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思辨性

2019-03-06◎陈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6期

◎陈 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高考考场上,绝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议论文作为自己的应试文体,但同时,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又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其实不会议论:既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也不能把问题分析得清楚透彻,即便有一些华丽的辞藻,也难以掩盖思想的苍白。同济大学副教授韩潮认为:“学生不会写议论文,不是语文没学好,而是哲学没学好。”笔者深以为然。

中国自古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可见,文章之高下,关键在其思想。而哲学中的许多观点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认清事物本质、深入分析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学一点哲学,用哲学观点来指导议论文的写作,不失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201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为例,运用哲学观点来分析材料,可以写出更有思想深度的考场议论文。作文题目如下: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 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 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这道作文题既选取了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时间跨越了35年,涉及到两代人、多个社会事件,每个事件又都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可写的内容实在很多,若没有统摄全篇的思想,很容易写得肤浅散乱。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材料:

一、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

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以及每一事物的内部要素都存在着普遍联系,要避免孤立地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文题目所涉及的信息虽多,但留心阅读就会发现,命题人已经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确立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把握了这一点,则考生个人的成长史与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之间、考生与2035年的新一代人之间,就有了共性,按照“同行、成长,追梦、圆梦”的思路去整合材料,不难提炼出准确且有思想深度的中心论点。

例如广东省的满分作文《追梦之光,代代传承》,就准确把握住了材料间的联系,其文章标题点明了不同时代的青年的相同之处,即对梦想的追求。作者在文中写道:“正是一代代人怀揣的追梦之光,才得以照耀今日之中国,逐步圆梦。”“今日,我们长大,手持前辈交付的历史的接力棒;明日,手上的接力棒将交付给你们。今日,我们从未如此接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但困难与挑战依旧存在,国家发展仍需我辈青年砥砺前行;明日,你们的2035年,国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挑战与竞争会更激烈,期待你们这一代青年,继续传承追梦之光,护祖国一路前行!”最后以周恩来总理的“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收束全文,前辈、我们、你们,一代代人,同一个梦,既激情满怀又立意高远,实属上乘之作。

二、可以用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分析材料

整体与部分的观点认为,整体由若干部分组成,部分从属于整体,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系统的整体不仅大于任何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化的组合使整体发挥最大的功能。根据以上观点,我们不难想到,中国梦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正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能否实现,将影响到中国梦能否实现;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出的力量,会凝聚成更大的力量。

基于这种思考,有考生写下了《青春梦扬,圆梦中华》的佳作:“我想,当你拾起这个尘封的时光瓶时,我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航空队伍中自豪的一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一份力量,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的奋斗相交融,我们的梦想怒放于时代的枝头,写就中国的春意盎然,写就中国梦的春暖花开。这种充满哲意的联结,是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是我们血脉里的团结一心,是‘君子不独亲其亲,不独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现代化的核心。”文章把“我的航空梦”和“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奋斗”结合起来,并上升到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既展示了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也体现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三、可以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材料

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想到,中国的发展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向未来,从落后走到崛起,走向辉煌,道路崎岖泥泞,前途光明灿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有考生写道:“时间的淘洗可以带走很多,但被刻录在骨髓里面的历史印痕却永远无法磨平。积贫积弱,书写的是一段屈辱史;忍辱负重,彰显的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内外交困,中华儿女负重前行。华夏一声春雷,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时,百废待兴似久旱花木迎甘霖。历史由勤劳勇敢者书写,从一穷二白中走来,战天斗地的激情挥洒,旧貌换新颜。带着伤痛,带着喜悦,怀揣着梦想,历史的滚滚车轮驶入新时代。新千年钟声的敲响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希望变成现实,不是‘守株待兔’的守候,而是需要脚踏实地‘一犁一锄’的精耕细作;理想变成现实,不是坐享其成的旁观,而是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只有砥砺前行,并时时仰望星空,才能从山重水复中突围,才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别有洞天!”文章立足今天,不忘过去,展望未来,较好地实现了文采、史料与哲思的交融。

四、用对立与统一的观点分析材料

对立与统一的观点认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且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题目中,汶川大地震与其它材料明显不同,它与“新时代”“新世纪”并无直接关联,相反,它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痛。但换一个角度,正是在这样的天灾面前,“新时代”“新世纪”的中国人的救援能力、团结一心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政府的担当、军人的赤诚、同胞的奉献。天灾或许是我们难以回避的考验,但在对抗天灾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也得以空前提升。

有考生这样写道:“直到那一天,2008年那中国流下泪水的一天,发生了死伤无数的汶川大地震。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是无数个小家的破碎,悲哀,哭泣……但是,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这个‘大家’超卓的行动,无数的解放军战士与志愿者在满是创伤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躯,用不知疲倦的双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命的大美!众志成城,血脉相连,炎黄子孙,是为一家!那一刻,我才懂得何为国,何为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个梦,一个愿为祖国奉献我生命的梦。”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很好地把一个相对“另类”的材料完美地统一到了“中国梦”的主题之下。

当然,可以运用于议论文材料分析的哲学观点还有很多,如内因与外因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观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观点等等。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他们写起议论文来就能高屋建瓴,更有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