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2019-03-06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村初级中学

天津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活动历史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村初级中学 李 宸

在立德树人该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有价值的历史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其中,历史解释是指在历史学习活动参与中,学生以史料为基础,对历史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此在复原历史语境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探寻、解决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不仅让学生在客观分析历史内容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各个历史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还可以在历史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受到良好道德品质、精神等熏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呢?

一、整合教学资源,拓宽解释视野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乐于接受直观形象的知识内容,对于抽象的知识内容往往是难以理解的。此时,倘若教师能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展示大量极具真实性的历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历史学习难度,拓宽学生的历史解释视野。

(一)开发文字史料

史料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展现了史料内容,但是受到篇幅的限制,其展示的史料内容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的历史解释需求。对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对教材中所展示的史料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使学生在大量重要的历史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为其历史解释能力的养成积累丰富的经验。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例,教材中仅仅用了三句话对此进行了描述。学生在这简单的说明中是无法准确把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历程。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关系的理解,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呈现了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孤立、反对新中国的政策;中国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纽约时报》在1966 年对中国的描述内容等。我所提供的史料包括历史纪实、新闻报道等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理解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从而把握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关系特点,为其理解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帮助其实现了运用史料解释理解,有利于其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影视资源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资源在教育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再单纯地依靠教材、粉笔、黑板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可以轻松地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播放视频内容、影视作品等,使学生在直观的观看中,自主把握历史内容。基于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教学内容,积极地搜寻与教学有关的影视资源,并将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观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产生感性的认知,为其深刻掌握历史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改革开放”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曲调优美的歌曲。在学生倾听的过程中,我引导其思考这样的问题:《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是在赞颂谁呢?人们是如何称赞他的呢?人们称赞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首歌曲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指的是什么呢?老人在南海边画出的圈是什么呢?老人在南海边写下的诗篇是什么呢?老人所做的事情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影响呢?《春天的故事》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巡讲话内容,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会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主搜寻歌曲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在获取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

(三)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载体,尽管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展现的史料内容是有限的,但这些有限的史料内容,同样是我们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依据。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历史教材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历史史料的内涵,以多样的方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探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根据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了1420年和1620 年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这样的问题。

教师:对比这两幅地图,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1420 年的世界地图中的陆地面积是很小的,而1620 年世界地图中的陆地面积很大,甚至连成了一片。教师:那么,通过这两幅世界地图陆地面积的对比,你能说一说,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展有何影响呢?

在这样对比历史地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对比、分析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以此为依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借此实现历史解释。

二、设计对话与讨论,提升解释境界

新课改倡导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采取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历史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主解释,促进其思辨性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对话、讨论的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

(一)实现师生对话

德国著名的学者克林伯格曾经说过,师生、生生等之间进行良好的对话,是实现优质教学的主要标志。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往往是以双方感兴趣的内容为中心的,其在兴趣的驱使下,对这些内容进行积极的讨论、解释,从而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往往利用诱导结论式的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教材中所展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该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民国时期的一名实业家,要想创业,你需要做出哪些准备呢?当时的哪些条件是不利于实业发展的呢?你将如何对待这些阻碍,实现发展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经过等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此自然而然地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而且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思维、解释能力也会到提升。

(二)引导学生质疑

教材是教师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载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奉为金科玉律。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教材编写人员在解读历史事件、人物的时候,未免会带入一些主观色彩,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客观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进其辩证解释能力的发展。

以“辛亥革命”为例,在教材内容的引导下,我们会产生这样传认识:袁世凯之所以能窃取革命的果实,其是因为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立足历史事件,如此简单的原因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因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站在不同阶级的角度,对“什么是议和,而不是继续革命”进行思考、解释。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汲取历史智慧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式等,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解释,以此促进其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活动历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