的属性。比如,抓住生活中似乎已是“真理”的成语、谚语、俗语等,来引导学生反弹琵琶,逆向思维,挖掘新意。对于成语“班门弄斧”,我们可以思考:在人才越来越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是否需要一点班门弄斧的勇气和智慧呢?再如对于“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带有贬义的俗语,我们今天是否可以读出一些值得鼓励的精神呢?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